美文网首页
悖论原理的指导意义(2)

悖论原理的指导意义(2)

作者: 徐立华 | 来源:发表于2022-07-20 15:01 被阅读0次

    ----读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70----71)

    3)这个空间应该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欢迎团体的意见。

    “如果一个空间要有利于学习,它必须鼓励学生们找到自己真正的表达机会,无论他们表达意见的方式是否被别人认可。当学生们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困惑、甚至是偏见的时候,学习是不会存在的。实际上,只有人们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育才会有机会产生。”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70)

    我们的课堂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表达他们自己了吗?特别是那些非常可能不按套路出牌的学生,他们有机会完全表达他们自己吗?曾经我们的课堂是教师的自说自话,在那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呢?是倾听、默认、记忆、照搬套用吗?我上初中的时候特别不喜欢背诵那些拗口的文言文,背诵的也非常吃力,可是老师要检查背诵的,我又害怕老师的提问,所以就硬生生地通过死记硬背来完成任务,我记得曾经有一篇古文我背诵了半个晚上,可是第二天老师提问的时候我还是磕磕巴巴没有过关。现在回顾起这个学习片段,我还清晰地记得到自己在课堂上被众目睽睽之下凝视着越着急越想不起下局是什么的那种尴尬的感觉。除了那种感觉还在,关于那篇文章的任何记忆都没有了。当时的课堂上,老师讲解之后就是要我们记忆,或许是老师解释时我溜号了,或许是我的领悟力不够而没有理解文章的意思,总之在我自己去背诵那篇文章的时候,我对文章的意思几乎是不理解的,只是想着快点把它背诵下来以便自己不要在课堂上出丑而已。我知道就我个人而言,学习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那时候的我连提出困惑的想法都没有,理解了就理解了,不理解了也就不理解了,一切随其自然地进行,也稀里糊涂地继续。

    今天自己作为一名老师,我知道我的课堂上也有我但初那种状态的学生,但是我改变不了他们,我给他们的机会他们态度明确地表示放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或许是他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而被关闭了表达的开关,于是一点点习惯了自己的状态,也不想再做出任何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或许在激发他们表达欲的方面我做的还不够,在鼓励他们随意表达方面还需要做出努力。

    “但是,教学空间不只是个人表达意见的论坛,还应该是一个团体意见被综合、被完善的地方。团体可以肯定、质疑、挑战、纠正个人的意见。教师的任务就是倾听,并且一次次地把团体形成的智慧思想回馈给团体,以便大家都可以听到甚至改变团体已有的思想。”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70)

    除了个人表达,团体的共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思考的角度不同,理解不同,认识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同,但是当每个人的表达都能充分得到团体的倾听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形成一个新的认知,这个认知在团体中就会被接纳,这就是团体对个人的自我教育发挥的巨大力量。

    在学习马克.吐温的一篇关于一个人用偶然遇到的一条小狗赚取了3美元的文章时,曾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文章中的马克.吐温,你会怎么做?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但同时也充满了创意。当所有的学生把自己的回答展示完之后,我让其他同学来点评刚才同学们的做法,并给出理由。在这个点评的过程中,一些同学的做法就得到了大家的质疑和反对,一些人的做法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成。我把大家的回答和点评汇总归纳出来,至于学生最后心里的观点我想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所思考和认识。当时这堂课同学们的反应就比较活跃,大多数人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或许与问题的设计有关系。但是,仍然有同学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我特别渴望那种大家都说真话后而达成共识的团体意见和智慧,我想一旦一个团体能在几次这样的共识中受益,那么他们一定会爱上这种团体智慧,也会真正融入到这个团体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悖论原理的指导意义(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oe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