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是个适合散步的城市,走着走着,你就会看见她的灵魂——三十六古街。
这次在越南,我完全没有计划。
早上起床的唯一动力就是酒店早餐!
河内对于我来说,去走就好,有目的没目的,怎么都可以,只要去走,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发现,去感受,我就已到了这里,生活于这里。多年以后,你若问起我关于河内的印象,我会跟你娓娓道来,而不是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突然想起我还没在这里自拍!)。
于是,废话一大通之后,我们今天散步去三十六古街逛逛吧。
三十六古街,又叫36行,当地人的叫法是 Old Quarter(旧城区),就在还剑湖往北走10分钟路程的一片区域。三十六古街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河内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本来还觉得自己在越南是个活哑巴,完全看不懂他们的语言,当在网上搜到这张地图后,看见这些地名——“草席街”、“竹子街”、“瓶罐街”、“糖街”、“懒翁街”、“桃街”、“烤鱼街”、“砖巷”、“屏风街”、“箱子街”、“乐器街”、“鸡街”、“笔街”、“铁匠街”、“绳街”、“鞋街”……
在这里,你会很乐意迷失其中,感受那熙来攘往的平民生活脉动。
作家Carol Howland在《屋顶上之龙——在越南一年的经历》一书中写道:“走在河内36街坊上,好像在一碗米粉里挤着找路。”
无论Carol Howland的分享过去了多长时间,这儿的每一条街还充满着手工艺坊的浓厚气息,人们来来往往买东西,络绎不绝,就像一个迷宫市集。
如到锡行,你就听到锤打入锡块的声音,见到炼锡人勤奋制造桶、盆、水箱等东西。
看看路牌,Hàng就是“行”,意思是行当、行业;Phố是“街”,Ngõ是“巷”,另外接在后面字,就是老街旧时的贸易内容。
如“行帆街Phố Hàng Buồm”,从前卖的是各式布帆、草帆等船帆,如今需求不再,转型改卖起杂货饼干;福建会馆所在地“懶翁街Phố Lãn Ông”,售的是中药药材;其他如砖巷(Ngõ Gạch)、纸街(Phố Hàng Giấy)都已不操旧业,倒是金银街(Phố Hàng Bạc)还开有银楼,凉席街(Phố hàng Chiếu)卖竹席、窗帘、地毯,嗅得到往日风情。
这里的房子都修建得非常窄,室内却很深——一家宽1公尺的老店,可能深20几公尺。这些小门面老店铺,一家家店密集地挨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条街道,然后街道串着街道,形成了这片据说有36条街的古城区。每条街道都不长,一般只有几百米。
据说这是因为法国殖民地时期,以店面的宽度面积来计算课税,越南人为了避免吃重的税负,就故意把房子盖得很窄。
但千万别以为他们这些老店铺门面小不够气派,在这里有房产的当地人,光是收租就够他们在郊外买别墅了!
网上有资料说,三十六古街的土地,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贵——这里的1平方米,要价约在2-5w、美金!按照越南当地的物价,这就是明晃晃的天价。
古街也是寺庙、亭楼、家族祠堂、行业始祖庙乃至手工艺村村民节日盛会的汇聚之地。
今日的河內三十六街坊虽然不再是唐人街,但华人文化还是有跡可循,在行桃、行蒲、行昂、行帆、谢现……的街道上,許多华人的百年老房子完整地保留下來。
古時候在河內生活的华人多为广东和福建籍人士,因而在三十六街坊里有两条街以“粤东”(即行昂街)和“福建”(懒翁街)命名,前者多为广东籍人士聚居,后者顾名思义是福建人居多了。
由于粤籍与閩籍人口众多,所以華人先贤在行帆街22号建有粤东会馆和在懒翁街40号建有福建会馆,会馆內建有庙宇,是华人进行社会活动的地方。但粤东会馆如今被征作幼儿园之用。
这两座华人会馆目前都不接受遊客进内参观。
白马寺是河内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它曾经的中国城的一部分。(自己说自己是最灵的寺庙,这个名字有点萌……-____-b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匠人及其后代从不忘记祖师的功勋。于是,不少手工艺坊便在京城建立了祖师庙,一来是为了提醒子孙不要忘记先祖,二来是表达对前人的缅怀和感恩。
如今,古街区依然保存数十个祖师庙或祠堂。麻行街安泰巷上有《绣市亭》,祭祀原籍河内郊区常信县橘洞村的刺绣业祖师黎功行。
挑着花担和水果在街边疾行的女子点缀着三十六古街。
当地人有养鸟的传统,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窗户上挂一个两个或几个鸟笼。所以,在三十六古街上散步,耳边都是鸟雀啼鸣,尤其欢快。
好了,又一天要过去了。
河内下了一整天的毛毛细雨。今晚我又坐在La Place Cafe 二楼的露台上,还是点了一杯白葡萄酒。送上酒时,年轻的 waiter 小哥很还给我递上一杯白水,说,你是还要一杯水的吧?——因为我昨晚就是这么 order 的呢。
生活虽不能处处如意,但偶有小确幸也足矣。
晚安,各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