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性思考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尽可能抽离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假装自己是利益无关者,隔岸观火似的对事情进行思考并做出判断。
-
很多时候,影响我们思考的,不是思维能力本身,而是我们的情绪。我们不是不会思考,而是在某些场景下忘记了思考、不愿意思考、不能够思考。
-
当与其他人发生争执的时候,我们往往容易情绪失控,变得不够冷静和理性,一心一意只想着反驳对方,而全然不顾自己讲的有没有道理(抑或只是想用气势和语言压倒对方)、自己所捍卫的立场是不是自己真正的立场(抑或只是为了反驳而反驳)、双方争执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抑或只是情绪上头图一时口舌之快)。
-
自己讲的有没有道理(论据和论证方式)、自己所捍卫的立场是不是自己真正的立场(立场和核心论点)、双方争执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动机和意图),这是任何一次讨论所涉及的三大核心要素,缺乏这三大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讨论就会变成争论,最终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
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我们也往往容易惊慌失措,要不就是大脑一片空白,啥思路也想不出来;要不就是大脑一片混乱,思维如一团乱麻、根本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这个时候,影响我们深入思考的,往往是我们的虚荣心、得失心和胜负心。
-
所谓虚荣心就是太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把处理突发状况看做是一场考试;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比处理事情本身更重要(我如果这么做,别人会怎么看我?我应该怎么样表现才会让大家更高看我?)。
-
所谓得失心就是太过于在乎利弊得失,对于风险和损失抱有高度的厌恶和抗拒(如果这样做,那之前的工作就都白费了!如果那样做,还得再投入一大堆资源!)。
-
所谓胜负心就是太爱跟人比较,把解决问题、处理事情当做是智力的角逐(居然敢不采纳我的方案,居然敢对我的方案提出意见,那不就是在否定我的付出以及否定我这个人吗?不行,我一定要坚持我的方案!)。
-
当被自己的情绪所裹挟的时候,我们往往就会只重视“应然”(事情应该的样子)而忽视“实然”(事情实际的样子),只重视解决方案内容而忽视解决问题本身。
-
“理性思考”的近亲是“知行合一”。只有“知行合一”,我们才不会空对空地争论概念和方案,而会更加重视实际和实践,更加重视方案的可行性和落地性;由此,我们才不会被自己的虚荣心、得失心和胜负心所裹挟,以致于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发表不理智的言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