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力量
概念,又称楷定,即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马一浮在《泰和宜山会语》中就告诫想要治国学的诸生,想要学一门学问的步骤也是先楷定,后阅读基本书籍,然后才是采用简要方法治学。
关于概念,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学时候,语文老师要求我们解释“灰烬”这个词的概念,下面学生一脸蒙圈,当时我内心OS就是灰烬不就是灰吗?还能有什么概念。老师说:每一个词都有它的概念,灰烬就是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
不记得事后老师又讲了什么,反正灰烬这个概念我是会记一辈子的。后来又学到各种概念,各种内涵外延。
还记得中学看龙应台的书,她在书里坦承自己之前不懂得一个词的含义也会乱用,就像蔚蓝,根本就没有了解过蔚蓝是什么种颜色就敢使用,她告诫自己也告诫读者万万不敢不懂装懂,不然不只是闹笑话这么简单了。
在上农村调查与研究课程的时候,很惊喜地发现自己现在的老师也在使用罗辑思维的得到,老师讲了罗辑思维第四季最后一期《我们这代人的学习》,她也告诉我们概念的力量。
第一节课,老师用了整整一节课给我们讲清楚了一些基本概念:数据、测量、假说、模型和检验,这些最基础的概念,再重新捡起定义概念之后,又重新刷新了认知。
在《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告诉我们,辨析概念是自我成长的基础。
时间、自律以及那些最普通的概念有最大的力量
概念是当我们学习到新的知识的时候,那是我们在认知迭代,学习新概念;当我们对概念进行纠错的时候,我们可以改掉之前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当我们重视概念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被忽视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推进,沉静的学习时代来了。得到专栏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作品,他首先也是经常做的就是帮他的听众们厘清概念。
时间管理
李笑来的这本书被推荐的次数不少了,我还是第一次去读这本书《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关于时间管理体系的书,不过它告诉我们的是时间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不是仅仅在论述怎么去管理有限的时间,而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些被我们忽视的道理,和为什么去管理时间以及管理时间的紧迫性。还有一些彩蛋,哪怕只是有些结论也能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昨天在优酷上看了马未都的视频《我们为什么读书?》,他说:
“读书有用也是二八定律,只有20%的书读来是有用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哪20%是有用的。”
这就是我们的焦灼所在吧,患有“时间恐慌症”的我们总这么觉得:当下总是忙碌的,明天总会更有钱,明天总能更清闲。未来总能有大把的时间去挥霍,对时间的把握总是一种不确定的定性概念,我们总把时间当作了敌人。
要抗争、要战胜,很恐惧、很无奈。
把时间当作朋友如何把时间当做朋友
现在又是一年年中,这本书是16年年底读完的,那个时候旧的年度计划还没有完全展开,就要制定新年计划了。这时候回味《时间都去哪了》这首歌,总是让人在回想的时候很伤感。
很神奇也很让人惊悚的道理,再来强调一次:人类是唯一一种能够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的生物。想想吧,锤子不能去砸自己,钉子不能把自己钉进去,猴子也不能完美的运用自己的大脑——要不它们就是人了。
如何把时间当做朋友呢?
首先承认时间是不能被管理的,承认这个之后。你就要自己进行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要积累,攒资源去交换,要相信,积累有的是一种复利的指数力量。
最终你会发现时间就是你的朋友。
这本书当然不能被当作万金油,因为雏形是博文,难免形式松散,不过编辑的编辑力比较强大,总体而言是值得一读的。
灵感
灵感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其实语言对人的生活影响还是很大的。逻辑、科学、哲学和心智(MIND),这些都是泊来词(至少近现代含义是从西方或日本传播而来),灵感这个词原本是佛教用语。这个概念我们原本不懂,我们天生没有这种语言环境,我们又没有有关这种遗传基因,后天又不想去学习,去试错,去总结的话,只能在心智开发的道路上愈来愈落后。
抱怨老板是笨蛋、抱怨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宽慰的场面话,谁都能去说几句,问题在于,只有做事才会显得是“笨蛋”,只有光芒万丈才不担心“不公平对待”。就像猎头公司只会去猎取二流人才,星探也只会在有潜力成为巨星的人身上下功夫,所以,有潜力不是本事,能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是大事情。
《奇特的一生》真的很奇特,每个人都拥有生命,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生命,这是《怪侠一枝梅》里霍建华扮演的离歌笑在剧终时说的一句话,对我影响至深。生命这个词可以换成任意一个你觉得很宝贵的词句。
像亲情、时间、爱……
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养成一个习惯有人说21天即可,李笑来说他要2年,我默默不作声。因为我从未尝试着去培养自己的一个好习惯。
头脑里的思想在挣扎的时候是痛苦的,反思是纠结的,不过痛苦之后、纠结之后的涅槃是壮烈而美妙的。
愿你在未来的日子里,不骄不躁,不紧不慢,不慌不急,用最稳的方式最快成长。
愿时间成为你的朋友。
我是断断
祝你午安
网友评论
閱讀真是一件赏心悅目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