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关于借钱的小故事,算是源于现实的真实事情有感而发。文中事件发生于2009年,所以文中50万相当于小城市的一套房款。高振祥通过自己十几年的拼搏,终于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又有了一点存款,他希望自己的一双儿女接受更好的教育,日子可以过得越来越好。他借钱是出于朋友之情,同时,他也有自己私下的想法。吴欣宇当时有钱有势,高振祥希望通过借款想与他搭上更好的关系,为自己赢得更多赚钱的机会。高振祥忽略了社会生存发展的逻辑,正常做生意一般是通过银行贷款或者合伙人出资运转,而不是向个人借大笔钱周转。这种富贵人向贫穷人借钱,单位向个人借款本来就是不正常的操作。
任何情况下,人要保持理性思维。不能情绪化,也不能被道德绑架,而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再比如一个大学生如果连打车、吃饭的钱都需要频繁向同学借,这也是不正常的。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要有理财的理念。父母亲一个月给他多少钱,他多少用来吃饭,多少用于其他开支要依据自己手中的钱来规划自己的支出,保持收支平衡。要是拿到钱先快速花光,后面便没有钱了,需要通过借款来度日。这种借款是否能够及时还也真的值得怀疑。再说了,手里没钱,可以自己出去兼职赚,而是伸手借款。任何时候,借款还是慎而又慎。
我大学时候就遇到了两名同学,他们的家庭条件可以说挺好的。吃穿都是中上等。但是他们总爱借钱,只借小钱还不还的那种。比如,有一次打车下车刚好遇见我,他就说:“哎哟。不好意思我身上没带钱,麻烦你借我10块钱给的车司机。我回去就还你。”
借还是不借?我当时竟然稍有犹豫就借了。并且接下来又发生多次,每次都是10元、20元。这位同学可是一次都没有还给我。再后来,我就不借了,他也就不向我借了。其实,他不知道,他追求的女孩子就因为他总是向别人借钱,很是厌烦,坚决拒绝了他猛烈的追求。
也有上学时代借大笔款的。2000年,大学同班胡同学知道我刚取回生活费,就张口向我借了一笔“巨款”——400元,相当于一个月的生活费了。我有点犹豫,说自己也没有钱,兜里仅有的钱是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胡同学再三强调,还发誓,一周就还给我,让我放心。谁知道大学毕业,他也没有还给我,虽然经常说要还我钱。毕业时还说工作有了钱还给我,到现在已经过去24年了,他依然没有还我钱。这位胡同学大概从借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还钱给我。
不久前宝儿给我打个电话,她说返校高铁上遇到其他学校的大学生,一路聊得挺好的,就留了微信,后来还分享生活学习,感觉蛮好的。宝儿说对方家里似乎很有钱。谁曾想宝儿到学校不到一个月,那位同学有一天发来微信:“微信借我100元吃顿饭。我明天就还给你。”
宝儿觉得不多,不好意思拒绝想借给他算了,可是又不放心。我告诉宝儿:“学生没钱可以向他父母亲要。肯定不可以向一面之往的陌生人借。这显然不正常。”宝儿听从我的建议,找了一个理由拒绝了他。自那以后,这个同学再也不主动与我宝儿分享什么了。
有些人喜欢道德绑架他人,强制他人无底线满足他们的欲望。就是董宇辉说的阴沟里的人指责阳光耀眼。我外甥女给我的建议:“别人对你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你不要有道德好了,他想道德绑架就绑不到你了!”我深以为然,铭记在心。
不合理的要求,该拒绝就坚决拒绝,不要想太多。当断则断,否则反受其害。君子不会因为被拒绝而生气,因为他们懂得尊重。只有小人才会毫无底线,自私自利。
回顾过往,太多该拒绝没有拒绝,让自己承受很多不必要的精神伤害和经济损失。不能拒绝外界不合理要求的人,不能给自己一副盔甲的人,人很难保护好自己。一个不能保护好自己的人,又如何能够保护好他想保护的人?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