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王

作者: 拔山兮 | 来源:发表于2019-04-11 16:38 被阅读152次

老许,名跃进。大跃进时代父母给起得名字。

爱好钓鱼。

老许供职于一家国营企业,收入勉强。混吃等死旱涝保收的单位。老许五十出头,父母原来也是这家企业职工,退休后招收子弟,就子承父业进了企业过日子。几十年也练就了一些吃饭的本事,但虽然自诩千里马,却没有伯乐提拔提拔。科室里新人一茬茬上去了,唯独他左等右等就等不见天日。也就慢慢的由新板凳变成了老板凳。老许自知升迁无望,也就与世无争,坐等退休了。头上都是领导,手下无一小兵。

偶尔办公室聊起天来,老许经常说自己比厂长到厂里的时间都长,时间长了,竟然得了个许厂长的称号。某天被正牌吴厂长听见了也就一皱眉头记住了。老许更是因此少了好多奖金。

同事有个什么红白喜事,经常会喊上老许。因为老许办事老道,毕竟经历的多,也能给大伙方方面面招呼到。酒一喝多话自然多起来。有人起哄“让许厂长讲几句”,大家伙儿就一起起哄。老许酒过三巡微醺,也飘飘然。竟然来了一段清·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家伙哈哈一笑。科室小王笑说道“天公抖擞了几十年了,都抖出帕金森了”。大家配合的哈哈一笑,老许也黯然的配合着翘了翘嘴角拉到了。觥筹交错间,老许忽然觉得自己的人生真无趣,连年轻人都可以这样肆无忌惮的和他开玩笑。自己带出的徒弟有的都车间主任了,自己却仍然是个小科员享受副科级待遇。

老许会钓鱼。心情不好的时候钓鱼,心情好的时候也钓鱼。下班钓鱼,有时候上班的时候科长回家去了,也偷偷溜出来钓上几尾。

老许钓鱼有自己的门道,或者说是独家秘诀。同样几人都在岸边打窝子,别人是零零星星的起杠,老许不是,他刺啦刺啦的只要开始了就接连不断的起。而且十有九中。老许的钓鱼技术看的别人直眼红。好多人偷偷的靠近老许,想挤个窝子什么的,也就奇了怪了,鱼只咬老许的勾。别人羡慕的眼光投来,这时候老许才觉得自己是个王者。因此老许越发的喜欢钓鱼。

前面说了,老许钓鱼有自己的门道,甚至有自己的仪式,每次钓鱼都一丝不苟。钓鱼带的东西不多:小桶、一个千把块钱买的入门鱼竿、一包神神秘秘的鱼饵、半斤低度散装白酒。开钓前,老许会喝上一口白酒,往河里倒上几口,嘴里低声念念有词“喝吧喝吧,河里的淹死鬼都来喝几口吧”。老许独来独往,别人也听不到他嘟囔啥。偶尔偷学老许倒白酒,结果球用没有。眼看着鱼漂横着跑了立马起杠,结果空空如也。不少人缠着老许让传授点秘籍,老许都神露出王者一样的笑容说“运气好,没啥没啥”。时间一长,都知道问不出啥来,也就慢慢的只有羡慕了。老许也乐的清闲,自己悄悄摸出鱼饵,挂钩甩竿一气呵成。老许喜欢听鱼线划破空气的声音,有点像牙疼时候嘶嘶的吸气。每当这个时候,老许都感觉自己浑身神光有如神助。嘶嘶的甩竿,一尾一尾的应接不暇,饵料一完,小桶刚刚满,乐呵乐呵的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回走。老许钓的鱼自己从来不吃。转手或者卖掉或者送人或者换酒。不是老许不喜欢吃鱼,而是老许不喜欢吃自己钓的鱼。为什么?这就要说到老许的鱼饵。鱼饵是特制的,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乡下一趟。说着是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其实主要是去了父母家的旱地茅坑捞蛆虫。白花花的蛆虫一股一股的拖着长长的毛来回蠕动。老许一开始的时候还吐过几回,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快准狠的抓了个几十条太阳底下晒干,磨成粉,和着少量面粉和食用油揉一起,就成了老许的独家秘饵。鱼儿爱死了这玩意儿。

上面来了一位姓刘的干部驻厂调研。当天下班后刘吴二人在厂区转悠,后面乌拉拉跟着一群领导班子,吴厂长正颇为激动的介绍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厂区旧貌换新颜的事迹,一转弯看到车间 门口老许正在摆弄鱼竿。刘总表现的颇为亲民的走到老许跟前与老许聊天。

“喜欢钓鱼?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阳。我平日里也喜欢钓”刘总很随意的说。吴厂长难得的笑看着老许。周围人惊叹的附和是行家。

“偶尔过过瘾”老许似乎没有感受到领导的 关怀 。没有感恩戴德。

“老许谦虚了,钓鱼方面是个行家”吴厂长笑眯眯的说。老许波澜不惊的望了望吴厂长。

刘总忽然说,集团最近组织了个钓鱼比赛。老许同志一定要去。

吴厂长搭话到"保证完成任务,这是政治任务。感谢领导关心。“顿了顿又说”这中午了,大家一起吃个便饭,就在东湖大酒店。”

刘总严肃的说“要简单,下午还得调研。不能有酒。”

“一定一定”

呜啦啦一群人走了。老许愤愤的去池边掉了几条,又回到了王者状态。

下午刘总酩酊大醉,直接包房休息到第二天天亮。

领导的事情就叨叨道这里。

过了一段时间 ,果然老许被安排到集团参加钓鱼比赛。每天还有出差补助。简直美滋滋。老许有点受惊,入场三十多年第一次有出差的好事落到自己头上。老许打扮的干净利索,破天荒的洗了洗自己的鱼竿,露出了几个描金大字“精品渔具”。

当天很热闹,各大厂矿纷纷安排垂钓高手汇聚到指定的垂钓点。领导班子临时看台就坐。各大标语层出不穷。老许到的时候被厂助小蔡套了个马甲“机械厂代表队”。吴厂长破天荒的拍拍老许以示鼓励加油。

各位比赛 选手纷纷掏出自己的牛叉的鱼竿,几千几万的不在少数。相比之下老许的竟然有点寒碜。

比赛开始,打窝子落水声,甩竿嘶嘶声不断。各路诸侯 稳坐钓鱼台。一看都是精兵虎将。

老许照旧慢吞吞掏出一瓶酒,自己迷了一口,洒到池塘祭奠水鬼。接着挂耳甩干,下水有点落后了。吴厂长看着竟然有点着急。

动了动了,已经有人起竿,结果上来个小鱼苗。

看台刘总高深莫测的笑了笑。周边各位领导纷纷请教刘总。

老许拍了拍自己的脸,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知道下面是自己王者的表演了。有点担心自己表现一把后该怎么办,能不能抗住各种表扬各种闪光灯。

刺啦!啪啪啪啪,一条活蹦乱跳的肥鱼被老许面不改色的拉出水面。吴厂长眼一亮,喊了一声好。

挂耳甩竿,似乎叫好的声音还没结束,啪啪啪啪,第二条已经拉上来。

好!刘总也喊了一声。

啪啪啪啪

啪啪啪啪......

老许开始了挂,甩,起,抛的动作循环。周围的人看呆了。刘总也三步两跨的凑到跟前观摩。

挂耳,甩竿,起竿,抛鱼。一杆不空。众人盯着老许行云流水的操作,有鱼咬勾也忘记拉了。老吴的笑脸挤成了一坨。老刘则不相信的随着鱼竿的挥动,努力看清鱼竿上的小字,逮着挂耳的时间空隙

,终于看清上面的大字”精品渔具“。

挂耳,甩竿,起竿,抛鱼。老许在机械的重复着这个动作,仿佛旁边的人和他毫无关系。

啪啪啪啪,声音听起来那么的让人兴奋。老许想起了老婆白皙的身体。老吴看了看红脸的小蔡。刘总则意味深长的看着老许的表演。

最终结果不多说。老许举着一万奖金的大标牌,红着脸感谢了一番领导。破天荒的跟着领导班子一桌吃了饭,碰了杯。聊了聊为厂里贡献的几十年。老许竟然有点怆然泪下。老吴似有所感说,“老许同志技术上是一把 好手,桃李满天下了。无奈时机不对,年龄也大了。”刘总则意味深长的说 “要破格嘛!这样的同志,才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当晚回家 ,老许竟然把媳妇伺候的前所未有的满足。

后来老许出任了车间主任,没过多久享受了科级待遇。又没过了多久就正科级享受了副处级待遇。

再后来刘总也隔三岔五的去乡下看完父母去了。

相关文章

  • 鱼王

    (1) 鱼王姓王,是我们当地钓鱼的大王! 一根竹竿,一根针窝成的鱼钩,俩者靠一根细细的尼龙线紧紧地连着,就是他的全...

  • 鱼王

    好久没用简书了。 我今天算是粗略地看完了《鱼王》,这本书并不晦涩难懂,只不过经常有大篇幅的环境描写,偶尔会让人觉得...

  • 《鱼王》

    Виктор Петрови Астафьев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很善于描写:西伯利亚的风光让九月深圳的空气变得寒...

  • 《鱼王》

    《鱼王》是[俄]阿斯塔菲耶夫19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体现作家创作个性最为充分的一部作品。全书深入细...

  • 鱼王

    人总是这样:只要活着,他的记忆就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不仅记得住个人的大量往事,而且还会记住在生活交叉路口萍水相逢的人...

  • 鱼王

    鱼王 如一篇长长的散文诗 诗歌化的语言 从作者的思绪里汩汩而出 像一条溪流伸向远方 极地的严寒覆盖下 杳无人烟的原...

  • 鱼王

    老板大马是一个33岁玩世不恭的鱼王,日常工作就是开开会,刷刷抖音,调戏一下年轻小姑娘。都说大马之所以能成为部...

  • 《鱼王》

    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苏俄著名小说家、散文家,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生于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一...

  • 鱼王

    老许,名跃进。大跃进时代父母给起得名字。 爱好钓鱼。 老许供职于一家国营企业,收入勉强。混吃等死旱涝保收的单位。老...

  • 鱼王

    俄罗斯作家维克托·阿斯塔菲耶夫的小说《鱼王》出现在我面前时,着实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80年代,苏联文学再次进入了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鱼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cx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