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15
不知不觉我开启的读书时间已经超过了五年,其实对于读书写作我从小就有一种特别的爱好,很早就习惯了每天写日记,尽管都是些生活点滴的叙述和记录,但是在这个记录和叙述的过程中,我却获得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悟。
今天跟大家一起谈谈我近些年来的读书故事。说叫故事分享我倒是觉得挺合适的,每个人其实在生活、工作、人际交往过程中总在发生着一个一个的故事,当我们把这些故事像捡珠宝似的,一粒粒捡起来再精心地穿起来,串成一串串的珍珠链子,或者再把它们分别配以合适的服装作为首饰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似乎也会因为这些小小饰品的点缀,突然变了个样子,我们也会觉得自己好像幸福了许多。
初始有心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尤其是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之后,生活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伴随我们的也还有很多的压力和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坎坷。但当我们回头去看的时候,这些经历何尝不是我们的一笔财富呢?更多的时候,我们能够在这其中活下来,而且还越活越好,状态越来越佳,这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庆幸吗?
因为这么大一笔财富无处安放,我一直在寻求一个港湾似的安宁平和的场所。如何安放是我最大的困惑,因为这个困惑我变得心浮气躁,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做一件事方法很重要,但是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心态,心态好了,对待事情的态度变了,才有可能把事情用更适合的方法做好。
于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目标先暂且放下,我开始调整自己,包括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我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因为我觉得读书可以让我坐下来,静心。平心静气的进行思考,不断觉察自己的心境变化,读书的同时也能暂时与书中内容融合,与外界和自己的思维隔离,于是我就开启了一起读书模式。
起初,我也只是泛泛地读书而已,而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了就多读会,不想读了就干脆束之高阁。真正想读书而且非常渴求是在近几年里,有一天当我安下心来读书的时候,突然觉得心里好静,而且很轻松很愉悦。这是人到中年从没有过的一种享受的感觉。于是我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
沉浸其中
毕淑敏是我崇拜的一位心理学家,也是一位非常棒的心理作家。有关毕淑敏的作品我都非常欣赏。比如她的《女心理师》上下部我就读了很多遍了。每一次翻看都会有新的收获。其中的每一个案例,每一个人物的鲜活生动的描述总会让我对人生对生活有一种新的感触产生。因为同样的兴趣和爱好,我有了一群共同学习探讨的书友。我们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一起读书,谈感受谈生活谈我们共同的心灵感悟。这样的日子久了,自己能在书海里徜徉,心也就更静了,正应了《安住心,世界就是你的》这本书中所说的,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自我金刚结构,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只要你能安下心来坚持做下去。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手边有什么就读什么,读什么就记录什么内容和感悟,简单的反思。我重读了《红楼梦》。这次重读,我学着分析评论了其中的人物形象,写出了《钗黛形象对比》的万字论文。河南大学的教授看过之后不住的夸赞,我对《红学》的研究也算是做了一点贡献。我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了些点评,虽然只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但我觉得有话说也就说了,没有什么好坏的纠结,只是想写就写了。
接着我再读了自己收藏的杂志《意林》,里面的经典文章反复读,能有心灵鸡汤功效的也暂时给予自己一些养分,还是能够结合自身经验和听闻写出少许的反思。其实所谓的反思也就是当时想到的事例和几句感悟罢了。这个积累的习惯却让我能够写一些小材料时信手拈来。所谓的心灵鸡汤喝多了会营养过剩,消化不良,因此我很少读心灵鸡汤文,主要选择的是能够有效的关注到生活实践并能切实给生活带来改变的文章和书籍。
后来,我读书开始有选择倾向了。除了跟工作有关的书籍之外,我主要阅读关于人际交往和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辅助我自己增加定力的还有《四书五经》、《千字文》等读本的抄写。起初我是想涉猎古文化传统书目,学习经典文献,运用于自己的学习过程。后来写着写着就越来越有兴趣,很多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篇目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曾经认真读过的篇目更进一步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于是抄写的过程深化了,有了自己与生活工作和心理专业方面的更多结合。我结合自己在心理学技术领域的学习,跟传统文化结合写出了很多文章。我参加了中科院心理所祝卓宏教授的“ACT接纳承诺疗法第二期训练营”之后,我读了祝卓宏团队翻译的《正念生活减压之道》、《ACT就这么简单》、《接纳承诺疗法(ACT)正念改变之道》、《正念养育》等书,写出了有关ACT疗法在诗经中的应用,《蒹葭中的ACT》、《生活中的ACT》、《正念生活与ACT》等等,这些文章都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祝卓宏教授的公众号上得到了认可和发表。
中科院心理所的王文忠教授是中国研究动力沟通的第一人。我在跟随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受打击、被锤炼。我从《做自己的咨询师》这本书的学习步步为营,缓慢的提升,终于用我的文字获得了奖励,前年我收到了教授赠给我的两本书:《安住心,世界就是你的》和《妈妈在,家就在》,这两本书都是动通人自己的作品集。在王教授的训练和动通人的熏陶之下,我鼓起勇气在动通的千聊平台做了两次讲座,还有了更多意外的收益。
今年在十堰举行的第六届动力沟通研讨会,我因为论文《心路》得到教授的好评,获得优秀论文奖,应邀免费参加会议。王教授说,优秀论文会做成文集出版,到会时还有著名画家王启成的字画赠送。能够有这些殊荣,我觉得都源于自己的好学,肯读书,并且能够做到点滴的积累反思,写作不易,坚持更不易。但是一旦从坚持写作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有了清晰的目标,那么做起事来就有了动力,也形成了习惯。
北京林业大学的李明教授是叙事疗法中国第一人,我跟随明师学习已经三年有余,已成为忠实的明粉儿。在这期间,我一边跟随明师网上学习,一边充分阅读与叙事相关的书籍,如:《叙事疗法实践地图》、《精神分析与中国人的心理》、《叙事疗法》两部、《叙事与艺术疗法》等等。不仅仅听课,做笔记,我还加入了明师讲座文字稿整理团队。每一次明师讲课一个半小时的录音,我们都是逐字逐句不断回放回听,精心导出每一个字符,整理成了文档版的文稿。十分钟的语音要整理成文字稿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可是我们尽管一个个累的颈肩腰背疼,却都乐在其中。一场讲座整理下来我们互相讨论提升的高度连自己都惊讶不已。这些幕后工作为明师出版书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这群人也是获益最大的。每一届的微课学习完成之后,我的毕业论文都以优秀或良好获得明师签名的中澳叙事证书。
理论学习需要有实践行动做后盾和支撑。我跟随安阳的叙事团队开始叙事疗法的实践,我的老师在安阳市图书馆做真人图书讲座,我去做助理;去武警官兵驻地做团体辅导我去做助理;我们一起给新武警做团体心理辅导。这每一次的锻炼都为我的成长催紧了战鼓。我把每一天的成长变化,点点滴滴地用文字加以记录,整理成篇,几乎每一天都会有觉察有反思。生活也在这些小小的故事点缀下变得越来越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提炼升华
实践出真知,但是阅读却可以把真知升华,而且这个升华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提升的捷径。我利用自己所学,在学校办起了读书社团,在微信上组织了读书群体,每一天的学习我都有录音分享和文字编辑分享。我下载了荔枝软件,每天坚持读书录音分享。我的文字录音现在已有播单十二个,声音将近四百,忠实粉丝七十多个,因我的声音添加我的陌生人不计其数。我还下载了简书软件,写作的篇目仅在简书上发布的已经将近三百篇,引来粉丝将近七十人。这些事我都在一个人默默的做着,虽然孤独却并不寂寞。因为我有声音为伴,有书香为友,这是精神世界里的无限满足感和幸福感。
我在学校里教的班级挺多,本来总觉得这是我的负担。除了备课任务重之外,还有大量的作业要批改检查,还要跟很多活泼调皮的孩子在一起谈心。工作量繁重曾经让我不胜其烦。后来我想着,这也正好是我的优势啊,我何不让孩子们跟我一起来读书呢?想到就去做,我在班里跟孩子们宣讲我的读书收获,希望爱读书的孩子一起来参加我的读书会。没想到报名的人爆满,实验室地方太有限了,也为了提高质量,我进行了精心的挑选。真正能坚持,以读书为乐的留下,不能坚持又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特别喜欢读书的坚决辞去。
精心准备一番,读书会正式开始,我们给读书会命名为:“倾心阅读读书会”。这个命名意味着加入者要慢慢融入并学会倾心专注。这么命名我的初心是想培养孩子们对读书活动的一见倾心,从而从中受益。毕竟孩子们还在青春期,让他们有个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发自肺腑的喜欢上读书是很必要的。孩子们在跟随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地爱上我这个懂心理学的咨询师老师。因此也有不断地预约找我前来咨询的孩子。无论是因为早恋问题,还是青春期沟通障碍,或者因为抽烟喝酒问题前来求助的孩子,都能在我这里不同程度地得到帮助和缓解。为孩子们做事的同时也是对我的成长添砖加瓦,我积累了更多的案例资源。这为我每周不间断的学习分享准备了更加充分详实有利的实践资源。
每个晚上都是我在团体中学习成长的空间。周一晚上从每周一次到现在一个月一次的明师讲座,我做了充分准备的笔记记录,为整理文字稿蓄势;周二晚健康中心的讲座或地面课程读书分享;周三晚上ACT训练营案例督导或读书分享;周四晚YY心理学佛学共修;周五晚我跟随晓燕老师学人格成长课程。周末到了,我的活动更加精彩。读书俱乐部里总有我的读书声和文字分享。“好爸好妈俱乐部”已经开办四期,阅读书目包括《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父母效能训练手册》、《非暴力沟通》、《如何说孩子才肯学》等等。《百分百温尼科特》读书小组跟巴林特学习小组几乎同时开课,我们一起兼收并蓄,相互滋养相互疗愈。慢慢地,丽丽老师已经是每一个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也逐渐地被每一个团队滋养成长的更加壮大。
渐渐地,文峰书香氛围越来越浓,我自己的阅读范围也越来越宽,我运用了一些软件来记录自己每天的读书学习过程和生活感悟体会。辅助手段的增加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要想驾轻就熟,还需要不断的磨合锻炼。我不懈怠,不断地摸索改变提高。从一开始的三言两语一故事,到后来的四五件事一篇文,再到后来精挑细选写成千字文。这个过程我进行了将近五年的时间。每一个早晨,午后和夜深人静的晚上都是我的学习时间。茶余饭后的闲聊,与家人一起共度的时光,悠闲自在的运动锻炼,哪怕是与同事学生们的交往,都可以拿来作为写作的材料。这些素材的不断积累让我越来越有信心成为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也是越来越简单美好平和幸福。
《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非暴力沟通》、《如何说孩子才肯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儿童心理研究》等等,这些我在微信读书群里不间断分享的书目越来越多。我的书柜越来越满,分门别类放置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的积累已经让三个书柜摆满,我的读书笔记也不断的堆积增高增厚。所谓厚积而薄发,正是有了这些点点滴滴的日复一日的积累,才可能有我现在的收获。我手指上的茧子大了,多了,从右手中指发展到无名指。这两个手指的弯曲程度的变化也是我这么多年笔耕不辍的最好见证了。这不只是一份时间的见证,也是一份成长历程的见证。做讲座,应付常规检查,继续教育上传材料,我都信手应对。单位每次常规检查时,数我的读书笔记最多,也因此获得了区里领导的好评,做这些也是习惯成自然,每天抄几篇文字,写一写心得体会,好像也成了我的生活必需。
这些年,读书得到最多的是我能静下心来了。“坐得住,听得进,说得出”,是我想要达到的境界,虽然现在还只是走在这条路上,但是我感觉到了自己前进方向上的改变,觉察到这些变化更加有动力,也更加勤奋。学习的时间永远都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会有的,尤其是当你真正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目标清晰,价值方向明确的路途更加有吸引力,这条路上的风景也会更加动人。我所看重的读书学习不只是结果和功效,更重要的是享受这个过程。“爱的旅程,美好的一天”的学习仍然在继续,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精神境界的不断充实,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结果不必是成仙得道,只要心有所属,我就会坚持。
学习如登山,山上始终会有更美的景色在等待我们去观赏。攀登的过程中,我也会有累的时候,也会想休息,随着心去走,累了就休息一下再赶路,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这个过程让我们开心快乐,得到的多少也随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