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有的老师上课不点名,一些同学都不到教室里面去上课,要么请假,要么出去打游戏,要么就在寝室睡懒觉。当然会学习的同学也随处可见,但是乐学的同学很少。
当自己真正进入大学学习的时候,没有太多约束,学习完全是靠自觉,也不用应付父母的期望而应付学习。在完全自由的状态下,我发现了乐学比会学更重要。也明白了,高中时学习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真实的切身体会!
长大后,学习不用去死记硬背,而是通过理解记忆,反而记得更加牢固。当时比较喜欢的一门课程是心理学,老师教学的方法也是非常的快乐。上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把眼睛闭上,让我们用心去倾听。结果是非常的愉悦!老师上课也非常的有方法,举例也会是贴近生活。比如我们学习完一门功课,老师就会引导我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复习,进行延伸。虽然自己没有其他同学聪明,但是自己非常的努力,勤奋!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一下就发现了的学习的乐趣,方法比努力更重要。自己针对自己的情况,发自里心的去学习,学习是件快乐有趣的事情。不断的总结自己的优缺点,自己对自己进行鼓励,不断提升自己!希望自己大学里面学到的东西能运用在自己孩子身上,让他们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我家先生也是一个乐学的人。虽然他看的课外书没有我多,但是他把一本书读得非常的精,反复的阅读,认为少就是多。他认为要把很小的事情认真做好是快乐的事情,比如写字,把一个字的笔画横撇竖捺都写好,字的结构大小对称等,自己去体会书写这一个字比上一个字好,这次比上次写的好,今天的比昨天的写得好。虽然写字是很枯燥,但是体会这个过程是快乐的。先生在给儿子辅导的时候,讲的题也不多,让儿子去明白出题者的思路,让他弄懂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让孩子自己能举一反三。去体会做题的快乐,而不是题海战术。示范书写的每一笔,每一画,都非常的工整。引导儿子怎么去体会书写的快乐,而不是去应付学习。
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努力发现和孩子共同喜欢的事情,增进孩子的情感交流。孩子也想探索大人们的世界,并参与其中!虽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儿子也不能立刻马上接受我们的乐学观点。现在我们非常的注重培养和引导孩子的乐学态度。乐学才能发自内心的学习,总结和提高,才能建设学习的能力,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才能自觉地发展。
目前我们通过他乐意学的东西比如拉丁舞,我们都给他创造条件,让他去参加培训、比赛;经常指导他要培养兴趣,舍得投入(花费时间去练习),重在享受学习的的过程。最终达到让他明白乐学比会学更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4221524/44d8c427d737c04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