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中,有一个区域是专门来介绍串珠和饰品的。这些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琉璃、玛瑙、水晶等“奇石”,吸引了观众的眼光。
在这些珠饰中,隐藏有6个“不起眼”的金花泡。如果不是查资料发现了它们的价值,我将会在这一轮的错过它们。
这些金花泡,是在南越王身上发现的,共有32枚,是系丝缕玉衣外罩珠襦的饰物。它们制作工艺十分精湛,金泡的直径约1.1厘米,呈半球形,泡面用金丝焊接出圆形、心形、辫索形等多种立体图案,也有用4粒小金珠接成圆珠形图样。泡里侧底口稍下处焊接有一根横梁,是为了连缀时使用的。在20倍的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见焊接点。它们是我国境内考古发现所见,最早的黄金焊珠工艺制品。
据专家介绍,这种焊珠工艺与中国传统的金银钿工不同,而与西方出土的多面金珠上的小珠焊接法相同。很可能是公元前4000年的两河流域乌尔第一王朝时的工艺,经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南越国的。也有可能是由海外商人带到南越后,作为礼品直接贡献给南越王的。无论是哪一种,赵眜都要感谢广州的对外贸易,才让他的生活增添了一些异域风情。
黄金历来是身份等级的标志,追求奢靡生活的赵眜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从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来看,“文帝行玺”金印,就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这些金花泡极有可能是南越官员将消息传递出来后,由海外商人专门为他准备的,除了工艺之外,更多的是其本身蕴涵的身份等级意义。
反过来,通过这些金花泡,我们也可以看到秦汉时南越国已与海外有广泛的贸易往来。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在秦汉时,广州就与邯郸、蓟(今北京)、临淄、陶、吴(今苏州)等地并列当时的九大都会。与其他都会不同的是,广州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与外来文明多有接触和交流,并成为日后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大重镇。
如果您到国家博物馆看“海宇攸同”展,或到广州去参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可千万别像我一样,忽略了这些“小宝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