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早起打卡,跳出来的是“腊八”,才知道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
起床后仍然是老规矩到附近的公园散步,边走边思考着这次的作业主题,是写前两天公司年度总结会感想呢,还是写前往会议地点的所见所闻,突然冒出来了腊八这个主题。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我特意问了一下百度,我觉得这个说法最可信: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成佛前,因忍看着众生经历生老病死之苦,离开了自己的宫殿,修行入道,但是释迦牟尼苦苦修行多年仍然一无所获。一天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沐浴过后却因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 这时一位牧女从旁边经过,将他拉上岸,牧女的名字叫苏耶妲,即为善生的意思,苏耶妲给他了一碗用米、栗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这一天恰巧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从此以后,佛门弟子将腊八这一天称为“佛成道节”,同时在腊八节这一天,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响,我国民间也逐渐形成了腊八节吃粥的习俗。
每逢这一天,寺庙都会施舍腊八粥,不仅小说里还是今天的广播里都会提及这类新闻,甚至有些商家、餐厅也打出了免费提供腊八粥来吸引顾客上门做生意。
脑子里一直在想着如何写这一主题,但慢慢地在脑子里浮现出小时候妈妈做腊八粥的画面,走着走着就不知不觉中潸然泪下,好久没有吃到我母亲熬制的腊八粥了,其实是真的想母亲、想家了,在这个时候才真正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了。
由于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所以能吃饱就已经非常满足了 ,至于穿暖那就不管形式了,我记得很清楚,十六岁前我一直穿着哥哥穿不下的旧衣服,至于他穿时是旧的还是新的,我都不敢问,后来长大了哥哥才诉苦地说,我也是穿二哥剩下的啊,也没穿过新的。
其实我母亲也是无奈,父亲一直在外工作,收入也并不高,母亲一个人把我们兄弟几个拉扯大,每年都是入不敷出。但就是这样,我还清楚地记得,我母亲从十月底就开始了准备工作,那个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母亲在门前屋后十边田种的各种豆都开始成熟,母亲就每天收集一点熟透了的豆分门别类地开始收藏;到了十一月份,山芋、芋头、花生、萝卜等也开始了,我就会提个蓝子屁颠屁颠地跟在母亲后面,刨出来后,那些被虫咬过的不能储存,就平时母亲分着给我们吃 ,那些品相好的,就被母亲藏起来了,不能让我们发现,就是怕我们偷嘴。
腊八节的前一天,母亲就开始归集她的那些“宝贝们”了,这个瓶里豆,那个瓶里花生;这个草堆里一堆萝卜,那个土坑里一堆山芋,母亲就像变戏法一样,一会儿就变出一大堆的食材,这些都是熬制腊八粥的材料。
腊八当天,母亲把洗净的花生肉、黑豆、蚕豆、山芋、红枣、芋头,加上些冻豆腐,如果年成好的话再来几片猪油渣那已经是算奢侈了,再加上淘好的糯米(积攒了一整年 )倒入大铁锅中,加上适量的水,架上木条慢慢地煮,熬上一个小时掀开锅盖,热气腾腾、香喷喷的腊八粥初步成型,然后母亲再放入洗净的青菜捣匀,由于没有肉的鲜味,只能加上些味精,浓浓的腊八粥就可以开吃了,如果这时候再在碗里添上半小勺猪油,不要说吃,仅闻到那香味就会忍不住直咽口水。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腊八粥的料越来越多,长大的我们由于离家太远,很难吃到母亲烧的腊八粥,也一直尝试着自己买些食材烧来吃,但就是吃不出母亲那味。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才明白,吃腊八粥其实是一种情节,是一种母亲味、家的味。子欲养而亲不在,在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有空就得多看望一下。
过了腊八就是年,马上就要临近春节了,虽然疫情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还是阻挡不了我们回家的思绪,只要有可能,我就会第一时间回家去看看,能不能再让母亲烧上一小碗的八宝粥,以弥补未能吃到腊八粥的遗憾。
我们的传统节日真伟大,它可以让我们义无反顾地追求那种感觉,也让我们感受来自上一辈给我们浓浓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