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九月,闷热的空气,水泄不通的车流,公告栏前拥挤的人群,行李箱轮子摩擦水泥地的声响,穿透过枝桠的阳光,构成了我对高中第一天的全部印象。我在离正门数百米开外的路旁下了车,我知道再开下去,可能新生报道完了我都没能靠近校门口,那天真热啊,时至今日回想起来,那种透彻皮肤的滚烫似乎仍留余温。我第一次有种特殊的骄傲感,一种我长大了的莫名骄傲感。我用尽力气挤进人群,居然好运气的轻易发现自己的名字,顺利找到班级,签名报道,领校卡,擦桌椅,等待素未谋面的同桌,所有的一切一气呵成。慢慢班里开始人多起来,空调与风扇同时运转也降低不了我们的热情,我在发呆中迎来了我的同桌,是个男孩,长相中规中矩,并没有太大的惊喜,我们都有些拘束,或者说是尴尬,但庆幸没过两分钟,班主任就开始讲话了,无非是高中如何学校如何云云,我对此并没有多大兴趣,我扫量四周,发现全是陌生的面孔,一个认识的同学都没有,我开始滋生出些许惆怅来,与人相处从来都是我的弱项,一切似乎都要重新开始,可我也因此感到期待,对未知的期待。
其实也很快,我们开始打成一片。我也有了两个与我一样走读的朋友,我们一起放学冲饭堂,一起去阅览室学习,一起去办公室背书,在一次又一次课间聊着大学与八卦;我们一起去操场吐槽老师与作业,看着油画般的天空说着未来,绕过了一圈又一圈跑道,为篮球场上运球的男生心动,对跑道上训练的体育生“评头论足”。那时,我们的时光不老我们不散信誓旦旦;那时,我们也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
无忧的高一与高二时光过得飞快,我也终于要单枪匹马闯过那座独木桥,即使我再不想经历多一次那种身心皆疲的辛苦,我也不能否认,我对这段已经过去的时光心怀感激。高三伊始,我们就被反复告知高考未结,考试不息。上一年的八月到今年六月,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每课小测每周周测每月月考中迎来了一模,再然后是二模,这期间,成绩起起落落心情更是悲喜交加。所有人都势如破竹,我自然不敢放松,有时解起题来甚至顾不得吃饭,班里的课间也是寂静无声,有人三五成群利用这十分钟占领办公室,有人在班上默背作文,有人刷着理综或数学,总之没有人讲话,所有人都争分夺秒的学,坚持了十二年,现在说放弃谁都不甘心。
在这片诡秘的安静中,我一次次自我否定又咬牙坚持;实在看不下去的错题集放进柜桶后又马上从书堆中抽出生物书;脑海中充斥着各科的知识,每天恨不得连做梦都在学习。素材本上贴满了剪裁的报纸,下面用彩笔的批注或是感想密密麻麻;物化生笔记本翻了又翻,每一个基本概念与常用套路都熟记于心;我麻木的接过六科的每日一练;每天家与学校两点一线,戒除了娱乐,只有下午放学那不多的一小时里,我才会去跑跑步,如果说我怀念什么的话,一定是无拘无束的奔跑,在短暂的肌肉劳累后人脑能异常清醒,也是我无趣的高三时光里唯一的慰藉。我用铅笔在课桌上画的倒计时也日渐接近0,我在难以想象的平静中迎来了高考。没有想象中的慌张,也没有因为激动而失眠,我像先前那一千多个夜晚那样如常入睡,甚至睡得比以往任何一晚都要踏实。
铃响,开始考试。再次铃响,考试结束。三年。匆促而充实。八号下午五点,最后一声铃声响完,广播里的录音在指挥着监考员收卷,我盯着我的条形码,心里默念了一句,“再见了,我的高三。”突然思绪万千,关于离别的种种蓦地浮上心头,我毕业了?我毕业了。释然与难受夹杂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一种巨大的失落突然笼罩了我。高三忙于学习疏于联络感情,短短一年间我们也重新有了各自的好友,我明白我和我的那两个朋友是无论如何也回不到过去那般亲密了,什么都好,轰轰烈烈也终要归于平静。
如此,我愿把那段时光,连同那份宝贵的情谊一道埋藏在心底,哪怕从此天南地北,也能偶尔回味曾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