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意思的文章婚姻育儿
第五章 家有“差生”,为何要恭喜?

第五章 家有“差生”,为何要恭喜?

作者: 田园泥土香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8-11-09 23:12 被阅读280次

    《中国教育,拿什么拯救你?》

    【原创】第五章 家有“差生”,为何要恭喜?

     家有“差生”,为什么还要恭喜?

      是否写了标题?

    没有错,且往下看:

    一、追女生“差生”缘何追成663分高考状元?

    自高考放榜后,不少学校举行了高考庆功仪式。在佛山二中,取得骄人成绩的学子们胸戴大红花,走上讲台接受颁奖。吴海灏今年以663分夺得禅城区区直学校理科状元。谈到自己为何成绩突飞猛进,吴海灏说:“其实我高一暗恋同校的一个女生,那个女生成绩很好,为了追上她,我从高二开始便下猛功夫学习了。”吴海灏连午睡也放弃了,有时候来不及吃饭,就买一个面包啃啃。到了高二下学期,他的成绩已跻身年级前几名,据班主任说,吴海灏并非从高一开始就是尖子生,“他刚入学那会儿,成绩在全年级只排100多名,在整个禅城区排名1000名以后。(为了心仪的女生他从1000名考到区状元 6月27日《南方都市报》)

      吴海灏今年以663分夺得禅城区区直学校理科状元。他觉得这个分数比他预期的还要低一点,因为他平时基本都是考年级前一二名。                              

       高考完的第二天,吴海灏终于向心仪的女生表白。吴海灏说,并不是希望这个女生能够接受他,只是想把自己藏在内心三年的想法说出来。高考成绩公布,吴海灏成了了禅城区理科状元,但他心仪的女生却并未考好,“命运就是这么奇怪。”吴海灏感叹。他打算报浙江大学,“因为她曾经也是以浙江大学为目标”。

     吴海灏的成绩在全年级只排100多名,在整个禅城区排名1000名以后,这是什么概念?按照现在的学校一般规律不是中等生,就是“差生”,这些学生往往又是学校放弃的教育对象。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老师给我们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曾经我的一个师兄,高三那年因为失恋而迷恋上了同班的另一个女孩,不仅是班花还是学霸,他在高三刚开学时期饱受折磨,满脑子计划都是另一个女孩的回忆和班花的背影,但是他因为自己是“差生”而自惭形秽,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何方,最终决定退学打工,临走的时候和他讲了这件事情,原本抱着被痛批一顿然后就退学打工,谁知老师沉默了片刻,竟然笑呵呵的告诉他,这是好事。

    师兄愕然的样子老师至今还记得,每当提起总是哈哈大笑,他当时碰巧看到了一侧国外心里教育的文章,讲的是如何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引导学生学习。

    老师告诉师兄,如果你真的爱她,喜欢她,就应该去努力学习追求她,那学习和她交流,她不是尖子生吗?你就要赶超,这样不就吸引她的注意了吗?你们之间不就有“戏”了吗?孩子如果你们之间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缠缠绵绵以表白心中的浪漫和激情,这是对人生、对家庭、对社会不负责的态度,怎能够对自己负责呢?悉知,男子汉、大丈夫应志在四方,何必为儿女私情所拘泥,换句话说,没有事业你就根本资格谈什么爱情。你也许幻想二者同时进行、发展来个一箭双雕、双管齐下,双双获得大丰收,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美丽的幻想而已,自欺欺人。任何学生,他不可能、他也没有精力、没有能力把这两件事同时处理好,大脑那点可怜的“内存卡”,它不可能在存下恋爱的对象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之后再储存数理化、史地生、语文和外语等。如果在迷恋上“卿卿我我、缠缠绵绵”的二人世界,怎能将学习搞好,谈什么责任一切都是枉然,孩子,我说的对吗?孩子我说的在理吗?

    师兄听了以后受到了震撼,在老师的教导下决定“屌丝的逆袭”,一个月后从入班成绩全班倒数第一,年级倒数后十冲上了班级的中游,往后更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前进。

    当最后高考的时候,那位师兄已经和年级第一不相上下了,那年的高考他却成为学校的高考状元,而班花却因为和另一个学习好的男生恋爱不能自拔而双双落榜。

     看到这里,人们禁不住要问,一个追女生的“差生”缘何追成高考状元?原因在那里?

     原因之一:学生心中“爱”对方是正常

       事实上,进入青春期的男女生,对异性产生好感,那是非常的正常,不喜欢异性那才是不正常。关键是只要学校引导得法,让学生把心中的那份爱化做前进的动力,就能够取得教育的正能量,殊不知,“爱”的力量是无穷。

    原因之二:“差生”也可变成“高考状元”

    吴海灏并非从高一开始就是尖子生,据班主任说,吴海灏并非从高一开始就是尖子生,“他刚入学那会儿,成绩在全年级只排100多名,在整个禅城区排名1000名以后。从高二开始,他的成绩便突飞猛进了。”他的成绩之所以能突飞猛进,是因为心中有了强大的“爱”动力,用汗水浇出了甜蜜“爱”的硕果。实际上,高中生“谈恋爱”在当前社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即使在初中、小学生“谈恋爱”的也大有人在,这种“早恋”现象也一直是家长、学校的心腹大患。家长最怕的就是会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如果发现孩子谈情说爱也就千方百计想要“打压”孩子的情感,但事实上,往往是越打压,学生反弹越厉害。结果不仅爱情之火没有熄灭,反而更加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此,家长、老师、学校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围追堵截”的措施,试图“棒打鸳鸯”,但是效果恰恰相反,孩子要么远走他乡;要么……这方面的例子非常的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处在青春期的男女青年在共同学习中,总会产生一种渴望和异性在一起的微妙情感,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人之常情,正如《诗经》所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可否认,多数学生如果沉迷于谈恋爱之中,会影响到学习成绩,多数学生的成绩会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也有些学生因为谈恋爱而提高了学习成绩。就看学生如何看待爱情,就看家长与老师如何处学生“谈恋爱”。

       今天,这位高考状元的学习动力就是为了暗恋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当他在获得高考状元之后,也变得大彻大悟了,能否追到女孩已经变得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经历了一段“独特的人生”.这才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不过,“追女生苦学”而终成高考状元,并不等于说,学生谈恋爱有极大的好处。作为家长、教师,还是主张学生不要谈恋爱,毕竟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极有可能影响到学习。但如果学生真的不知不觉拥有了爱情,也不必将学生谈恋爱当作洪水猛兽,应该积极引导。教师和家长如果能够将学生的谈恋爱朝着积极的方向引导,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实上,“追女生苦学”却成为高考状元,给教育者提供了一种教育视角,即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

    可是,现在一些老师,对所谓的“差生”不重视,甚至冷嘲热讽,最终使这些学生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只要发现学生谈情说爱就命令学生退学。

    如果老师能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对待“谈情说爱”的学生,中国的教育还会5000多万所谓的“差生”吗?中国的社会上还会有众多的不良少年吗?( 注 上面的内容来源于 中国教育人博客 人在旅途 也是我的儿子的博客 《追女生“差生”缘何追成663分高考状元?》并且被很多网站转载)

     二、倒数第一“差生”获2012年诺贝尔奖教育启示:  

      

     

       2012年10月8日诺贝尔医学奖公布后,获奖的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今年诺贝尔医学奖两位得主可谓难兄难弟。认识山中伸弥的知名人士桥本隆则10月8日发表凤凰博客:《失败的学生获得诺贝尔奖—日本学者山中伸弥》,向我们近距离介绍了山中伸弥的“失败”成长史。而作为医生是山中同样手术,别人20分钟搞定,山中伸弥2个小时还不能完全做完,被称为“捣蛋医生”。((10月9日解放牛网)

     

       据今天的《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公布后,获奖的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现年79岁约翰·格登回忆称,自己在中学时曾成绩垫底,甚至被老师断言绝不可能成为科学家。(2012年10月10日 环球时报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学时期成绩差,曾考倒数第一)

     

     

     

      我们看,今年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趣吗?均为“差生”,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当下中国教育,对于“差生”怎样成为世界级的科学巨人的探讨,重要的不是“差生”获诺贝尔奖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差生”成长史、奋斗史,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教育?什么样的教育启示?如何为我们中国的教育打开成功之门?我们中国定能成为获诺贝尔奖的大国,明天19点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日,我们期望、期盼明天的美好,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诞生!

     

     

      1.格登这个倒数第一的“差生”凭什么获诺贝尔医学奖?

      据报道格登出生于1933年10月2日。

      据英国《每日邮报》9日报道,15岁时,格登在英国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求学,当时在250名学生中,格登的生物科成绩排在最后一名,其他科学科目也排名非常靠后,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

      在1949年的学校成绩报告单中,格登被一名老师如是评价:“我相信格登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他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他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他个人以及想教导他的人来说,这根本是浪费时间。”这份成绩报告至今仍被格登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偶尔用来娱乐一下。

      格登这个数第一的“差生”凭什么获诺贝尔医学奖?

      格登回忆说:“每当遇到什么麻烦,比如实验无法进行下去等情况时,我都会看看这份评价,来提醒自己要努力坚持,不然真的就被以前老师说中了。”

      虽然成绩差、不被老师和学校看好,但格登仍然非常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对生物学的热爱从来没有减少过。法新社8日报道称,格登在多年前的一个采访中回忆称,自己少年时被生物学深深吸引,他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并看着它们变成飞蛾,这在当时还引起老师的强烈反感。

      格登的父亲曾希望他去参军或进入银行工作,因为格登身体很棒且是壁球高手。但格登的家庭医生却认为他不适合在军队发展,因此将他的小感冒诊断为支气管炎,由此中断了他的参军之路。格登回忆说,幸亏当时没去参军,不然就没有现在热爱的职业生涯了。后来,格登考入牛津大学,最初读的是古典文学,后又转向动物学,正式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1958年,格登用从蝌蚪细胞提取的完整细胞核成功克隆了一只青蛙。这次成功随后被应用于哺乳动物的克隆。格登在这次实验中用于细胞核移植的工具和技术至今仍在使用,他也因此被称为“克隆领域的教父”。(部分内容引自 2012年10月10日 环球时报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中学时期成绩差,曾考倒数第一)

     

       而作为医生是山中同样手术,别人20分钟搞定,山中伸弥2个小时还不能完全做完,被称为“捣蛋医生”。(失败的学生获得诺贝尔奖—日本学者山中伸弥  桥本隆则  10月8日 凤凰网博报)

      格登这个数第一的“差生”、山中这个“捣蛋医生”

    获诺贝尔医学奖是偶然的还是必然?

     

     

      2.试问:世界上有几个“差生”获诺贝尔奖?

      格登这个数第一的“差生”、山中这个“捣蛋医生”获诺贝尔医学奖是必然的。

      为什么?

      在世界上“差生”获诺贝尔奖的比比皆是——

      2008年,摘得本年诺贝尔物理奖桂冠的日本物理学家——益川敏英,获奖后,他宁愿放弃去领奖的机会,也不愿意用英语来谈获奖感言。为什么?因为他对是个英语一窍不通的“差生”物理学家。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大学时期就是一个“差生”。在他获奖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小柴昌俊向人们展示了他的大学成绩单。16个科目中,拿优的只有2项,而且还是那种只要去上课就能拿到“优”的实验科目。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的唐纳德·克拉姆是个倒数第一名的“差生”;

      1981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被日本的福井谦一获得,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日籍科学家,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但是他却是一个化学不及格的“差生”;

      1910年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读中学时,乎门门功课不及格,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的评语是:“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由此可见,国外的“差生”的的确确能够成为世界级科学巨人,可是中国的高考状元缘何难以成“大器”?

      

      3.中国的高考状元为啥都跑输了人生的后半程?

      现在“百度”一下“高考状元”,冒出来的网页多达360万个。当今中国是一个剧变的中国,经过了史称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也累积了巨大的矛盾。

       据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 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 “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解放日报》2010年6月28日)

      当我们读完这个报道后,相信大家都会有所震动。如果说一两个人的例子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32年的时间、1000多位状元的例子,无论从什么角度讲,都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出现问题了。

      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的这些状元被棒杀了。我们的状元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很多人飘飘然了,不思进取了,进而落伍了。还有的急忙就去做什么“……”广告,如此教育还会有什么大的出息了呢?

      相比之下国外的“差生”能够逃脱被棒杀的命运,能够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真是幸运!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值得我们的教育家与社会学家去反思、去研究。如此,将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教育启示呢?

      

      4.倒数第一的“差生”获诺贝尔奖教育启示是什么?

      国外的“差生”能够逃脱被棒杀的命运,能够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真是幸运!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值得我们的教育家与社会学家去反思、去研究,倒数第一的“差生”获诺贝尔奖教育启示是什么? 

      

      A.是中国人的智商低吗?

      中国籍的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是中国人的智商低吗?中国人笨吗?不是的,中国人是全世界智商最高的国家,中国人一点都不笨,中国大陆加入美籍的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钱永健、高锟,还有就是台湾加入美籍的李远哲。

      据美国队权威心理学家报告,中国人和犹太民族的智商测验分数是全世界和种族中最高的,为什么?中国的汉字能够提高人和智商,这个秘让日本东文化大学幼少年教育研究所长——石井勋给破解了。石井勋教授经过反复测试得出日本孩子幼时如果不学汉字,智商一般是100,如果从3岁开始学习2——3年的汉字,智商会达到125——130。这就是现在的西方医学和教育学者研究发现:“为什么自幼学习汉字的中国人和日本儿童,智商都远远高于欧美国家的儿童”的全部秘密。

      至于犹太民族智商高,一方面是得益他们把读书当作宗教——犹太人的孩子在父母怀里抱的时候,就把蜂蜜滴在《圣经》和《塔木德经》等书上,然后让孩子用小手翻书,孩子不经意地,情不自禁地把手放进自己的嘴里,感到书上的甜味,在幼小的心灵中,就对书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

      看,人家犹太人多聪明,在孩子呀呀学语之时,毫无知觉中将读书的重要性已经注入孩子的大脑中,日后想叫孩子不聪明都办不到。犹太人的这种教育理念和苏联的一位大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是一样的。

      不是吗?拥有1400万人口的犹太人,相当于河南省人口的1/8,可是,截止到2001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犹太人已经达到129人,占获奖总人数的15.47%,据2002年的有关统计表明,在美国前400名富豪中,犹太人占25%,在前40名的富豪里,占了40%。想一想,一个仅占世界人口的0.3%民族,在世界政治、艺术、科学和思想领域,十个领导性的人物中有一个是犹太人或犹太后裔。

      这就是犹太民族,对教育如此宗教般的虔诚,不仅提高本民族的智商,没把自己的民族读愚、读呆,而且增强了本民族的政治、经济等实力,提升了本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开发了本民族的创造力。

      刚才就智商问题提到了,我国的智商最高是因为我们的汉字和中国人的勤学,犹太人的智商高是因为犹太人有宗教般的读书、学习热情。实际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与智商的关系不是太大。

      我们前面已经讲到,中国和犹太民族智商最高,那以后的是哪些民族呢?据美国心理学家报告:一是昂格鲁——萨克逊白人,二是美州和移民,三是黑人和棕色色人种。

      可是如果把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按种族分类统计,华人获得者在各种族平均数之下,而犹太人是这个平均数的28倍,法国人是6.3倍,日尔曼人是4.4倍,意大利是1.6倍。

     

      中国奥数第一,为何没有菲尔茨奖?

      我们中国有多少个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答曰“自从诺贝尔奖1901年在瑞典设立以来,至今没有中国国籍的科学家问津。其根源在哪里?

      

      B.是中国人的没有想象力吗?

      根源在我们中国孩子的想象力不足方面。

      为什么?

       据报道“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后发现,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

      中国人的想象力那里去?

      到底是谁偷走了中国孩子的想象力?是我们的异化教育!是我们的应试教育!

      请看一道填空题:雪化了是_____小朋友回答:蒸汽、泥土、生命、春天、细雨、希望、绿色、新的一年。老师说:正确答案是“水”。岂有此理?

      请听两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一:在某小学的美术课堂上,老师问学生见过月亮没有?小孩子说见过,就让孩子们画晚上月亮,有的画成香蕉、有的画三角形、有的画成苹果、有的……这样的画法,却受到了美术老师的批评。美术老师说,月亮像镰刀。

      故事二: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有一天,一位名叫克丽丝的3岁左右的小女孩,在家里发现了一个“O”的图案,她非常兴奋地告诉妈妈说:“妈妈,我认识这是字母O。”这位美国妈妈听了以后并未高兴地赞赏孩子,而是问他是怎么认识“O”的,孩子告诉妈妈是幼儿园老师艾迪教的。这位妈妈一怒之下将幼儿园及孩子的任课老师告上了法庭。理由是,由于老师过早的给孩子灌输了固定概念,剥夺了孩子想象力的空间,使孩子的想象力过早的被抑制。因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会把“O”说成苹果、足球、鸡蛋等。但是自从女儿学习了26个字母后,女儿就失去了想象力。她要求该幼稚园赔偿克丽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法庭经过审理,判决艾迪老师所在幼稚园,赔偿克丽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幼儿园的赔偿金数额之大令人咋舌,要知道这些赔偿金数额,在20多年前,相当于1亿人民币,不是个小数目。

      小女孩子的妈妈为什么能够胜诉?这位妈妈并不缺钱,但是,钱再多能买回女儿的想象力吗?一位母亲,为了维护女儿的想象力,竞然与教育女儿知识的幼稚园打官司,并最终获胜。这位母亲的勇气和远见,正代表着美国人的教育新概念。想象力是人的创造力的本源,黄金有价,想象力无价。

      这些中国孩子想象力倒数第一、中国人想象力贫乏的原因。被当成读书机器、考试机器的孩子们,整日在题山里的摸爬滚打早已麻木不仁,整时在考海奋力傲游早己痛苦不堪,哪里还有敢感悟生命、亲近自然、喟叹人生的间歇?

      哪里还敢天马行空地去胡思乱想呢?

      哪里还有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豪情壮志?(《望庐山瀑布》)

      哪里还有李贺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想象力?(《梦天》)

      哪里还有毛泽东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岀平湖”气魄。

      如果李白生活在今天,他“白发三千丈”的名句,将会被我们语文老师对他发脾气,李白呀,李白,你真是个白痴,怎么能是“白发三千丈”?什么意思?白发怎么能三千丈?就算你一辈子不理发也不过十多丈,真是吹牛皮,

      知识是船,想象力是水源,知识是鸟,想象力是翅膀。

      国人的想象力之水,让应试教育的机器给抽干了,知识之船如何在大海里舰行?

      国人的想象力之翅,让应试教育的机器给折断了,知识之鸟如何在蓝天中翱翔?

      中国人的想象力那里去?是我们“坐好、坐直、别动、别说”乖宝宝教育扼杀了。

      中国人的想象力那里去?是我们的应试教育让创造力、想象力走进了死胡同,无法逃脱,岂能有获诺贝尔奖之说?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无缘“诺奖”与杨振宁自嘲“差生”:诺贝尔奖创立一百多年,为什么一直与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中国无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其中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哪些原因阻碍了我们迈向诺贝尔奖的步伐?几年前,世界著名物理家杨振宁曾率一批西方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华讲学,当有人问到他们当中有没有“高考状元”时,杨振宁先生笑答:“按照中国的高考标准,我们都是差生,在中学里,都排在十名以后。”我似乎明白了中国学生为什么在国际数理化比赛中屡夺金牌,却没有一个中国籍公民获得诺贝尔奖!可是我们的邻居国区区弹丸之地小日本近年为什么能够频繁获奖呢? 

      

      C.小日本近年为什么能够频繁获奖呢?

      日本是我们的邻居国,区区弹丸之地,不及我们十分之一的人口,二十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且为战败国,为什么能够明目张胆将地、野心勃勃地将我们的钓鱼岛“国有化”。

      一方面是背后有美国为其“撑腰”;另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强大,别的不说仅在获得诺贝尔奖方面就说明问题,迄今为止,再加上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日本却有14位本土科学家荣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进入21世纪之后,为什么日本人能够频繁获奖呢?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就提出了“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政策措施。日本的科研人员数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近几年日本经济不景气,2002年度的财政预算总额比上年大幅度减少,但科技领域的预算不降反升。

      2002年日本的两个“差生”——小柴昌俊和田中耕一的双双获奖,的确让人感叹日本的科研实力。仅2000年至今就有4人获奖。至今,获取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已经达到了14人,最近几年已有数人获奖。尤其是在化学领域,日本人已经连续3年获奖。照这样发展下去,“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实在不是吹牛,真的可能变为现实。 

      事实上,我们对每一位诺贝尔奖的得主都深感兴趣,尽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他们的研究成果可能一窍不通,但是他们的成才之路,他们的人格魅力,往往能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就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差生”小柴昌俊来说,请看“倒数第一”的小柴昌俊如何当上了“名誉教授”:2002年10月,他在应邀参加东京大学毕业典礼时说:“我是以倒数第一的成绩毕业的,但东京大学却接受了我当讲师、教授、我非常感谢东大的知遇之恩。让成绩倒数第一的毕业生回来当教授,恐怕找不到第二所这样的大学。”也许他是谦虚说笑话,也许他那时真的成绩不佳。如果是后者,那他真应该感到万幸,幸亏东京大学那时不搞咱们北京大学,更不是中国式的“差生”淘汰式的教育,那可真是整你没商量,如果当年东京大学也搞我们中国式的“差生”淘汰式的教育,“差生”式的“小柴昌俊”早就不知被“淘汰”到哪个角落里去了干苦力,今天获奖是另外一位高考状元“大柴昌俊”吗?

      

      D.倒数第一的“差生”获诺贝尔奖教育启示是什么?

      我们知道,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被英国倒数第一的“差生”医学教授约翰·格登获得。

      国外的“差生”能够成为世界级的科学巨人,着实给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上什么样的教育启示课?

      据报道,在记者招待会上,小柴昌俊回忆说,“那时,大家一般都有半数以上的科目是优,我恐怕是班上最差的,但我一直相信成绩单并不能保证你的人生。虽然我的成绩不好,但有自己的强项,学习最重要的是主动性。”

      然而,不幸的是,在我们的“差生”中,有多少人有小柴昌俊那样的学习主动性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我国的中学生参加国际数理化奥林匹克竟赛,几乎每次都拿金奖,美国的奥林匹克竟赛的名次是倒数的。可是美国为什么能培养出那么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问题,早在2002年8月23日的《大河报》已提出:“数学‘奥赛’第一强国背后的隐忧”。现把其中的提问摘抄如下:

      根据新华网消息【参加国际数学“奥赛”,中国获得的金牌总数常常高居榜首,是当之无愧的数学“奥赛”第一大国。但少年数学人才辈出的中国,为什么屡现数学人才断层呢?这些优秀数学苗子中的绝大多数为何“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呢?只开花、不结果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这种“只开花,不结果”岂知数学。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说一说上面提到的主人公小柴昌俊,不知道他是否参加过国际奥林匹克竟赛,如果参加了想必他没有“开花”,可是他现在已“结果”了;如果没有参加,他连“开花”的机会都没有。

      难以想像,这个连“开花”的机会都没有的“差生”却“硕果累累”。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小柴昌俊在记者招待会上已经回答“那时,大家一般都有半数以上的科目都是优,我恐怕是班上最差的,但我一直相信成绩单并不能保证你的人生。虽然我的成绩不好,但有自己的强项,学习最重要的是主动性。”

      看,小柴昌俊这个伟大的“差生”回答的是多么的实在,多么的朴素,没有夸张,没有修饰,更没有故弄玄虚。

      成绩不好算什么?我有秘方——“强项”主动学习。你们学,我学,你们玩我学,你们不学,我还学,我要学,我学、我学、我要学。这就是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是给自己学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可是很多人不明白。

      可我们现在的学生怎么样呢?

      君不见,很多父母看到孩子不愿背书,不愿做作业时,背一篇英文给多少钱,完成多少作业给买什么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用的,一句话,全是好。有的时候为了让学习却哀求道“孩子,我们求你了,听话,乖乖上学去吧,不上学,没有知识,那将来不就成了‘打工机器’了吗?昨天妈看了本家教书,书上讲不当‘学习机器,就只能当打工机器’,咋啥时才能发家致富,升官发财呀,现在只有把自己打造成一部考试机器,才能实现……才能实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方面是家长的功利主义,另一方面是教育体制学校教育引起的。

      现在的家长,已不是过去的比房子,车子、票子,而是比孩子,看谁家的孩子学习好,学习好就是英雄,学习差就是大狗熊。学校的老师也是如此相比。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要全面地衡量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的成绩,分数不要看的太真,不要较真,自己的孩子考的好要表扬,考得不好更应当表扬和鼓励。作为家长,要有这样的心态,我的孩子考不好,不一定我的孩子就学习不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孩子一定能成才,我们要像文中提到的小柴昌俊那样,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主动学习,变要我学,成我要学,就一定会成功。

      同时,我们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抗失败能力,面对他人的讽刺、挖苦、嘲笑、打击、谩骂一笑了之的心态;面对考试的失败能正确的理智的对待,就像小柴昌俊那样,在16个科目,拿优的只有2项,这是什么优?是那种只要去上课就能拿“优”的实验项目,其它的不是B就是C,在考试的惨败下不低头,不认输,更不可思议的,更让他难堪的远不是他的考试成绩,而是在他结婚之时,他的老师写来的祝贺词“今天的新郎虽然是东京大学毕业的,但成绩是刚刚及格,不过他的前途多少好像还有点希望。”这是结婚的贺词吗?这是贺词,这是嘲笑的贺词,这是失败的贺词,这是吓唬人的贺词,这不,就这份贺词不仅吓坏了他的岳父岳母,还让他的亲戚们都为他的前途提心吊胆呢,这不是贺词,只要不是白痴,明白人,不,一般人一看便知道,谁见过有这样的贺词?就是他,后来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担任了日本东京大学初级粒子国际中心的名誉教授。在戴维斯研究的基础上证实并扩大了对中微子的探测成果,捕获到超新星大爆发时释放的中微子。因此,他与美国的莱蒙德·戴维斯和卡多·贾科尼共同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可,人家小柴昌俊,这个未来伟大的物理学泰斗,在这个谁也没有见过的结婚挖苦贺词中,取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招学博士学位,担任母校日本东京大学初级粒子国际中心的名誉教授。

      小柴昌俊真的可以笑傲江湖?

      2002年他获得世界最伟大的科技发明奖——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笑到最后。

      他凭什么笑到最后?

      他,凭科学研究需要耐心和毅力,更需要合作,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小柴昌俊告诉记者:“取得今天的成果,和我助手们的艰苦工作是分不开的。我在项目开始时就培养年轻的研究者,因为我知道没有他们接上茬,研究很难成功。”在接受《朝日新闻》记者采访时,小柴重点提到了“责任”这个词。他说:“我不止一次地告诉我的学生,他们必须树立责任感,时刻想到自己的研究在花着纳税人的钱,半点都马虎不得。”(日本人为何总得诺贝尔奖 新华网 2003年2月13日)  

      他,凭自己的主动学习,他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他扬其长,避其短!

      像英国的格登,日本的山中、益川敏英、小柴昌俊等“差生”能够成为世界级的科学巨人,应给我们教育什么样的启示?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教育要增强我们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及其不服输的精神!  

     

      我们的教育要“扬学生其长,避学生其短”!

      如此,不但中国的高考状元能得诺贝尔奖,而且中国的“差生”也能够成为成为世界级的科学巨人!!

     

    三、为什么金榜题名的状元、榜元、解元写不出《四大名著》?

      为什么金榜题名的状元、榜元、解元写不出《四大名著》?

      为什么“四大名著”的作者没有享受金榜题名的待遇?衣锦还乡的荣耀?其中《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还是一个操童子之业不凭的“差生”?

      古今中外,所谓的“差生”成就伟业的枚不胜举:“差生”当伟人、“差生”当总统、“差生”当首相、“差生”总理、“差生”当总裁、“差生”当将军、“差生”科学家、当作家、发明家比比皆是。这是真的吗?!真的!一点都不假!!

      作父母的,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改变对孩子的错误偏见,孩子能否成为有用之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父母;而评判父母是不是合格,也在于他们对孩子的教育。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成功就得益于称职母亲的良好教育。得益于他母亲的耐心、细心、恒心让别人眼中的“白痴”儿子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就是家中有一个所谓的“差生”也不要怕,说不定就是您这个“差生”孩子,一不留神,却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家;您这个“差生”孩子,一不留意,而会成为-个优秀的企业家。所以说,家有“差生”怎么办?要恭喜!为何不恭喜?

     “差生”不差,“差生”是非常聪明的,照样成伟大的科学家、世界大师、科学巨匠,同还能获诺贝尔奖。象爱因斯坦这样的既愚蠢又笨蛋、并被老师断言:“你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的”的“差生”,倘能有机会获两次诺贝尔奖。

     我们家的“差生”为什么不能获诺贝尔奖,只要作父母的有这样的自信,只要有“人生自信三百年”信心,我们家的“差生”?一定能成功!

      这正如——

      正如人们常说的“地不长无名之草,天不生无用之才!”。

      正如李白所言“天生我才必有用,天生我才必生才!

      正如-位企业家所讲“上帝绝不会造就无用之人!”

      如此,即使我们的学生是倒数第一名,我们也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如此,天下无“差”,父母无“忧”!

      如此——我们家的“差生”则可以挺起胸、抬起头,大声吟唱“我辈岂是蓬蒿人!”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奋发吧!向上吧!!撬动地球一个支点在哪里?我们正在寻找!

     

      如此!家有“差生”为什么不恭喜?

      这是家有“差生”,我们父母要恭喜的一个原因,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天下无“差生”——庸人自“造之”!

      真的天下无“差生”,庸人自“造之”吗?

     

    请看:第六章《天下无“差生”——庸人自“造之”》

    附录——

    日本首位诺奖获得者汤川秀树的成功之路 

    日本已经有22人获得了诺贝尔奖。首位诺奖获得者是汤川秀树,而他的获奖,对日本人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今年诺奖的获得者,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就曾特别提到了1949年汤川秀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事。他说那一年他刚刚进入大学,汤川秀树获奖,在他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因此他暗下决心“自己也一定要干出一番新的事业来”。那么,汤川秀树是怎样走上获奖的成功之路的?这值得回顾一下。

    汤川秀树出生在一个儒者世家。儿童时期,他接受的是汉学经典是教育,他曾回忆说:“在我还没有入小学之前,就给我教授各种汉学书籍,如《论语》、《孟子》、及其他一些中国典籍。当然,这是没有入学前的五六岁的事情,所以,所读书籍的内容意义自然就是懂了。但是,还是将写有大个字体的汉学书籍在我面前打开,然后一个一个地字地边写读边地教我。对此,我也仅仅是随着朗读而全然是知其中的意思。我种情况持续了几年,我在这段期间已经学习过全部主要的汉学经典了。”“在当时,我自己并不知道这种教授方式到底有什么效果,有多大的意义,只不过是随便地跟着学习而已。就这一点来说,也是非常痛苦的。偶尔在读书时,眼泪也会扑籟扑籟地掉到书本上。但是,其后当我进入初中、进入高中、长大成人之后,再回过头来思考,才开始明白这种学习所产生的真正效果。那就是,我在学校学习汉字时感觉到非常的轻松。因为,我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汉字,所以在阅读包括许多很难的汉字的书籍时,就一点也不觉得困难了。即使是学习汉文文章,也比其他人感到有兴趣的多。尽管在幼年时代不可思议地大量地死记硬背,并且完全不懂得其中的意思,但这确实是有效果的。

    汤川秀树读中学时,开始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回忆说,“在1923年,我进入了第三高等中学。……那时,有一套哲学丛书正在岩波书店陆续出版。其中有田边元著的《近几年的自然科学》。还有他著的单卷本的《科学概论》。我发现这些书极其有趣。……田边元的著作解释了各种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量子力学。不过,无论我读多少遍我还是不能理解。这种难理解本身可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力,而且我当时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认为这就是我应当研究的东西。”

    也是在这一时期,汤川秀树接触到了普朗克的最新的著作。而且,他竟然是用自己学习的第二外语即德语,而阅读了普朗克的原著。他说:在高中有一件事使我感到高兴,那就是我开始学习德语作为第二外语。能读懂一点德文使我感到喜悦,而且有过通读一本德文书的野心。想必那是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在一家书店里找到了麦克斯•普朗克著的《理论物理学导论》第一卷(动力学部分)。这不是一本装订得很漂亮的书,但是完全由自己发现这本书却使我乐不可支。……在阅读中我发现能够理解的部分比我预想的要多。我知道普朗克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且这本书是根据他在柏林大学讲课的讲义写成的。我发现这本书很引人入胜。思想清楚,推理逻辑性强,对象我这样简单头脑是容易接受的。我感谢这样一位著名的学者竟然写出这样一本连像我这样的高中学生也能读懂的书。使我更感兴奋的是,我从自己曾经读过的田边元和石原的书中还了解刀到,普朗克就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于是,这就更增强了我自己也应当从事物理学研究的那种感觉。”

    由此,汤川秀树决定选择理论物理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一方面是理论物理学深深吸引了他,同时也是出于他对自身特点的深思。可以说,这是他的理智选择的结果。

    他觉得,自己的特点之一,是不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有一个极端重要的因素促使我决定从事物理学研究,而且尤其是从事理论物理学,那就是我个人的能力和倾向。……这主要是由于我天性交际——因为我不善于同别人打交道——我愿意在一种不太需要交际的研究领域中工作。”还有,他觉得自己很笨拙,说选择理论研究,“另一个理由就是,一般来说,我是极其笨拙的。普通日本人的手是很灵巧的,而且非常善于掌握各种特殊的技艺。……在手工技巧方面,我在同龄人中间感觉到一种很强的自卑感。”

    选择之时,他排除了本来也很喜欢的文学和数学。“我也非常喜欢文学,而且现在还喜欢,但是,文学对于我来说是太模糊,我不能想像以文学作为自己毕生从事的工作。”“我也喜欢数学,但是进入高中之后,我觉得我应当放弃数学了。我觉得,这里最根本的原因是,虽然我极端孤僻而且想从事和世界关系不十分密切的工作,但是,离实在太远的任何东西——我认为实在一词最适用于这种情况,不管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都会显得空洞和无意义。”

    而社会科学,是不需要考虑的。因为他根本就不喜欢。“我对社会科学完全没有兴趣,……我完全不关心我生活于其中的那种生活,或是人类社会的抽象结构,或是人类经济生活的性质,或是社会和政治的活动方式。总之,即使是在自己的书房里或者是在大学的书桌旁考虑这些问题,也都意味着和社会发生间接的关系,因而我对它们不感兴趣。”他回忆说:“在第三高等中学,有一门经济学和法律学的课,但是,我对老师说的话却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甚至直到今天,只要涉及社会科学,我还是像一个小学生那样无知。”

    汤川秀树选择了理论物理学,但没有选择研究量子力学,而是选择了研究基本粒子。他说:“在高中时,我就觉得量子力学理论极其迷人和有革命性,因此我想深入地学习它。然而,进入大学后,我却发现我所设想的量子理论已经过时了,一种更先进的量子力学已经问世,而且正在欧洲物理学界引起极大的反应。……我想研究理论物理学的决心未变,问题是研究理论物理学的哪一个方向。考虑再三,我意识到人们对原子核和宇宙射线是所知甚少的,而且在这个领域中进行工作的人也寥寥无几。因此,大学毕业以后不久,我就下定了决心,除了从事这个方向的研究之外别无其他的选择。”“我就决定进入原子核和宇宙射线的领域,因为这个领域还未引起人们多大的重视。在此期间发生了各种各样别的事情,但是,大约在三年之后,中子的发现使我确切地感到,如果我打算研究原子核,我就必须行动起来。”

    汤川秀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走上了成功之路。而他所接受的教育,也使他有条件做出这样的选择。儿童和少年时期,汉学经典铸成了他的人格和想象力。中学时期他有条件接触当时世界物理学前沿的著作,而且,他竟然是用自己所学的第二外语阅读普朗克的德文原著。他读中学时,无疑的“偏科”的,经济学、法律学的课程,他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终其一生,“只要涉及社会科学,我还是像一个小学生那样无知。”但这对他的成功,没有什么影响。显然,汤川秀树也完全没有“人际交往”与“社会实践”的才能。若用现在中国高等学校通常采用的“综合测评”来衡量,汤川秀树的分数不会很高。今天,我们常常强调学生需要有“动手能力”,而汤川秀树恰恰完全没有动手能力。

    汤川秀树有很多的“缺点”,但他却是成功者。我们的教育对学生提出了太多的要求,要求学生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毛邓三”,学好思想品德课程,要求学生有社会交际能力,要求学生要有“动手能力”,要求太多,培养不出高端的人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五章 家有“差生”,为何要恭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eh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