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力争成为一个优秀出众的人,我总是试图努力冲破一切束缚的茧!

从去年九月中旬到今年三月底,持续半年的考研之旅画上了句号。当几个研友都已经纷纷录取,最先是吴平录取了山东大学,而后畅儿顺利通过第一志愿的复试,成功录取复旦大学,思远几经波折也录取了华中师大,身边的小伙伴都很优秀,大家互相扶持彼此鼓励,总算都尘埃落定。只有我,还蜷缩在青旅的角落里,再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思考未来的路该往哪里走。
面试的那一幕依然记忆犹新。当几位面试官看到我的身份证时,一阵唏嘘不已。她们的眼里满是毕业四年了竟然还回来考研的疑惑与不解,可是竟然没有问我回来考研的原因。当我坚定从容而又有些许紧张地回答完所有问题,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想起中间那位老师怀疑的眼神,我也有些怀疑自己,这一切是否值得?这半年来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到底是否值得?为了内心无可比拟的名校情结,为了彻底地走出当年高考失败的阴影,我辞去新东方的工作,离开热爱的苏城,放下所有的顾虑,鼓足勇气毅然决定考研。这半年来丝毫不敢懈怠,无论是初试复试备考,都是专注、踏实而又坚定,甚至许多个晚上都是内心澎湃难以入眠。我知道生命中也许很难再有这种一经想起就让人热泪盈眶的梦想,而北外就是指引我不断前进而又坚持到底的目标和动力。我向往这里浓厚的语言学习氛围,向往世界各地各种语种交错的丰富多彩,向往这里到处都是语言大师教授专家的学术魅力,也向往独特精美的图书馆里那卷帙浩繁的外文书海。

作为一个大龄女青年,我知道自己为实现梦想需要比应届生和毕业一年的同学付出更大的代价。顶着巨大的压力,我毅然下定决心要提升自己的学历背景,冲破一切阻力,只为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最初的梦想。虽然换来的是复试失败又错失调剂的良机,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自己选择北外,我相信这里的一切值得我所有的付出。记得苏州新东方学校校长曾说过一句话:十八岁之前,我们都在努力成为更好的人;十八岁之后,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不一样的人。也许我就是想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在考研逐梦之旅中,我相信自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也相信没有一种努力与坚持会被辜负!
人生是场马拉松,要学会慢跑。可是我已经跑得很慢了,同龄人都已经快博士毕业,我还是那个普通的二本出身。如果这就是我的梦想,那就再努力一次。可是我现在害怕梦想两个字,每次都是在梦想面前摔得很惨,刻骨铭心。她说,保持简单的心态,依然可以活得很轻松。高考很失败,考研还是失败,以后生命中永远笼罩着两个最大的阴影,就算活得简单快乐,也永远无法摆脱心底的阴霾。从小努力学习,追求学业优秀,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考上一所一流的大学,学有所成。可是老天偏偏给我设置了重重困难,重重阻碍,历经磨难,梦想依然很遥远。与时间折腾,却总是折腾不过时间,战胜不了时间这道坎。最好的安慰莫过于,刻骨铭心的失败,也许比一帆风顺的成功更能让人成长。研友都说我不比别人差,不能因为一次考研就否定自己,怀疑自己。而我输给别人的地方正好就是,我不是一个应届生。当初毕业时没有抓住时机,现在或是以后,永远丧失了良机。

我不甘于命运的捉弄,如果还有时间,如果还可以,我还想咬牙坚持,所有的痛与泪都藏在心底,坚定执着地浇灌最初的梦想之花。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只要能够彻底走出这两道最黑暗的阴影,我愿意耗尽我的生命去实现心底的渴望。如果就这样选择将就,就算可以重拾往日的快乐与知足,内心深处不愿跟人提起的伤疤永远也无法愈合。如果不愿意将就,就要做好奋斗一生的准备,因为长大的字典里没有轻松二字,努力和操心才是常态。
虽然一时无心欣赏窗外的明媚春光,但是我还是依然热爱英文小说,热爱唐诗宋词,热爱文字带来的愉悦。多年以后,再回望这半年的考研之旅,也许只是一朵小浪花。此时此刻,这朵浪花激起的水花太丰富,暂时遮住了眼前的视线。可是,就像苏东坡曾用一生的坎坷经历证明那一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