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没有学会思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联系,没有成为儿童的思考的源泉。
二 周围世界能自然而然地教会儿童思考?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不对。
只有在儿童能从周围的事物中抽象出来即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时候,自然界才能成为训练脑力劳动的学校。
认识相互作用是进行抽象思维的直接准备——这一点是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条件。
三 怎样保证使解题过程中独立的脑力劳动取得成果?
需要在儿童的记忆里经常牢固地存着一些概括性的东西,如乘法表、自然数列的构成等。
四 苏氏是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的?
把孩子们带到自然界中去,教给他们一次次地观察和对比各种事物,各种属性和各种现象——即教给他们看出事物间的相互作用。
并不是马上让学生学会计算和运用数字,而首先应应当让他理解各种依存性的实质本身。
通过在自然界中的实际观察,学生明白了:应用题并不是空想出来的,存在于周围世界中,因为存在着运动、生活和人们的劳动。
让他在思想里去分析那些作为算术应用题的依据的现象的途径,来训练他进行抽象思维活动,还教他计算。
对于这一类头脑迟钝的学生,苏氏力求让他们能够尽量多地掌握数学思维的最简单的工具——加、减、乘、除的试题。
终于有一天这个孩子自己解决出来了应用题。
这种纯洁的道德的自豪感是人的尊严的源泉。
五 带给人的思考:
要充分地信任孩子,也许在一年、两年、三年内什么都不行,但总有一天他会行的。
思维就像一颗花,它是逐渐的积累生命的枝叶的。我们要用这种枝叶去浇灌它的根,让它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放。
苏氏呼吁:让我们教会儿童思考,在他们面前展开思维的最初的源泉——周围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