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原文节选内容。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译文:大道容易被小的成就遮蔽,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
感悟:你只需要再前进一小步。
大道究竟是什么样子?儒释道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说,先秦诸子更是百家争鸣,道理风光旖旎无限!
一些历久弥新的传世经典也是不厌其烦,各有赘述。老子的《道德经》对大道的阐述则是更加详尽系统,《庄子》又在老子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其余如《易经》则更加古老神奇、晦涩深奥,但又总是那么令人难懂!《孙子兵法》写尽了兵家作战有关道的演化万千……
一、言隐喻荣华。
庄子此处所说的“言”是指真言,真理的意思。“荣华”是浮辩华美的语言,只因为文字还崇尚辞藻的优美华丽,语言还停留在思考辩解是是非非的地方。这样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我们再也不能听到看到真言,让我们大家背离真理,让人更是难以领悟真正的自然大道!
“语不惊人死不休”!简友在简村写的许多文章,都还在拼命寻找追求文字的奇巧瑰丽、语言的华美动人,这本身早已经成为了大家约定俗成的一种共识和写作目标!
一些有关哲学思辨的作品更是天下我独尊,霸气侧漏的好像只有我才是真理,其他作品都是低级的谬误!事事非非,非非事事。世界上的事情又有谁能够知道,又会有谁能够说得清楚啊?
语言和文字完成了人类最早期的交流合作的需要,使人类得以生存发展至今。但是同样语言的歧义性和它的荣华思辨又掩盖了多少历史事实和智者们早已明辨领悟欲传于后世的自然大道!
《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有关语言的古老童话。
大地上滔天的洪水过后,人类躲过了自己最大的一次劫难。挪亚的子孙开始繁衍生息,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却都说着同一种语言。人类和谐共存,他们梦想计划建造一座通天之塔,可以直通神们神袛居住的地方!上帝不喜人类的做法,于是改变了他们的语言,让他们因为不同的语言而无法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人类因为各自不同的理解只好选择停止了巴别塔的建造,随后通天巨塔又毁于了人类因语言歧义引起爆发的连绵不断的战火!人类的通天梦想和巴别塔最终一起轰然倒塌了!
幸甚至哉,语言文字!呜呼哀哉,文字语言!
二、道隐于小成。
大道至简,小道繁多。大道质朴,小道玄幻!人类在自己不断的生存和进化过程中往往去追求神奇玄幻的美好境界!
诸子百家争鸣,就是大道的最终裂变,儒释道的综合大成又是道裂变的思索回归的过程!《道德经》不仅提出了“道”的模糊概念,而且还提出人们的对道的修行之法!庄子则又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了道家至宝《道德经》。
人们寻找追求的大道隐藏总在小道的后面,人们修行的道果最终会被自己阶段性小的成功所影响障碍!
百家之言就是道的裂变,就是道的小成留下的文字历史证明,证明了先秦诸子止步于大道阶段性成功的障碍!而我们也会继续踏入他们昔日寻找大道的足迹!是庆幸还是悲哀则要取决于你最终对道的领悟和抉择!
三、道不远人,你只需要再前进一小步!
道不远人,人自远道!且人们远道久已!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佛家讲得通透自然!“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儒家的孔圣人说得更是那样真诚!
《庄子.知北游》有言,“东郭子问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庄子最后对道的回答则是那么出乎东郭子和人们的想象!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孟子的话则是那么平易近人!道从来都是无处不在,它也没有片刻的远离过我们,只是我们奇怪地选择了与它背道而驰而已!
语言的荣华和大道的小成这都只是我们修行大道都要经历的的一个过程。我们不必过多的纠结这些问题,《大话西游.伏魔篇》中唐僧透露给我们一些事实的真相:
“有过痛苦,才知道众生真正的痛苦;
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
有过牵挂,了无牵挂。”
我们还差那么一点点!道无处不在,它从来没有片刻远离我们,你只需要再向前行走那么一小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