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写什么类型的文章,就要多读那个领域的好文。
我上大学的时候特别爱看书,小说诗集啥都看,而且我在潜意识中会记下某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读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因为看得书多了,审美也会慢慢提高,知道什么算好文章,而那些就是随便一写,不值一读。
了解这些之后,我就会发现我要是随便写些东西,毫无逻辑,杂乱无章,我就根本没办法读下去。
我知道它写得不好,我会删掉,重新写。
但是我们熟知的写作类书籍一般都会建议写作者第一遍先写完,然后一点点改正。
但是我已经养成边写边改的习惯了,改不了,这种习惯不好,不推荐。
2、模仿
这里我就小说举例。
1)代入感。他们写文章都描写了哪些场景和那种语言让读者代入进去的。自己下去练习。
2)文章结构:正叙、倒序还是插叙。
3)模仿大家表达情感的方式。
前期模仿对审美和文笔的练习很有帮助。
等你掌握一些好文章的写法时,就可以升华自己的写作水平了。
3、搞清你想用文字传达的精神
说得透彻一点,就是理解自己,心怀正义,给读者传达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打动读者。
这部分其实还需要多阅读。
4、保持创作热情
这点看似最没用,其实很重要。如果你们看过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什么》,就会发现持续写作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他并不像电影里的畅销作家,躺在摇椅上,并且有美人相伴。
对大多数人来说,你得一直坐在同一个位置写,写不出来也得写,是很容易疲惫的。
所以要确保自己的精神活跃,保持创作热情的饱满。
然后对毫无写作头绪的人附一份写作练习方法:
练习1:
回想一下你的三次经历。选出一个你觉得最有趣的。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在这个回忆中,事件的情形是怎样的?尽量准确一些。要考虑到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2 其中所涉及的人们,包括你自己的角色,都有什么动机?
3 他们之间的力量关系是怎样的?
4 什么地方可以做变动?环境可以变吗?姑姑可以换成叔叔、奶奶或老师吗?你怎么才能进一步替换人们的身份,把他们变成你故事中的人物,而同时你又能保留其中的情感发展以及你自己对他的认同。
练习2:
在这次练习中,想象一个具体的人,每天做着平凡的事情,突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东西,并且带来了强烈的反应。这应该是物质实体的东西,会产生身体或心理上的威胁,也可以是神秘的、真实的或者想象中的人。
练习3:
1 找一篇非常有影响力、而你还没认真研究过的故事。
2 复印下来并重新阅读这篇故事。
3 再读一遍,划出有特色的句子,即能引起读者特殊共鸣,或具有特殊表达效果的句子。
4 再读一遍,圈出故事中重复出现的意象。(同时划出先前遗漏的特色句。)
5 再读一遍,用荧光笔画出故事中能够暗示或揭示人物动机的部分。
再读一遍,框出主要的人物行为发生发展的片段。
7 回到原书上,把故事再复印一遍。
8 再读一遍,按故事发展的规律,圈出故事的各个部分——圈出相对独立的各个情景描写和叙述性过渡。用一种颜色圈出情景描写的部分,用另一种颜色圈出叙述性过渡的部分。
9 读第一部分,删去先前画上的圈,划分并标明开头、中间和结尾。什么因素决定了这样的划分?通过形象来考虑。如果开头部分暗示了一个形象,中间部分则将这一形象转变,或扩展,或压缩,以赋予其生命,而结尾则呈现或暗示开头或中间的发展结果。
10 重读第一部分,再读第二部分。然后,同样将第二部分划分为开头、中间、结尾;像前面一样,圈出并标明这三节。对待故事的各个部分都遵循同样的步骤:每次在进入下一部分之前,都要从头再读一遍之前的部分。
11 把整篇故事再读一遍,画出各个部分中促使故事发展的关键句,再用双横线画出推动各部分之间发展的句子。就是说,用单横线画出单个情景中推动情节由开始到结尾发展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在更大范围的故事中推动情节发展的句子,即不仅推进情景的发展,也推进整个故事发展的句子。
12 为故事的各个部分(情景部分和叙述部分)绘制一张图表,并编号标记。在同一张图表上,把每个部分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小节(开头、中间和结尾)。然后再将整个故事划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每个部分可能会有若干个小节。
13 在图表上,在每个部分的各个小节下面,写上所有先前标记出的句子和意象。加上其他重要的内容,例如你所注意到的技巧要素,起到重要作用的背景细节,主题的暗示,以及重复出现的主旨等等。
14 把故事重读一遍。
这个练习能教会你如何刻画情景,如何叙述故事。
练习4:
想象两个人正从一栋大楼里走出来,然后设定他们在大楼的职业,他们去哪里,他们为什么去,他们各自的家庭关系,他们的感情状况,他们目前有什么困难,他们的爱好等等,五限挖掘,直到最后,你可能获得一个多人物的完整故事。
(这个练习我最受用。)
注:以上方法均来自《虚构文学创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