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
书本其实是一种食物,它算是一种精神食粮,如果我们平时不顾自己的身体需求,胡乱吃食物的话会吃出一身病,同样的,你胡乱一通的看书,也会得病。
我之前也困惑,那书本不是越读越多,越读越懂吗,把别人的许多道理都灌输到你脑海里,你肯定就乱了,而且越读越不知所措
我们许多人的做法,包括我自己,也是在踌躇满志的时候去网上书店买书,在手机阅读软件上找书,然后在下单或加入书单的那一刻,我就觉得哇,好像这些书我已经读过了,心里顿时十分满足,但实际上不是很多书拿回来之后就放在家里落灰了。
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是由于我们的情绪决定的,因为我们在短时间内想要迫切的改变这个欲望,所以就想到去读书,于是去参考了别人推荐的书单,但买回来的这些书,但其实这些都跟不是我们的实际需求,需求跟自己匹配不上,你就会丧失阅读欲望。
那理智的决定是怎么样的,根据我们自己现在实际的需求去找。去找属于我们的书,适合我们的书,而且难度要匹配上,好比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华书籍,但你翻了前面一部分,老是看不下去,那就不要勉强看下去,书本也是有等级的,不要去越太多级挑战。商业快餐式的书不推荐,那些就好比糅杂了许多作者各种有道理的思想,然后快速地跟你列举,你知道做一件事的好处,但你还是不会去做。
你可以选购经过时间沉淀的书,选一本书其实是书本背后的作者也是在交流,他们从长期大量的运用中,把他们所思所想,用文字一字一句地记下来,我们只需花费几十元就能去买到这本书,跟作者去对话,你所困惑的是作者已经经历过,并深入思考过,然后去做出改变的,那就是指引你的正确道路。
我以前的误区就是十分追求速度而不是深度,去追求数量而不是质量,后来看书我才发现那这些都是一种假阅读,也就是无效的阅读。
即便你一年看了上百本书,你当时懂得了许多道理,然而你什么都没去改变,只是停留在一种浅层次的状态读书,只是在胡乱吃食物了,万一食物中毒就不好了,就好比,你懂了许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读书也是有阶段性的,初步进阶应该是读完之后你要去想去思考,去写下来,然后去改变,重点是改变,你看完一本书,并不是就结束了读书,读完之后思考改变才是读书的深度,哪怕你在一本书里面只看到一个启发点,但你有按照这个启发点去做,去改变,你就已经收获颇丰了。
你比如好几本书,作者都跟你说了厉害的人就有冥想的习惯,也明确跟你说了冥想的好处,你认同也理解,但是你实际上就是永远没有启动,或者当下就坐在那里冥想了5分钟后,过后就忘了。
有的人在阅读的时候看到作者介绍好的习惯,并给出了实践的方法,他是会立马去实践,并迅速把它变成自己的习惯了,
做到这种你才能算作有效阅读,当你能够看到别人只是在盲目的追求书本数量书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跳出来了,至少你在选书的时候,认真了有思考了,会去追求健康的食物(书本),哎,你跟他们不一样了,但你仅仅只是走出了阅读的误区,落到了平地,要想继续进阶,那你就还是要多思考并去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