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身先健脑,做好一次科学有效的训练真的特别不容易,时刻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并做到生活中训练,训练中生活,时时刻刻获得心流。
2,对于每一个运动模式,大脑都会建立一个独特的,精细控制的运动序列,大脑记住的是运动模块,而非肌肉的孤立性收缩。所以训练动作求精不求多,重视动作的质量,再关注重量,讲究专注 ,流畅,精准,控制,平衡,呼吸。
3,对核心的练习要远超四肢。
4,超负荷,超补偿。但恢复大于训练,而恢复需要耐心。

5,训练是一种美和享受,能带来正面感觉,否则一定存在问题,训练不需要用很多的意志力,但需要耐心。如果练习一个月没有进步,练习一年也不会有进步的,反而会使薄弱的关节更加薄弱。
6,除康复训练外,少做静态拉伸,多设计功能性伸展和筋膜训练(肌筋膜链即是力线,并非要举起多大的重量,关节有多大的运动角度,而是将身体所有力线打通)
7,增肌期是肌肉增加,脂肪减少,增肌减脂本身就是在一起的,如果脂肪增长的速度大于肌肉的增长速度,就要调整一下训练计划。减脂训练过程中,对训练的重视度应该大于控制饮食,否则只会在损害健康的基础上反弹更快。
8,从中医的角度看,肥胖并不是能量过剩,身体将过多的能量储存下来,反而是因为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将垃圾排出体外,并非肥胖使人容易得心脏病,心脏病才是胖的真正原因,注意五脏六腑的运化功能,才能更好的减脂。
9,速度和爆发力爱好者须知,耐力训练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了生活质量的提高。
10,根据关节相间原理,训练顺序:活动度――稳定性――运动控制――力量(顺序不可逆)
11,以神经肌肉系统训练出发,让身体建立良好的运动模式,让身体适应不同的环境,动作中做到精细的运动控制,呼吸中感受身体肌筋膜链力线的传导,完成各种细致本体感觉(身体,眼睛,耳朵)下的训练。
12,本体感觉指对自身肢体的控制与熟知,这种感觉来源主要有:眼睛,耳朵和关节肌肉三种途径。其中肢体关节肌肉的作用占到了本体感觉能力的70%,而肢体关节肌肉中感受器分布最为丰富的是筋膜组织(筋膜上感觉神经末梢数量是肌肉的十倍以上)。
即使是肌肉内部的肌梭也要衡量周围结缔组织的长度变化后,再发生出信号以改变肌肉本身的长度,肌肉其实是不敏感的(个别神经丰富的肌肉除外,如枕下肌,眼肌),而肌肉周围的筋膜网络却是布满敏感的感受器末梢,如感受负荷的高尔基腱器官,感受压力的帕西尼小体等等。如果按‘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来训练的话,筋膜损伤是必然,如果关注身体内在感觉,本体感觉,运动感觉等精细感觉训练,运动寿命会大大延长。所以不仅应该关注肌肉的主动控制,还应感受筋膜链条之间张力的变化
13,姿势,步态和呼吸的学习和调整在训练之前。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呼吸,走路以及处于某个姿势下,这其实是最重要的功能性训练。
14,训练需要不断的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不断的尝试和揣摩新东西,这种舒适区不仅仅指身体的运动潜能,更重要的是指最优的训练方法,不断的学习和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
15,人类天性中就有自以为是和过度乐观的倾向。在过去的训练过程中,我总认为自己的姿态很好,但实际情况很糟糕 ,通过镜子和他人的帮助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因此能找到一个好的训练搭档是一种福报。
16,如有疼痛,坚决不训练,找明原因并解决。因为疼痛是一种警告,进一步会产生身体的消耗。如果在疼痛的时候训练,就会发生机体代偿机制,恶性循环。
健身过程中能够全面遵循原则很不容易,但每一次训练都是一次对自我洞见的过程,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健康,通过训练可以更好认识自己以及和宇宙的关系,从而追求内在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