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给女儿读的《草原上的小木屋》中的一段描述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是在他们搬家去寻找一个新的居住点的路上,即便条件如此艰苦,吃饭的时候依然要在草地上铺上餐布、餐巾,摆好餐具,过着正常的日常生活。那时不像现在的旅游,他们并不知道将要定居的地方是怎样的,即将到来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我当时惊讶于所谓的安稳,所谓的日常原来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并不是外界条件给定的。
这段时间在疫情的压力下,想维持一个稳定的情绪真是不容易。各种信息像一个个浪头,站得远了怕看不清,站很近时难免被扑倒,晕头转向地站起来,一边努力地安抚情绪,一边着急地整理信息。
前两天看到满屏的地球环境灾难,不觉感叹:也许这个地球真的会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安居了!但转念一想,自已的伴侣和孩子都未必适宜自已,地球凭什么要适宜人类?恐怕是我们要努力适宜地球的变化才更合理吧?想到此,不禁自嘲地一笑。人作为一个物种,历经万年环境变迁,自有其适应能力,但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个个体都可以适应。
今天忽忆起《草原上的小木屋》里的这个片断,才惊觉能在压力之下活得安稳日常多不容易,同时在压力之下活的安稳日常又多么重要。才惊觉一直以为自已己经接受的“唯有变化永恒”,其实并没有真正接受,我的潜意识里依然执着于那个虚幻的外部永恒。
是时候好好检视一下自已潜意识里的真正认知了。
嗯,努力调整以适应变化吧,从认知开始,从心态开始。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78799/ef735312ee76a94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