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培养自己的赚钱思维(商业思维)?

如何培养自己的赚钱思维(商业思维)?

作者: 大天雨 | 来源:发表于2023-03-02 18:49 被阅读0次

    国外有一个叫Rondam的博主写了一篇叫《创造财富的机制》的文章,里面有一段话我很赞同:所有财富创造的根源,本质上是一些极少数、极其简单和易于理解的核心机制。在当今复杂的技术世界中,我们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在商业世界中,把某种物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就能身价倍增,或者产生新的价值,这种创富机制可以归纳为”搬运“。作为一种古老的创富机制,”搬运“模式产生了非常多的富人。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走西口”,就是山西商人把中原的商品贩卖到草原,众多晋商由此发家致富;改开初期,商贩们把南方的衣服、鞋子贩到北方,赚的盆满钵溢;

    很多大佬早期也做过“搬运”的生意,赵本山倒卖过煤炭,王石倒卖过玉米,曹德旺的第一桶金就来自倒卖白木耳。

    70年代,福建很多农民都在种植白木耳,由于种的人太多,白木耳在当地的收购价很低,曹德旺通过打听得知,白木耳在江西的价格远远高于福建,于是开始在两省之间频繁倒买倒卖,最多的一次赚了3000元。那时候的3000元是什么概念呢?据曹德旺在自传中的说法,2000元就可以盖一栋房子。

    当然,通过这种简单的搬运就能致富的现象,有特定的时代背景,过了那个时间段就失效了。不过“搬运”这种创富机制生命力极其旺盛,在每个时代都有机会发挥它的致富效应。

    比如苏联解体后穿梭在中俄的“倒爷“,用轻工业品换俄罗斯的重工业品,甚至弄出了“罐头换飞机”;2005年开始兴起的海外代购,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万亿规模的行业,很多有经商头脑的留学生、空姐得以发家致富。

    非洲作为地球上发展程度最低的地区,工业基础及其薄弱,很多淘汰的产品都能在此找到用武之地,因此也成了“搬运”这门生意的天堂。全世界旧衣回收行业的产值在40亿美元左右,非洲就占了约13亿美元,全球三分之一的二手衣服,都能在非洲继续发挥它的价值。

    流入非洲的二手服装,中国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国内的二手服装批发商,以400元一吨的价格回升,分拣清洗以后再以5000元-8000元一吨的价格出售,利润率相当惊人。

    除了商品的搬运,还有商业模式的搬运,孙正义提出过一个“时光机理论”:观察发达国家出现的新商业形态,在模式被验证可行以后,立刻搬运到其他的国家与地区,只需要稍加本土化改造,就能获取巨额收益。

    我国互联网的“Copy to China”运动,完美践行了“时光机理论”,基本上美国所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在中国都能找到对标产品。这其中最疯狂的是王兴,校内网抄Facebook、饭否抄Twitter,最后终于在团购模式上抄出了美团。

    文娱领域的搬运同样存在,90后的童年记忆《家有儿女》,大量借鉴了80年代的美剧《成长的烦恼》,两部剧的人设几乎是一比一复刻:一个淘气哥哥、一个学霸姐姐和一个呆萌弟弟。只不过由于国情不同,《家有儿女》把背景设置为重组家庭。

    民国之所以出现那么多“大师”,某种程度上也是“搬运”的结果,在旧学向新学的转变中,谁先把西方的学术成果或者研究方式引进来,谁就能成为该领域的奠基人。以胡适为例,他在多个领域开风气之先,成了文学、哲学、史学领域绕不开的人物,但细究起来其实并没有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

    无论商业、科技还是文娱,过去一百多年的规律就是,谁能率先把西方的东西进行本土化改造,谁就能站在浪潮之巅。

    “读书无用论”、“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这些观念流行的八九十年代,是“搬运”这种创富机制最有效的时期,也是如今年轻人羡慕的创业黄金年代。那时候无论是从沿海搬运商品到内陆,还是从国外搬运模式和技术到国内,商业世界到处都是低垂的果实,只要伸手就能摘到,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但在今天“搬运”这种创富机制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商品的搬运,由于互联网和物流的发展,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地域间的价格差异变得很小,利润率不在像以前那么高。更重要的是,渠道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简单的“搬运”就能获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其次是模式的搬运,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国外的商业模式其实已经没有可以搬运的了。主流的创富模式从“搬运”慢慢变成了创造,创业这件事,普通人参与的空间越来越小。

    虽然有些搬运方式不再适合这个时代了,但只要时代在向前发展,只要不同国家间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搬运”这种创富模式就不会过时,“搬运”永远是没有背景的普通人最应该研究的创富机制。

    比如内容的搬运,从博客到微博,从微博到公众号、短视频,每次自媒体平台的变迁,都是一次内容的大迁移。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在自媒体领域炒冷饭是永远有市场的。

    因为人类的需求和情感是相通的,曾经让你泪流满面、醍醐灌顶、捧腹大笑的内容,会在不同时间,被不同的创作者,套上新的“外壳”影响下一批人。

    比如短视频平台上,情感博主的“鸡汤”、“恋爱小技巧”,搞笑博主的“反转”、“谐音梗”、“意想不到”,学习博主的“费曼学习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果你的网龄足够长,你大概率会看过这些内容的文字版本。

    现在还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把国内的产品和模式搬运到国外,能在国内卷出来的“怪物”,到了国外基本上都能形成降维打击。以手机为例,华为出海以后以摧枯拉朽之势登顶世界第一,增长曲线极其恐怖,只是可惜后来遭遇了美国制裁。

    这几年火爆的跨境电商,中国卖家一度占据亚马逊近50%的份额,原因就在于国内电商从业者在产品、运营、效率上的优势大幅领先国外竞争者。

    另一个例子是奶茶,如果你在美国街头问一个年轻人,这几年中国对美国的最大影响事物是什么,他大概率会回答:TikTok和奶茶。

    奶茶原本是廉价的街头饮品 ,跟时尚毫不沾边,但自从2015年奈雪和喜茶掀起新茶饮革命以来,奶茶的制作工艺、原料、口味,包装设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种喝起来让人上瘾,拍照又出片的新式奶茶迅速风靡全国,继而又流行到了北美。

    奶茶最早由我国台湾的移民带入美国,但那时候的奶茶制作工艺和原料都非常简陋,亚裔之外的美国人对奶茶根本就没有兴趣。但新式奶茶出现以后,依靠丰富的口感和高颜值两大杀器,迅速征服了美国人的味蕾。

    首先,嗜甜如命的美国人,对奶茶的味道和口感接受度非常高;其次,新式奶茶的高颜值激起了美国人的分享欲,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奶茶的身影,TikTok上中国奶茶的浏览量更是超过120亿次,直接促使奶茶进一步出圈,流行程度连星巴克都感受到了威胁,为了应对奶茶店的竞争,连续推出了多款茶饮品。

    而且,新式奶茶终于摆脱了中餐“低端廉价”的帽子,由于口感与时尚感兼顾,使得美国高端购物中心放下身段,开始接受奶茶店的入驻。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我国软实力的发展,中餐在国外必然会渐渐摆脱廉价形象,这个过程中蕴含着大量机会。

    对于野心勃勃却没有努力方向的年轻人来说,学会一门外语(学语言只需平均水平的智商,学不会就是你懒),对国外市场保持观察,研究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审美、兴趣爱好,从国内国外的差异中寻找机会,也许能组合出新的商业模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培养自己的赚钱思维(商业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gj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