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种生活中,我们要识别孩子的优势和劣势,更重要的就是要来取长补短,我们要帮助孩子制定计划,给孩子布置任务,让孩子的优势更加的广,更加的多,更加的深,让孩子的劣势越来越少,让孩子劣势处在可掌控的范围,让孩子的优势逐渐的放大,这是我们希望去做的。
但是这里面值得思考的是,我们每一次给孩子制定的任务,真的和它的优势和劣势是匹配的吗?举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在我12年的教书生涯当中,每次开学都会碰到家长来找我,告诉我他的孩子如何如何希望我如何如何。这里面有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是家长告诉我说老师我的孩子特别的内向,他上课绝对不会举手回答问题,所以请您多多的提问他,让他回答问题来验证他是在认真听讲的,来激励他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去。这是家长跟我们提出的问题。
如果我是一位新老师,没有教学经验,那么我的做法一定是听家长的话,在上课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去用眼神询问这个孩子要不要来回答问题,尽可能的叫孩子来回答问题。我们在完成家长给我们制定的任务,但是在这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起到任何帮助孩子发挥优势、规避劣势的作用,反而让内向的孩子越来越内向。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孩子内向他最怕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在公开场合发表观点,他为什么会害怕呢?因为他不确定自己发表的观点对不对,甚至他根本没有观点。这样子的一个孩子我们直接听了家长的话,叫他起来,后果是什么呢?他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低着头扯着自己的衣角,十分为难的样子,这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当然不是,这种状态会让孩子更好地参与课堂吗?当然更不是!如果我们直接叫内向的孩子来回答问题,不仅不能够让他更好地融入课堂,反而会让这种孩子惧怕我们的课堂,讨厌我们,从而更加丧失了对这门课程的信心和学习的欲望。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而这种可怕的结果,可怕的事情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很好地将孩子的优势劣势和他们的任务做更加完美的匹配。
那大家要问了,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做呢?将孩子与任务完成更好的匹配。首先我们要能够了解孩子的状态,了解孩子的心态,了解孩子的行为力,了解孩子在11项执行技能当中的每一项技能,做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做更加接地气、更加符合孩子的任务。
我们还是拿刚刚内向的孩子来说,他内向的原因刚刚我有提到,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回答的是对的还是错的,甚至于他压根就没有想法来回答,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断不能在课堂上请他回答问题,而是要在回答问题之前先和他建立信任度,也许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在课间的时候走到这个孩子的跟前,去看一看他安安静静画的那幅画,去问问他此时此刻耳朵里面正在听的那首歌,去跟他聊一聊他喜欢的事情,降低孩子的社交难度,从他擅长的、从他感兴趣的东西入手来跟他讨论,先让他无障碍的表达,无论它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先让他开口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儿,在开口之后,我们一定要给予十足甚至12分的肯定,要让这个孩子充分的相信我们能够发现它的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