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金泽读桥

作者: 云起龙飞 | 来源:发表于2023-08-22 17:25 被阅读0次

    作为水乡人,一直对古镇情有独钟。即使在繁华的城市中,不管时间、距离,深深的古镇烙印不会消失,总会吸引我前往,撩动缕缕乡思。

    金泽古镇位于上海青浦区最边缘,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的交界处,南临太浦河,北靠淀山湖,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上海地区有名的桥乡,有“江南第⼀桥乡”之美誉。

    初秋,天上浮着连绵的棉花云,带着访古探幽之心,来到金泽古镇,感受千百年的桥乡文化。

    金泽古镇早在宋初已建镇,相传昔日有穑人获石如金,故曾取名“金石”,也因此地为水乡泽国,江河湖水密布,且盛产鱼米赛金,故称“金泽”。

    穿过颐浩禅寺的牌坊,沿寺前路缓缓前行,江南名刹颐浩禅寺跃入眼帘,寺中一株700多年的古银杏树高大挺拔。

    走出颐浩禅寺到河边,河水清澈,涟漪圈圈,一条南北流向的市河金溪塘贯穿古镇,一派流水潺潺,岁月静好的江南水乡风貌。

    正对颐浩禅寺的朱红色的单孔木拱桥普庆桥,如长虹卧波,古朴典雅,异常吸睛。这座《清明上河图》中汴水虹桥的复制拱桥,是美国电视公司为了拍摄《中国虹桥》专题节目,在金泽的河道上仿建,再现当年的桥姿风采。因与普济桥相近,且都是宋代桥梁,取名为普庆桥,名字也相近,便与普济桥成了姐妹桥。

    古镇以水为脉,一条金溪路将古镇分为两段。市河以东为上塘街,市河以西为下塘街。虽然历经千年的风雨,但依然保持着原始的模样,粉墙黛瓦,古桥掩映在樟树之间。

    这里更有着一种全无喧嚣的真正水乡本色之美,记忆如初的水乡生态,幽静的街巷,众多的古桥,淳朴可亲的原住居民,时光仿佛静止了一般。

    老街依旧,但热闹、繁荣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有少数当地人家开的小店。清澈的河边,翠绿的香樟树下,一张小方桌,一个热水瓶,人前一杯绿茶,吴侬软语聊着家常。偶然可见的坐在屋里打盹或闲话的老人,老屋里飘出苏州评弹的声音,韵味浓浓。

    穿过金溪路边下塘街入口处古朴、并不起眼的牌坊,匾额上书“幽巷古肆”四个字。楹联:家乡水景水秀水清,古镇古迹古色古香。这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金泽古镇的景致。

    走过古朴的百年老店状元楼,往日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曾经的繁华早已无处可寻,现在只有在金溪塘上留下的宋、元、明、清四朝的七座古桥,见证了金泽悠长的历史。到了金泽,不能不看桥。

    翻开历史的画卷,古镇金泽曾有四十二桥,且桥桥有庙,庙庙有桥。金泽镇现存古桥28座,位于古镇的有宋元明清的古桥7座,是上海保留古桥最多的古镇。风格不同的七座小桥,古朴典雅、宁静致远,静卧于市河之上,伴随着历史年轮的转动,形成了宋元明清四朝古桥一线牵的桥乡意境,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承载,这便是金泽古镇之特色,也是古韵深厚之脉源。

    伴着粉墙黛瓦,小桥人家,一座具有明显宋代风格的万安桥出现在眼前,万安桥是金泽古镇上最大、最高、最古,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桥。据《金泽志》记载:“四十二虹桥,万安为首。”

    这座有着近800年历史的宋桥为单孔石拱桥,建于北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拱跨大,桥上原有亭阁,其栏石雕刻透着宋桥的古意之美。

    过万安桥到河对岸,行至古镇北端,建于元代的单孔青⽯拱桥为林老桥。这座掩映在杂树中的⽯桥,为纪念出资建桥的林青老人而得名。桥北对着关帝庙,故又名关帝桥。

    因年久,桥面青石十分光滑,显得古朴典雅,台阶上满是岁月的记忆。

    看过元代的林老桥,沿上塘街向下塘街往回走,是始建于明代的天皇阁桥,是江南少有的三孔联拱石桥。桥拱高耸,桥面狭薄轻巧,碧水倒映下灵动秀丽,造型别致优美。桥体中间有“宝幡”、“莲座”等多种佛教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

    再次穿过金溪路,行走到颐浩禅寺的对岸,继而往南行,远眺普济桥,其形如新月,质感厚重敦实。

    建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的普济桥,稍晚于万安桥,与万安桥结构、造型基本相同。桥身为紫砂石建成,又称紫石桥。雨过天晴时,桥面晶莹光泽,宛如一座用紫石镶嵌的宝石桥。

    ⾛过桥面,桥体杂以青石、花岗石等石材,历史的印记清晰可见。走下桥阶,细看桥壁上,石缝里的青草,似乎在诉说着⽣命的起源。

    普济桥旁的陈家仓库大门紧闭,这个江南传统仓储建筑,建于民国初年,是金泽解放初期重要的粮库。因为大门紧闲不得而入,我只能想象着过去这里装货卸货的热闹场景,感叹时代的变迁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过陈家仓库,占地七十余亩的金泽工艺社,庭院优雅精致。这里原来是一片废旧的工厂区,包括缝纫机厂,历经十多年的改造、建设,打造出这个古典庭院。

    庭院大门紧闭,只能转入高高笔直的围墙下狭窄的巷道。因为缝纫机厂旧址前身是上海市劳动局第四、第五技工学校,六十年代中期建于金泽镇,承担军工配套产品生产,难怪厂区高墙森森,也就不奇怪了。

    绕过金泽工艺社到到古镇南首,迎祥桥横跨⽔⾯,宛如长虹卧波,颇为轻巧。它始建于元年间(1335一1340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是目前难得一见保存完好的元代桥梁。

    在金泽,迎祥桥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桥的建造材料很特别,组合采⽤砖、⽊、⽯,青⽯为梁柱,桥⾯覆贴⽔磨⽅砖,桥体⽆栏⽆阶,下有五根楠木梁。桥面坡度和缓,虽然没有台阶,但因青砖是逆向斜砌,每隔几步就有一排微微凸起的砖块,所以上下桥不会打滑。

    每当夜晚⽉亮升起之时,在这⾥可欣赏到“⽉印川流,⽔天⼀⾊”之胜景。这座五跨连续简支梁架式桥,被当代桥梁专家称为“连续简支”梁桥的鼻祖,当时它的倩影还登上《人民画报》。

    迎祥桥向南⾛约50⽶,便来了始建于元代的如意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建。桥南原有⼀座祖师庙,故⼜称祖师桥。重建后的如意桥完全是清代的风格,体型高大,采用坚固的花岗石,桥面有护栏、望柱、抱鼓石,尤其是楹联作为装饰。

    站在桥上,看着桥旁的绿草青亮耀眼。“横桥远画如游龙,明珠落水长河中。”诗中描绘的如意桥始建于元,清光绪年间重建。因为诸条支流汇集于市河,所以,如意桥沟通了下塘街和东胜港两岸。

    ⾛下如意桥,远观之,弧形单孔石的如意桥称得上是一件完美的工艺品,古桥的造型、雕琢、装饰之美,尤其反映出古代工程技术之精湛。桥拱倒影碧水,虚实相接时,恰成一圆形,使其成为别具匠心的建筑艺术珍品。

    过了如意桥,便来到了单孔石拱桥放⽣桥,此桥始建于明代,因桥下为放⽣河,故为放⽣桥。桥的西侧有⼀对桥联:“⽔出湾潭通秀⽓,桥连如意接康衢”。整座桥⽤青⽯和花岗岩混合建造,质地较坚,台级整齐、拱杆坚固,显现出古朴典雅的特征,远观有飞动之感,近看似连接天壤。

    经过历史的变迁,金泽绝大部分寺庙已废,但保存下来的桥却风姿犹存,大多桥庙一体的风貌景观已经不复存在。目前仅见总管桥桥头还伫立着总管庙,映证着金泽“桥庙一体”的说法。

    站在总管桥畔,望向对岸,金泽工艺社的全貌一览无余,树木婆娑掩映着亭台楼阁,一幢幢古建筑迥廊相连,与对岸的古镇民居互为风景。

    ⼀路⾛完汴水虹桥这座仿古桥和这七座四朝古桥,看看停停,从容漫步,欣赏市河两岸湖光水色的旎旎风光,一下就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读桥,是需要带着⼀份质朴⽽平静的⼼思去憧憬,去慢慢读它,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从岁⽉深处留存下来的景物,更有⼀种久远的风采与韵味。

    回望桥景,我想,世间的桥,似乎都是为了邂逅⽽设,邂逅⼀个⼈,成为⼀道风景。⽽⾦泽古镇的桥,本⾝就是风景,它在画中,美⽽不⾃知。

    读桥,桥亦在读你,它在这⾥等你,陪你⼀起欣赏岁⽉的画卷,不见不散。

    逛完古镇回到普庆桥,从市河中寂寞的游船来看,金泽古镇不是没有开发古镇区旅游景点的设想,只因重视不够,动手太晚,知者甚少。虽然距朱家角古镇、大观园不远,却游客寥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丨金泽读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je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