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刘备,两个人相差四百多岁,却是如假包换的爷孙两个,或许是两个人身体里流着相同的血脉,命运也有许多相似,生于乱世,刘邦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百年后,他的玄孙刘备也有问鼎中原的伟大抱负;逐鹿中原,刘邦广纳贤才,而他的玄孙刘备在三国时期,也是有名的明主……有意思的是,不仅仅他们两个人的政治命运,用人之道相似,就连摔孩子这样的事,在他们身上都巧合的出现过。
当年长坂坡刘备曹操两军第一次交锋,刘备军队准备不足,而曹操军队来势汹汹,九死一生里刘备突出重围,可是一家老小还被曹军围困,唯一的儿子阿斗下落不明。赵云当时肩负着保卫刘家老小的责任,七进七出,身负重伤,终于救出了阿斗。
按照常理,父子两人灾后重逢,刘备应该喜极而泣,没想到,刘备居然把孩子接过来以后,看都没看一眼,直接摔地上,怒骂:“为了你这个小子,差点损失了我一名大将!”而赵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内心感动不已,痛哭流涕:“云虽肝脑涂地,报也。”
刘备这孩子一摔,摔出了赵云忠心耿耿,也摔出了千古一谈,虽然其后的政治目的后人皆知。
比起刘备摔孩子传了千年,还被后世君王当做一种政治手段学习,刘邦摔孩子的事迹,却除了饱受诟病之外,没有别的效应。
刘备摔孩子,摔归摔,毕竟没有真的把阿斗摔死,刘邦摔孩子,却生死不顾。
当年彭城之战,刘邦虽然有五六万联军,但是抵挡不住项羽五万铁血之师,在逃难之时,根据《史记》记载:“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俗话说的好,虎毒不食子,可刘邦此举,却比虎毒还胜三分。为了自己能够顺利逃命,居然生生把自己儿女踢下去,减轻车辆重担,如果不是身旁人良知未泯,三次救下他们,年幼的刘盈和后来的鲁元公主都将丧生在这场逃亡之旅上。
那么在刘邦的眼里,对他来说,孩子也好,妻子也罢,甚至是自己的血脉至亲,都是随时可以牺牲掉的棋子而已吗?不然,吕雉在项羽军中受尽折磨的那几年,他怎么能可以不闻不问,身边还有美人相随;逃难之时,他又如何狠心毫不犹豫的踢下自己的血脉;当项羽威胁他,要活生生煮了他老父的时候,他居然还要嬉皮笑脸要分一杯羹。
任何人都有理由相信,如果刘邦不是汉朝开国皇帝,他就会是个无赖。
那么,真的是如此吗?答案似乎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的。
当年项羽虽然有万人之勇,却任人唯亲,有勇无谋,目空一切,在战争时期,作为一个将军,项羽的缺点能够被他的军功赫赫掩盖,可是,当天下平定,将军放下宝刀,人们需要的不再是战场上的勇士,而是一个能让他们过上安稳生活的君王,项羽做不到,他的血性和直接,放到朝堂上,就是冲动,鲁莽,稍稍不留意,就会天下大乱。
刘邦明白项羽是个好将军,可不会是个好皇帝,但是他可以做一个好皇帝,因为他擅长王权之道,御将之术,既能够采纳意见,又能够平衡大臣,进退有度。
于是刘邦隐忍,蓄势待发,项羽比他打仗厉害,刘邦不抢他的军功,只是当项羽屠城之时,他安抚民心;鸿门宴上,刘邦能屈能伸,保留一条命……最后,他终于在楚汉之争中胜出,君临天下。
这样的刘邦,是个复杂的人,他藏的太深,当卸下所有的伪装之后,他却还是当年那个想要一统山河的男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心中的梦想,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混蛋,而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
天下大乱,吕雉俘虏在项羽军营,虽然日子艰苦,但是她得以保命,如果刘邦真的对吕雉无情无义,以他的心机,在登基之后,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心思缜密,又好权势,还要封她为皇后?刘盈性格懦弱,根本不适合帝王之家,如果刘邦对儿女无情,怎么会他宠爱戚夫人,却没有封他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要知道,对于一个能打下天下的君王来说,只要他想做一件事,任何人都扭转不了心意……
如此分析,当年刘邦踢儿子,或许也不真的是为了减轻重量,很有可能,是为了给他们留一条活路。
按照项羽的性格,他一定不会杀了刘邦的孩子,首先,他们能够作为棋子威胁刘邦,其次,如果刘邦能抛弃他们,那他们就是无用之人,手无缚鸡之力,项羽不屑杀之。
刘邦是复杂的,后人对他的评价,好坏不一,但是,从他的政绩上来看,休养生息,发展经济,重用人才,废除严刑,提出“德主刑辅”,这一系列的举动都说明他是一个好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上位后,并没有做过修改史实,也没有做过刻意美化自己形象的事情,或许,也就是如此,他在历史上才会有这么多争议吧,他一直往前走,从来不回头,也不解释,任历史评价,忠于本心。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一目了然;刘邦摔孩子,背后深意,或许只有读懂了刘邦这个人,才能真正明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