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总是时常的冒出一些所谓的金句,这些金句总是显得那么与大家的基本共识背道而驰。
马云一手创办的阿里帝国,无论是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在世界范围内的云服务提供商,不得不承认,阿里都扮演着一个领跑者的角色。
正因为马云背后的阿里给他所带来的价值和地位,以及他的人脉和资源,普通人总是对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倍加关注。
对马云的一些观点言论,广大网友们,有吐糟他的,有赞成他的。吐槽的人说,马云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故意说些相反的或极少数人会认同的观点;赞成的人说,马云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以及他所拥有的资源,他观点的背后,肯定是有信息支撑的。
马云的这些观点逻辑,不管它是否真的或真的未来会发生,你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但却可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毕竟,在这个愈加浮躁的世界,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保持独立思考、辩证深刻的去看待人和事的能力,更显珍贵。
1
我不懂技术
想必你也还记得,前段时间王思聪和路人乙在微博上撕逼,到底英语是不是废物技能这种无聊的话题。其实你看看马云,看看他一手创办的阿里就知道,英语对个人发展,对一家世界级的公司来说,是有多重要。
马云经历两次高考落榜,第三次勉强被杭州师范学院录取为专科生,但有点走运的是,因为那届英语专业招生没招满,马云就这样被英语本科专业破格录取。从此,他的人生和英语捆绑在了一起,一路飞奔,像开了外挂一样。如鱼得水的马云,之后虽有不少挫折,但在外人看来,他终究还是把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混的风生水起。
从当学生会主席,到杭州市学联主席;从杭州电子工学院教英语,到成为杭州优秀青年教师;从发起杭州西湖边的一个英语角,到创办翻译界小有名气的海博翻译社;从和外教比尔谈起互联网,到从学校辞职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从上线中国黄页,到最终创立阿里巴巴;从最初的海博“铁人三项”(马云、夫人张瑛、学校同事何一兵),到后来的阿里“十八铜人”(马云及其夫人、学生、同学、朋友等18个人),再到蔡崇信的加入。
带领阿里一路走来和崛起,离不开马云身上的两点优势。一个是优秀的英语能力,另外一个是卓越的演讲能力。再通俗点的讲,马云就是会利用语言优势,号召并领导一大帮子的人,朝着一个个目标前进,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阿里巴巴。
马云曾在2017年的杭州云栖大会上表示:“我确实不懂技术,承认不懂技术不丢人,不懂装懂才丢人”。但是,你应该知道他的后半句,看到马云背后的那两件“法宝”:优秀的英语沟通能力,和善于演讲的强大领导力,对于马云个人和阿里公司的成功来说是多么重要,利用前者马云可以和这个世界沟通无阻,利用后者能够领导大家一起为阿里奋斗。
最后,声称自己不懂技术的马云,却让阿里成为了技术最牛逼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2
高考数学1分
“马云高考数学1分”又上了热搜,马云数学敢考1分,原来高考数学考1分,是他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创造”的。3月29日,马云在阿里巴巴首届全球数学竞赛颁奖典礼上,也承认了这点。
马云表示自己高一的时候还是数学课代表,没读高二转到文科班,考外语就不需要考数学,数学就不灵了,看到数学题,就怕摧毁自己的信心。同时,他也说这个数学考了1分,会给社会上带来很多误解,好像说是不需要数学,也可照样成功。
马云说数学是非常有意义且有意思的学科,并认为阿里应该把钱投入到人类进步上,并希望在基础科学上能有所作为,社会进步了,年轻人进步了,基础科学进步了,我们就进步了。
马云的第三次高考数学还是考了89分的。马云的成功,虽离不开那个时代的背景和环境,可以说是有些幸运,但是对他及阿里来说,更多的是乐观和坚持。
这些名企名人,总是会给我们带来他们过往一些和现在反差很大的故事。
比如在英语教育界的名人,台湾知名英语教育家赖世雄,他的英语学习方法和书籍,红遍大江南北海峡两岸。赖世雄也表示,以前考大学前,英语是很差劲的,也是考了就几分,但是经过后来不断的摸索、练习、交流,也如开挂了一样,英语托业满分保持者,最终在英语教育这一领域成就了他自己。
所以说,行行出状元,过往真的代表不了什么,最为关键的是,你现在、目前、当下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到底在哪里?或许它们就是可以成就你的工作和事业,以及人生的地方。
无论怎样,马云身上给我们所体现出来的,积极乐观、不怕被骂、接受批评、优秀的英语能力、演讲才能、善于沟通的领导力,等等,值得我们借鉴、思考、学习。
3
30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马云曾在贵州数博会机器智能高峰论上的演讲中说到:随着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深度发展,人工拼不过计算机,同时,未来的30年,也是一个变革、全球化、个体崛起于互联网应用的美好三十年,体验式教育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质上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你会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大多数美国人的跨领域发展和多才多艺很正常,而大多数中国人专才很多,换到其他赛道,就很少能有起色。
说到底,未来的趋势,还是对人才的竞争,是对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样,你会发现,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大城市的学校和家庭,更加注重对小孩的素质教育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和应试。
换句话说,越是在发达的地区,越是重视体验式教育、素质教育,从投入消费角度来看,你所要投入的和教育消费的代价更大。
举几个栗子,你就会明白。
当你的孩子还在憨熊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早已知晓要知书达礼、能言善辩;
当你的孩子还在记背中挣扎,别人家的孩子正在马背上学马术;
当你的孩子还不好意思开口说英语,别人家的孩子早已可和老外用英语自由交流;
当你的孩子还在吵吵闹闹,别人家的孩子已在组织领导大家演讲;
当你的孩子还在为有什么才艺发愁,别人家的孩子早已吉他、唱歌、跳舞样样上手;
当你的孩子还在纠结于是继续读研还是找工作,别人家的孩子早已有世界格局、眼观天下。
马云的观点是,不注重体验式教育,保证30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你赞成与否,对于教育,这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
4
8年后房价如葱?
马云曾在2017年杭州峰会的演讲中说到,8年后房价如葱。
有网友就调侃到,对于马云的身家而言,他买个房子可不就是和买葱一样;也有网友说这是一句玩笑话,说的是房价和葱价一样稳定;还有网友说,随着工业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一天之内就能3D打印出房子供大家居住,还是有可能实现房价如葱的。
至于马云的依据是什么,不得而知,马云也经常在演讲中说到,对待任何事物,要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和判断,少听所谓的专家和经济学家所说的。
有人说他是鼓励年轻人投身于工作,不要为房子问题而焦虑;有人说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以及新生一代对个性的追求,房子也不是他们刚需选项;还有人说,马云这么说肯定是有他背后的逻辑和数据支撑,现在各种打压房价的政策和限制,许是能从中读懂点什么。
还记得我大学的一位语文老师也曾讲过,房子本身根本就不是什么竞争力,你盖再多的高楼大厦,没有核心竞争力,于国家和个人,房子保不了家也卫不了国。
现在很多的自媒体,也时常在鼓吹所谓的中年危机,因为一点工资现金流,都去向了房贷、车贷,一个辞职,就极有可能让你从所谓的“中产”,一夜之间到“破产”。
房子虽是家庭和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但比起天天为房子焦虑,你更应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
5
强迫自己每天思考6小时
这两天马云频上热搜榜,今天又是“马云梁朝伟同框”,马云带着阿里一路走来发展到现在,他自然是能认识各个领域的大咖们,这无可厚非。和你一直在讲关系不重要、关系是最不靠谱的马云,他把自己和各方的关系都维护的很好,这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
要提的另外一个点是,在前不久3月22日,马云在西点军校演讲时,说到了有关他自己的精神自律:“作为领导者你必须要自律,在过去的20年里我是如何思考的,我强迫我自己每天思考6小时,我洗澡的时候思考,我在上厕时思考,我在世界各地思考,我睡觉时都在思考,努力确保自己能够放眼未来。”
有网友就调侃到“我也强迫自己每天在时刻思考,不过都是关于怎么更好的吃喝拉撒睡。”
不论马云的这6个小时具体代表什么,真或假,但是背后讲的却是一种自律精神。
看来马太效应,在哪里都适用。比你牛逼的人更加努力,比你厉害的人更加勤奋,而你却只会在那里天天焦虑、怨天尤人、谈天说地、不切实际。
前几天我写了篇文章《自律决定人生,什么决定你的自律?》,其中我认为,一个人自律的根因在于感受到恐惧,没有真正目的和动机的自律,其实是浪费时间和生命,自律不是用来讲给别人听的“鸡汤”,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行动,关键在于行动。
有些网友不认同我的观点,我也接受,因为这就是个多元化的世界。两难事情: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一个是把钱从别人的口袋赚到你自己这里。但是,你还是得,不得不去做。
写在最后:
正如马云经常在其演讲中讲到的,你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希望你也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自律和定力,乐观和坚持的去做,所有你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爱和责任才是区别于人的本质。
提升自我的同时,不要忘记,你还有家庭责任、社会责任。
学习,终究是一辈子的事情。
-END-
温馨提示:本文首发于同名微信公众号:李罗伯,所有热文会同步更新在简书-李罗伯专栏文章这里,所以还请您,同时关注简书社区专栏和微信公众号:李罗伯。
去做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有趣、有料的人,再次感谢你的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