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政第二(2.4)

为政第二(2.4)

作者: 进德修业带你学经典 | 来源:发表于2019-07-31 23:41 被阅读0次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注释:

    志:心之所之。

    学:大学之道。

    立:守之固。

    不惑:对于万物,皆无所疑。

    天命:天地万物当然之理。

    耳顺:听人之言即知其意。

    踰:超越。

    矩:法度。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学,三十岁的时候能坚定不移,四十岁的时候对于万物没有疑惑了,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了天地万物的背后之理,六十岁的时候,听人之言而知其意,七十岁的时候能够随心所欲但是又不超越法度规矩。

    解释:这段话是说孔子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达到的境界。

    孔子在十五岁立志于学习大学之道,以修己安人为己任,虽然已经立志,但是未必能坚守志向,始终不变。

    这个我们倒深有体会,常常立志,立定志向之后,却未必能坚持下来,往往是坚持一两个星期之后就开始慢慢懈怠了,好一点的,可能坚持一两个月,但最后还是免不了放弃,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如此求学,哪能有所成就呢?

    年轻人的通病是年轻气盛,好高骛远,,沉不住气,或许孔子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十五岁立志于学习,虽然是贵族后裔,但此时已经没落,迫于生活压力,也有不坚定的时候,也有懈怠的时候。

    人不会永远不成熟,不会永远长不大,经过了年轻时的年少轻狂,也该静下来做点事了。

    孔子到三十岁的时候,能够坚定不移的立志于学问,心已经不会再动摇了,能有所守。

    到四十岁的时候能对事物不疑惑,知道什么事应当做,什么事不应当做,到这个层次未必懂背后的道理,就好像百姓日用而不知,虽每天在用,但却不知背后之理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祭祀祖先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以前的中国从政府官员,到知识分子,再到普通百姓,没有不祭祀祖先的,但是祭祀祖先的意义在哪里却少有人知道。

    政府官员是从读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中选拔,所以他们明白祭祀的意义,祭祀更重要的是一种敬畏天地,敬畏鬼神,通过祭祀来修自己的德行。

    但是对于普通百姓,就不一定是这样了,普通百姓的祭祀无非就是让祖先神明保佑他们,让他们无病无灾,升官发财而已,对于祖先神明迷信的成分大于教化。但他们也确实在做啊,虽然在做,但不明白背后的道理啊!

    到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天命,知天地之道,知背后之理,也就是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这个阶段就不只是明白了事,还明白了理。

    到六十岁的时候,能够听别人说话,就知道别人说话的深意如何。到七十岁的时候能够随心所欲,但是又不违背规矩法度。这个阶段已经达到无可无不可的地步,达到了了脱自在的境界,什么人能做到了脱自在呢?恐怕只有圣人才能做到了。

    如果把三十而立之前理解为志于学的阶段,那不惑和知天命就是明理,耳顺和不踰矩是笃行以后所达到的境界。

    孔子天纵之圣,但仍勉励学生学而知之,学而成为圣人,学生不能不努力求学啊。

    为政第二(2.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政第二(2.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qf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