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说主要是针对艺术美而言,讨论艺术审美的内容与审美实质。这种学说流行于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该学说认为,艺术美并非艺术所描写对象本身固有的客观属性,而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结果,是主体把自己的感受、情感和思想注入对象 ,使之染上主观色彩的结果,因而艺术根源于主体的移情活动,其本质和核心就是移情现象。
最早为移情说做出贡献的是费肖尔父子,真正让移情成为系统学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立普斯,他从三个方面界定了审美移情的特征。
第一,审美对象不是与主体相对的事物的实体,而是被我们灌注了生命力的形象。比如当我们看到郁郁苍苍的古松,觉得它虬枝盘旋、粗壮挺拔,这时候的古松已不是现实中的古松,而是被移入我们人类情感,存在于大脑中的形象。
第二,审美主体不是日常的“实用的自我”,而是“观照的自我”,审美移情意味着主体从实际功利和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
第三,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是同一的,两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对移情进行研究的大都是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审美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而属于心理美学。为艺术美研究开拓了新的方法。
线条江南(来自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