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什么是群岛大会?
群岛大会是由16支教育创业团队、33位创业者、在8个城市,用90天时间,以自组织的方式,策划了一场“非大会”形式的教育创新大会,100多个魔力块,120位共创者,四天三夜的嘉年华。
|为什么要叫群岛?
一开始的教育创新创业者都是一个一个小岛,但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群岛的目的就是要把大家连在一起,既保持各自创业的特色、教育的理念,同时又能够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连接,形成一片丰富的水域,并且吸引更多的人,连接更多的小岛。〔注1〕
詳見群島官網:http://www.qundao.org登船前一週
当时我逢人就安利群岛,述说我的感受和巨大收获,在我分享给群岛的导师后她就问我说“你平常有没有纪录啊?或者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一篇,正好也是个深入盘点和回覆反思!记录和整理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深度学习方式。”刚好那段时间我正在阅读《大脑喜欢这样学 Learning How to Learn》,想说就当练习试写了一篇〔注2〕。
后来,为了报名大会的“青色组织实践社”魔力块(工作坊),为符合他的参与要求:于登船前阅读完《重塑组织》〔注3〕一书的1.1–1.3章节(约60页),我又多了一项任务。原本想说每天睡前看一点应该可以看完,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我趁着搭火车、等人、坐飞机的期间把附录前(约460页)看完了!当时我们有个讨论群相互分享阅读心得,有伙伴提到“很多组织(包括公益组织)都有自己的使命,但是我们会发现他们对内部的同事们(也包括志愿者)其实质上是一种工具取向,“使用”他们完成组织的使命,而并不把这些人自身的身心完整作为组织的目标之一。”我实在太感同身受,以至于又写了一篇文(但还没写完,未来会公开)。
于是,在时间紧迫要完成筹备工作、然后我还自己增添任务的状态下,抱着既紧张又平静又兴奋的心情,准备登船。
登船前一晚住在重庆的荒岛村青年旅舍,从50楼眺望长江。群岛大会登船日 4/15
登船后的行程筹备小岛们于14:00左右登船,开始场布/ 负责各自的工作。
这次大会所有的的活动场域 六层楼的船,从不同视角观看(我每天都在爬楼梯……) 在餐厅的一面墙上,将群岛的筹备过程图像化,现场的橘色便利贴可写上疑问,粉红色便利贴做回答或补充 船上到处都可以看到“10年后给孩子的一封信”的中德文版本 小岛里有两个团队是做性教育的,所以每个人的房间厕所都可以看到性教育的小知识 这次的会议议程主要依靠群岛搭建的小程序,你可以在上面看到所有人,维基你认为的他,也可以主动发起魔力块(工作坊) 现场也做了一个轻展板把上船前已上传的魔力块展示出来,也可随时更动 每参与一个魔力块都可以得到该场的徽章(结果每个人都抢疯了)即兴破壁机(开幕)
一般的大会通常都会请某位大神上台做Opening宣讲,但这不符合群岛大会的调性,所以我们的开始是在甲板上玩即兴戏剧!为什么呢?即兴其实是种很重要的能力,更是创业者不可或缺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时代,你很难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即兴也是如此,在没有脚本的状态下,你敢不敢在团队中信任伙伴,随时调整、应变、Add on?
由小岛之一的“即兴派”在甲板上带领130人进行我们玩了三个游戏
1. 进化论(剪刀石头布):有四种阶段(细胞、鸡、狗、人)猜赢进化,猜输退化
2. 速配:和谁聊你就变成谁,然后再去和别人聊,最后你要找回你自己
3. 创意空间:由观众提出主题,成员要说自己的角色并演示出来。譬如说:群岛,有人会说我是灯塔、我是小岛、我是岛上的人、我是海鸥…..等等
当时我没有参与,在一旁录制短片并立刻剪进开幕片里(真的hen紧张),好呈现具有即兴力的开幕片。
前面是事前剪好的,我留了一段空白给现场画面
结果效果极佳,大家非常惊讶刚刚的事情怎么就出现在影片里了?影片结束后,各小岛将身上有的5个魔力块徽章送给身旁的伙伴,然后船就鸣笛启航啦~
群島大會第一日 4/16
可惜我只有一個人身,無法分裂到其他魔力塊,所以只能分享我參與的部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7:00–8:00
魔力块描述:关于减脂/增肌的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创业维艰,创业是场持久战,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让我们走得更远,加油吃完早餐本想上甲板晒晒太阳,无意发现健身房有魔力块就跟着参与(所以忘记拍照),练习暖身技巧和深蹲。前面不是说我们是六层楼的船吗?深蹲完爬楼梯明显感觉腿软……(且持续到第二天)
策展让城市就是一所学校 09:15-11:45
魔力块描述:1. 如何策划一个社会运动,让教育创新跟城市的每一个人产生关系 2.学习型城市:产官学串连,社会影响力最大化分享 3. 策展实作:如何用策展思维在船上面对陌生的德国老人圈产生关系,沟通群岛大会的共创理念(我们在干嘛),如果可以在船上(与不同国度年龄)的共创,群岛人就更有能力再回到自己的城市里去创造更多的社会影响力与串连。具体分享内容已经过阿志本人同意,我之后会分享完整简报+逐字稿。
【游园会】职业卡牌游戏 14:30–16:00
魔力块描述:分享职人SHOKUZiNE在开发职业卡牌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想听听大家如何走到今天这个职业。关于目前职人的心路历程与开发,有兴趣的人观迎参阅目前职人的SOS订阅计划。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后来大家分享的故事:
“小时候我很想当发明家,亲戚就叫我去念工业设计,念了后才发现这不是搞发明的。”
“我是没有梦想的小孩,成长/家庭环境都比较顺。”
“我是很会念书的那种,但高考不小心人品暴跌,考得很差。”
“我不太会念书,但高考不小心人品爆发,考上还不错的学校。”
“汶川大地震时我去当志工,当时我发现孩子们的心理治愈力极快,相较之下我完全无法适应,所以后来辗转……”
“我刚好碰到大时代,所以很顺遂的…..”
“我都碰上小时代,我要考试时我哥结婚我妈不管我,我要结婚时我哥生孩子,我妈也不管我。”
每个人的际遇都很不同,但辗转到今天的心路历程却是类似的,不外乎是“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好像我之前念的《刻意练习》或其他很多书都有提到,“长期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这种说法应该倒过来:『快乐不是成功的结果,而是使人成功的原因』”,因为热爱所以能坚持,因为坚持才有成功的机会,当然“成功”的定义也因人而异,不见得是成为人生胜利组。
青色组织实践社+维也纳共学村+三有PBL美国行分享 16:15–17:30
关于维也纳共学村〔注4〕和美国行〔注5〕的分享可见注解连结。当时大家都在问学校具体如何操作、执行等细节的问题,于是,顾远提了一个问题:“这些案例里大家印象深刻的是什么?这些学校跟主流的教育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是提炼一些共性的问题,毕竟我们不是要复制一个维也纳共学村过来嘛!”
大家便抛出心中的词汇“没有人有固定职责、去中心化、平等、开放、进化、以生命力、生态、自主、自然、相信、信任、自组织、混乱”此时顾远又问:“第一:这些关键词在青色学校,是如何具体落实这些状态?第二:这些状态,如何发生?如何做到?人不是天然就能做到的。”
以上,留给大家思考一下 :)
徽章太夯,最后连分享者都把自己的拔下来送人了旅行中的主题式学习
这场只有录影忘记拍照,所以放魔力块徽章~这场由我的(人文无学籍行动高中)学妹分享,她目前高三、17岁。一路上念实验教育,参加过多次行动学习,包含国际&亚太民主教育年会,走访过日本、美国、纽西兰、丹麦、芬兰、以色列,每一次的大行动学习都为期两三个月,学生会用极低的预算自行规划行程与学习内容。
现场大家都非常惊讶,无论是学妹的台风、学习内容甚至是自学档案,都相当成熟稳健(我自己也觉得很骄傲~),以至于会后大家非常积极地跟她建立联系方式跟要资料。
一场00后与60后的跨世代互动就这么展开,真的很有趣。
教育 · 精酿 · 夜 21:00–23:00
魔力块描述:精酿啤酒和工业啤酒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我们所做的教育创新和精酿啤酒有怎样的相似之处?精酿运动的背后有哪些与教育相关的逸闻趣事?……今夜,我们把酒话教育,对月论未来。我只有短暂在一旁蹭点精酿喝,听着顾老师说的各种故事害我好想去研究历史,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IPA是什么。(有兴趣的人可以参考关键评论网之前做的专题:风土、化学与狂热分子 — — 用啤酒说出的台湾故事 )
不值钱拍卖会 21:00–22:00
魔力块描述:今晚的不值钱拍卖会,我们要营造一个有调性、超好玩、又温情的拍卖会。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因为一个故事、一件卖品、一次举牌而建立连结。ps.所得拍卖款,会通过支付宝捐赠给爱心项目。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件卖品:
1. 群岛大会徽章全,拍得3000块人民币(辛苦设计的徽章值了!)
2. 一支望远镜,具体忘了多少钱。但有趣的是背后的故事,拍卖者说这支望远镜陪伴他度过很重要的时光,因为他之前去西藏时有高原反应,努力在医院撑了四天最后还是被送下山。
3. 顾远时间,拍得70块人民币。当时全场安静,大家说好不喊价,后来能挣得70块还是群岛工作组为了不让他太过低价而彼此喊价。
最后共拍得2万多人民币,很多人怒说这根本是超值钱拍卖会,决定隔天发起一个真不值钱拍卖会,一元起标,60秒内结束。
搞砸之夜 21:00-22:00
魔力块描述:只要肯努力,没什么事是搞不杂的。今夜,直面那些曾经惨痛的记经历、聆听那些通往成功之路的搞砸故事,一起分享和庆祝失败吧。我没有参加搞砸之夜,但听其他伙伴说有让大家吐槽群岛大会,因此激起了涟漪,大家开始讨论怎么做可以更好、有所感悟,决定发起“反馈搜集员”角色,想从旁观者身份去观察,去访谈参与者的反馈,然后基于这些真实的东西,一起做讨论,像福尔摩斯,从中洞察出一些东西。于是他们便在大群里发起,任何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加入,于是“福尔摩斯~大会反馈采集群”里,有筹备的小岛们(包括我)、也有大会的参与者,并决定于第二日晚上交换信息并Retro。
当晚的个人反思
一整天下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青色组织/学校的下一步会是什么? ”或许是因为之前人文的经验/ 这次群岛大会的经验给了我对于实践青色的体悟,而这天讨论下来,我有种“创新教育”就是另一种套路的感觉,让更深层次的价值体现、重点不仅是方法论跟工具,只是现阶段大家还不熟悉、仍习惯工业化的思维以致于尚未普遍开来, 不知道直接跳到next stage会不会想得太远,因为改变不会自然而然发生、现阶段也还只是种子。 但我一直在思考那会是什么?同时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进化、又或维持吗?
群岛大会第二日 4/17
早餐时我碰到了另一个小岛,便问她这两天下来的感觉和观察。
她说:“很多参与者可能会因为没有这样混序的经验,提炼不出感觉导致无感或困惑,我们在带孩子就是这样。”这也是我在大会参与者反馈上看到的感觉,于是我趁着空档去问绿豆爸(在台湾实践实验教育的人),他说:“不会有混乱的感觉,因为不断变化,很适应。跟大家可以很平等的交流,都能互相尊重、打开满多想法,而且有很多国外带回来的资讯。”我才更深刻的感觉到,每个人的理解和感受很大部分是基于过去经验,若没有经验并好好梳理或反思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晨雾朗读者2 07:15–07:45
魔力块描述:在清晨雾气之中,在三百里江水之上,与10个小伙伴一起阅读,那些和教育有关的美好的诗歌与篇章,倾听每个人的心声,并讨论彼此的理解和感受。朗读会结束后,一起吃早餐,继续交流并开启美的一天。(这背景超级梦幻…… 池晓首先分享这首诗,跟这诗人背后的故事一听完我就鸡皮疙瘩,在清晨朗诗、思考教育、反思人生,一旁还有山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我抽到的诗,选一个不明白的问题跟大家分享小小 p.s.:我因为《刺猬的优雅》所以爱上《安娜卡列尼娜》,对托尔斯泰有莫名的热爱(我的ipad屏幕还是托尔斯泰的画像),所以看到这六个问题时我的心完全被电击到了!
斯坦福人生设计课 09:15- 11:00
我们做了《做自己的生命设计师》书里的练习,最后每个人把自己“具备的资源、技能和经历”及“需要的资源和技能”贴在墙上,大家很自然的就聊开了。
集体照在这里 11:00
摄影师按下快门前说“恩…… 我觉得他们在前面也挺好的,就这样拍啰!”这里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闭幕时会提到。
(一次让人身心完整的大会)
我设计的徽章拍完照,我就跑去制作徽章了,这次除了有印好的徽章,现场新增的魔力块也可以立刻打印制作。做到一半时,大家被叫去窗台看美景,一看不得了,也太美了吧(原谅我孤陋寡闻无法用词藻形容它的美丽)!拍照、录影完全显现不出当下的壮丽。以前在国文课本里读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些诗都没什么感觉,可当下看到真的会觉得诗人的形容太过精确,真是如此!
(真是青山绿水)精益工作坊 15:00–17:00
魔力块描述:通过一个模拟游戏来理解精益的原理~有点小累哦~这几天最好笑的事情之一,带领者傻了,因为活动进行不下去XDD
我们要做一个需要计算的精益游戏,但在场大家都搞不懂16进位是什么、怎么算,带领者没想到他还要为大家上数学课……后来才知道,因为他之前带的工作坊大多是工程师,他们不会有这些疑问啊~于是我们改成10进位制计算,就变得简单很多。
我负责的角色,一开始真的看不太懂我要干嘛XD因为之前上过敏捷的硬币游戏,所以我大致可以理解背后的原理是“小步快走”,执行完一轮后回头来看如何快速发布、优化流程、提升效率、避免浪费、系统思考。
CEO,你真的会看财报吗 16:30–17:30
魔力块描述:亲爱的CEO,你以为产品正在赚钱?很可能根本没有。你以为公司还有很多净利润?也许离破产只剩10天。你以为创业本金足够了?也许还差得太远。不会看财报的CEO,就是拿着火把走向炸药库。 拿到的第一个问题,分组开始讨论。我是一个离$很远的人。看完图我完全不知道要以什么做判断依据,还有毛利是啥?净利和利润差别在哪?后来有聪明人指出,只看这张无法判断,必须要补充资讯,也就是现金流量表。过程透过不断的问问题让我们思考,我才知道看报表也是需要系统思考的啊。
上述的分享来自一本书〔注6〕,后来群里有人分享“这本书读完再看自己公司的账,特别是现金流,会崩溃的……”“淡定,崩溃又能怎么样呢。九年了还没死〔掩面〕”“真是想不通你们怎么能活着……”“趁还活着……”
所以不管公司还是人生,都是需要好好学习的啊,趁我们都还活着……
群岛大会回顾+没有闭幕的闭幕 21:00–21:20
Made by 我的学妹 昱辰Evelyn,是不是很厉害~~~
顾远的即兴分享
我觉得群岛LOGO投影在人身上也挺好的~“现场有多少位魔主(魔力块的主人),站一站吧!大家看到了吗?几乎一半,甚至比一半还要多,都数不过来了。
这个行为本身,再次呼应到群岛大会的调性『共创、涌现』,去拥抱那些美丽的意外,因为这些事情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身处的时代所具有的特征。我们都在说这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一个快速变化、不确定的时代……等等,然后我们听了一大堆的得到啊、喜马拉雅啊,讲了这个时代如何生存的事情,但我们听完以后,恐怕很多人第一感觉还是焦虑,甚至更焦虑了。
但是今天,不管我们以前多焦虑,经过这三天在船上的时间,恐怕我们的焦虑会大大的下降,更可以有勇气说自己是一个能够拥抱不确定的人,我们真的是有把握在这个时代活得很好的人。我们不仅活得很好,还能 lead the change,我们不仅是 follow the change 追随这个变化,事实上我们是可以引领变化的人,因为这几天我们的行为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我印象深刻的是昨天下午,当三个魔力块(青色组织实践社、维也纳共学村、三有PBL美国行)合并分享结束的时候,发生了小小的事情,是我这几天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之一,有一个伙伴走上来拿起了我的话筒(那位女生当场站起,全场鼓掌)
那位勇敢的伙伴现场站起我都没说他干什么呢你们就鼓掌了,你们太不确定了!(全场大笑)她走上来说她想说几句,但那时候需要换场地了,于是我就跟她说『谁规定发言一定只能站在大家面前、当着大家发言呢?我们可不可以在人群流动的时候边走边说呢?』他马上就这么做了,他一边走一边跟大家讲,讲完后他还说『其实我是一个几乎不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观点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场合会让我这样的人都勇于发言?』这就是我们要的调性。
如果现在有人来问我们如何描述群岛大会的时候,或是问我们这场大会为什么要办?我们为什么要来的时候,我想刚刚这是活生生的例子,我们见证的是人的改变,这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目的。
所以整个过程里我们无处不在的体现这样的调性,而这里头有非常非常多的设计,并不是一个看起来没有流程的会,好像无组织无结构,他就更轻松,不是的,其实混乱中有序要比刚性的有序、条块分割的有序要难的多得多,因为信息非常的多,我自己有30多个群岛群,但我绝不是最多的。我们如何在混乱的过程里面去产生有序,因为这个时代就是混乱、不确定,我们怎么在里面找到规律、大家根本就不在一起要如何协作、让这件事完成。我们看到在船上所有贴的所有东西,包括房间厕所里面贴的那些性知识小广告,有伙伴第一天晚上见到我说『哎呀特别让我吓一跳,不知道什么情况』,因为上面写的是喝可乐不会杀精,然后你再看各处墙上的信,这些信不是由我们写,是谁写的?是在场所有人写的,这就叫共创,这才是知识的分享跟交流。知识的分享跟交流不是一个圣人站在前面给大家讲一大堆东西,知识是共创/ 碰撞出来的。
既然我们道理上都认可,那我们是不是在自己成为学习者的行为上可以体现出来呢?我们就这么体现了,我们甚至还贴心的把它翻译成德语,因为我们知道船上还有德国的游客,然后苏校就大胆地发起了一个圈子,而他们的使命就是要把我们在做的事情介绍给德国的朋友,结果今天晚上就真的发生了。
和德国人聊中德教育经验所以你看,这就是我们真实经历的东西,我们再也不仅仅是听别人告诉我们要这么做,我们也不是在嘴上说我们要这么做,而是我们真的行出来了。所以这几天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场,我们每个人都参与了这场实验,并且证明了我们所认可的那些理念,是做得出来、是可行的。由此产生的重要效益是涟漪效应,如果教育是滩死水的话,今天在船上的所有人就像丢到水里的石子,我们丢到了中间,会影响身边一部分的人,那些人受到影响后再去感染其他的人,涟漪效应就这么起来了,而教育就是这么变化的,这也是我们去办群岛大会的意义所在。
最后还想感谢的是我们33位的共创小伙伴,相信大家对这串数字记得非常非常清楚,这次大会是由16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创业团队中的33位创业者,利用业余时间的90天全部完成的!经过了这些体验,我相信会成为诸位很长很长时间一段难忘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已经被记录在了这块布幕后面的『群岛大会养成史』,而且非常凑巧到最后一页、最后一天被记下来的时候,我们惊讶的发现页码是42页,大家知道吗?宇宙的意义是什么?42。不信,你们可以点开自己的手机,如果你是苹果的智能手机,你可以问siri宇宙的意义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会告诉你42,这其实是一个梗〔注7〕。多么凑巧的事情,这些天里发生太多太多值得述说很久很久的故事,我们是怎么运作的、怎么形成机制的、怎么去开会的、怎么去决策……等等,就举一个小小的例子,这个会议真的是没有大BOSS的,如果你不信,就回忆今天上午拍集体照的那一刻(全场爆笑),我是准时上甲板的,但因为太热了,我就下楼换身衣服,等我上来,那照已经拍完了!诸位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事情呢?但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当我们说教育,应该倡导平等、自由、分权、分布式的时候,我们自己是不是能做到?而我们今天就是这么做到了。就像当我们上船的那一刻,刚才前面照片里面看到,这么多的行李就放在码头,有70多个大包的快件,所有的物料被空运过来,这么多东西两点钟登船,放在一层下面的仓储里面,然后怎么就在几个小时内把它全部弄好,这过程还包括签到、分房、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晚上开幕式的准备,过程里面全部是这些人有条不紊的完成。这整个过程里面,我记得昨天下午分享过我的感受,我说当时我有两个感受,第一个感受是『很平静』,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人过来找我、没有任何一项请示、去询问我要怎么样,没有任何人,所以我第二感觉是什么呢?『无聊』,好无聊、是个无用的人,于是我很可怜的走到他们面前,问他们说你们这里需要帮忙吗?最后我很荣幸的被分摊到搬运行李的活,我就把一箱箱的行李搬到五楼,这就是那天下午我干的唯一的事情!这就是分权,这就是平等。所有的事情在自组织多过程里就这么自发了,想像一下,我们办群岛大会可以是这样的,如果学习也是这样发生的呢?如果我们每一个教育者,跟我们身边的人、学习者在一起的时候,也能够形成这样一个社群,这样一个学习共同体,那该是多么美妙的场景?学习共同体特别特别多,估计各位手机里有各式各样的学习社群,但体会一下那些社群,他可能离我们想像的还有点距离,而今天诸位知道吗?我们已经是一个学习社群了,在我们马来主岛这个社群里,每天都有大量大量的消息在发生,很多人在传照片、魔力块的涌现,当然后面还会有大量关于教育的分享、生活的分享、学习的分享等等,这些就是真正的涌现。而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真的在船上待了四天三夜,所以我们今天的这个活动叫“没有闭幕的闭幕式”,因为从仪式感上来说,我们需要全体在一起去交流感想的机会,但事实上,它也许只是我们未来更多共创的开始。”
欢呼玩后,大家又去甲板玩即兴了~
RETRO 覆盘
大家用便利贴写下大会前、大会时的感受,讨论Keep、Stop、New Doing我则去参加大会反馈采集群的覆盘会。
在我们随机询问与会者的感受后发现,很明显大家都有“自由、开放、接纳、包容”的感受,但同时也有“混乱、不知所措”的感觉,譬如说:“有点选择困难,在魔力块和魔力块中,很难取舍”、“习惯了有条理,这种混序还要适应”、“去中心、青色,这些概念很好,担心组织者陶醉于概念,容易丧失真实(太过乌托邦)”、“每天群里的信息量太大,希望能有汇总每天上午到晚上各时段有哪些魔力块”等等,更有人提到“我觉得需要时间段的统筹和筛选”“发现很多人在船上随便一个地方都可以聊起来,听说背后是有设计机制的,很好奇是什么?因为没有感知到……”。
其实我们背后设计的逻辑是这样的:
迭代过好几轮,最后群岛大会的主轴是“未来已然发生、极有可能成功” 把魔力块放进去会长这样Day2的魔力块是我们事前就埋好的暗桩,中间有少量参与者发起活动(我没贴在上方),Day3则明显更多是参与者自主发起、因应Day2的状况在晚上又发起的活动。而这些我们并没有说,你只会隐约感觉到好像很自然而然就这样了。
到了覆盘的后半段(过了0:00后)老实说我几乎快睡着了(有人说我快身心完整了),所以无从分享更多。而我自己认为关于与会者的反馈,其实更多是因为“他们还不习惯青色组织这种混序的方式”,传统的大会什么都帮你准备好、有问题你可以直接请他帮你解决,可是这次的大会不是、你不知道要找谁解决问题以至于很蒙B(一脸困惑)。其实这很正常,毕竟我们活了20–50年都是这样:事情是确定、不变、有人帮你整理好的。小岛们也是这一年内密集接受学习才得以渐渐理解、接受并实践这种混序协作的方式。
很有趣的是,这几天我一直在问学妹的心得(每见到她就问),对她来说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她一路的成长环境都是如此:需要什么就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就自己想办法解决。所以就我的经验和理解是:大家反馈的各种问题,其实都可以自己提出来甚至自己组团解决,只是这种意识需要慢慢培养和练习。
后来实在太累,我就没和大家聊到 3:00 直接回房 Zzz…
遊三峽大壩 4/18
游三峡是船方安排的环节一早看完大坝这次大会就正式结束了。结果搭车去大坝的途中,又涌现了一个新的魔力块“三峡大坝辩论会:是否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可以牺牲少数人的幸福”。
“既然是公共领域,那我们要承认他有一定的公共性…”
“我们都有可能在并不是主动的情况下…”
“这是一个很难辩论的议题,也不是新出现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
我其实不在那辆车上(而是在另一辆车上睡死了),上述是我摘录群组里短视频的对话,如果还想看更多,蜂窝大嘴有写一篇文章可以瞧瞧〔注8〕。
群岛涟漪
我想最重要的不仅是两天的群岛大会,还有后续的发起&涌现。
壹、来自大会参与者的心得
“和来自几十个社会创新机构的133位小伙伴在一艘三峡游轮上度过了100 多个小时,见证了一种我想都不敢想的创新模式。没有规则和大Boss的青 色组织,100多场任何人可以随时发起的魔力块分享,见不完的才华横溢的有志青年,听不够的让人感动鼓舞的传奇故事。一个即使在急诊室里躺 着都要在9:30坚持发朋友圈的人,根本挤不出时间写,吃饭的时候都在讨论思考,连觉都舍不得睡的状态,你想像一下。”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大会? “拥抱不确定, 突破不可能”,这两条在我看来教育创新 工作者的要旨,在四天三夜的疯狂中展现 得淋漓尽致。
没有流程、没有权威、没有传统意义上的 规则和秩序,有的是不断涌现的创意和流 动的角色。从登船的42个魔力块到目前不完全统计的88+个132位教育创新创业者在这里共创和激荡。
凌晨两点、当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在不知疲 倦地畅谈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愿景,反思自 己的教育和成长之路,你会知道什么叫做幸福。
许多年以后,当涟漪荡成巨浪,许多亲历或见证它的人们定会记得:2018年的4 月,我们曾经在一艘船上。正如1921年7 月,嘉兴南湖的红船。
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It’s just not evenly distributed.”
“群岛大会,神奇的能量场域,自己起心动念时,立马看到。
在室友的鼓励下,我也从参与者到发起者,做了一个瞥孩子看展工作坊的 分享会。十分欣喜给到我鼓励的是, 分享完后,与会者同伴老师立即给出 了反馈:
‘’作为成人,我们给了自己太多的’ 预设’一我不懂,我不会,我不认识…… 在这种预设的前提下,我们把自己束缚了、封闭了。我是理工女,直线思 维,我也会以这种想法来看待自己, 看待当代艺术,结果是艺术离我很遥 远,甚至是隔绝的。在魔力块的奇妙环境中,我打开自己,去除预设,当以一种迎接和开放的姿态去面对时, 发现艺术作品就在那里,我可以有我自己的解读,自己的认识,艺术的魅力所在就是-一它是你的感受,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艺术是很个体的一件 事,只关乎我,不在乎你。当然,分 享是更美好的事,我们不同会产生多元;我们相同会产生默契,都是一种 美好。”
“知道我在船上参加一次教育大会的朋友问我:怎么样?你怎么不发朋友圈分享一 下?我在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呢,去中心化、自由、相信每个人、有趣、多元吗?每个人对同件事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与定义,我只是觉得这不是一次大会,至少肯定不是多数人理解的大会。这大概是我大学毕业离开学校这三年里, 最轻松自在的三天四夜吧。完全地相信在馆的伙伴,不去过问工作。自由自在地行走在混序真实的人群里,威受到自己的身心完整。这份真实,可能会令人心动,也可能令不适。而我觉得,这份真实只是生活本有的样子。 混沌产生秩序,我更享受这种内在的自由节奏。”
“群岛大会的共创者们写下了“给十年后孩子的一封信”,我写的是:“孩子们,我们所曾努力的一切正是为了你们今天自由快乐地成长。”
“昨晚的情景让我想起一本书中的描写:”维也纳初春的夜晚还是很冷的,路上的行人都裹紧大衣匆忙的行走。在街角不远处的一个小咖啡馆里,正聚集着一群青年人,他们在热烈的讨论著……忧国忧民,他们的话题是如此之大,仿佛他们,就是欧洲的决策者。……多少年后,人们才意识到那些咖啡馆中的青年人才是…的先驱。”〔注9〕
会后群里也发起了“大会好玩梗”的讨论,譬如说~
“一群疯子乱成一锅粥(9岁蛋白小朋友对群岛大会的评价),但吃起来非常赞!”
“你们那桌怎么那么欢乐呀?”“因为我们这有好多性工作者,哦不,性教育工作者””
船员说“你们这个团很特别,东西掉的特多,但找东西特快!”
“你们猜猜看我这个纹身的图案像什么?我:一盘蚊香?”(当事人后来回覆:是spiral galaxy螺旋星系好不好[掩面]代表着宇宙洪荒,无限探索!)
贰、来自大会旁观者的心得
当晚中德交流活动结束后,有伙伴跟德语翻译的导游聊了下,她本人是有多年海外留学背景的人,对中外尤其中德的教育体制的区别很清楚,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除了把女儿送到国外留学似乎并无其他选择,而更多没有这个意识和条件的家庭怎么办?
她说到带团下船游览的外国游客通常会要求去最偏远的角落山村去看真实的中国,看到当地村民还有孩子的面貌和居所环境后,除了面面相觑shrug 就不说话了, 这确实是广袤土地上的真实存在,民风未开心智待启,绝不是一个乡两个村的状态。而另一边,上船之后看到我们这130人热火朝天的魔力块,老外们也很感兴趣, 导游是个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我们做什么,虽然觉得道阻且长,但还是很欣慰,于是像搬回一局似的很自豪地给老外们翻译 — — 这是目前中国教育界最有活力的130个年轻人,代表了中国未来教育创新和发展的方向!
此外,邮轮经理也自发地分享群岛大会到他们的微信朋友圈说“感谢此次群岛大会成员留下邮轮这么美丽的瞬间!学习不只在课堂,理想与你同在!”“改变中国填鸭式教育的希望靠你们!”
参、自主发起
群里的伙伴和我自己都陆续发起“重塑组织”的读书会、群岛分享会,一起交流讨论,未来我和台湾读书会的朋友也会陆续发布阅读过程的讨论,以及实践教育创新中的反思跟感想。
当然,还有肆伍陆柒捌玖拾……但再写下去真的没完没了啦 :P
后记&反思
参与群岛大会的当下,你会感觉一切都非常自然,即便你与这群人相当陌生,仍能感受到“自由、开放、信任”的氛围存在,然而这一切并非自然发生,而是透过“润物细无声”的设计,背后需要非常多心思&巧思,但不会让参与者感受到,即便感受到也可能说不出来是什么。
这同样发生在群岛的筹备、学习过程里。当教育创新创业者要做社会化学习的产品时,教育创新创业者本身也必须做到社会化学习,但具体要怎么做?其实非常不容易,因为从我们过去的教育和工作经验,几乎不存在这样的学习体验,因此即便我们知道要怎么做,仍容易无意识的落入的惯性里。而要改变是相当不容易的,所以这时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设计,使你沉浸在心流里(而你自己可能并没有发现),因为感受到成长和启发,愿意持续自发学习。
所以群岛的学习里就有非常多的项目,譬如共组读书会、线上KATA练习、快闪翻译团……等等,都是有实际成果产出的,透过不断的练习&反思,才得以作为筹备群岛大会的基底。
而群岛大会的筹备组成也相当有趣,不只有2017届的小岛,还包含了前几届,是直到上海面基的晚上,我和室友聊天才发现前几届的小岛学习过非常扎实的工具&方法(譬如精益创业、敏捷开发),和我们学习历程不大一样,我才意识到群岛本身也不断在迭代,而将小岛们融合在一起则制造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让彼此自主生长、相互学习、发挥优势,譬如前几届小岛能分享他们已经运用的很熟悉的工具,新的小岛也能发挥自己擅长的部分,而这恰恰符合社会化学习的原则“他人即老师”。同时,当团队年龄横跨20–40岁,多元观点和经验的碰撞,也是我们最珍贵的学习体验。
再来是我个人认为最难的部分“如何建立混序的结构并协同工作”,首先16个小岛横跨各省,加起来应该是几千、几万公里的距离,同时大家是利用创业的“业余”90天共同完成的,究竟要如何做起呢?首先,我们必须重新定义、设计我们对组织的理解&工作的形式,这中间包含组织架构、如何开会、如何决策……等等。
传统的组织结构相当制式,难以应应变化,当要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时特别容易崩解,因为它无法具体划分在某个部门或谁的职责身上,很可能必须横跨多个部门&角色,而中间的讯息断层易导致效率大幅降低。那在群岛里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我们没有大BOSS,每个人都是感应器(sensor),当我看见/ 发现问题时都可以随时提出,形成一个圈子、成立一个角色官去解决问题,当问题被解决这个子圈就会自然消失。这是非常动态的结构,会不断涌现各种子圈,当然也会有常设子圈,但目的都是直接回应我们的北极星(为谁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价值)。所以我们是用高速变化的方式来回应不确定性,借以快速承担风险、快速化解风险,回应新的需求、找到新的机会。个人不再是单一的角色,彼此的关系也不再是二元对立,我身上可能会有多元角色,而这些角色是能高度整合的,也更容易从中发现需求、甚至是自己的需求。
我相当佩服Aha社会创新学院从研究教育创新,到建立具体的教育创新理论框架,最后进一步拓展成真实的实践,这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啊?很少人能够将理论与实践高度整合。我非常喜欢他们说的,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时代,人工智能出现最大的意义是帮助我们反思何为人,而教育最大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成为人,所以,思考我们如何学习?如何成为人?其形式必然是需经过自由探索和深度反思的,而看书只能让你大概理解,真实实践才能让感受进入你的细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这让我忆起,2016 我和一群伙伴办了一场“不为谁。请进〔注10〕”,一个非营队的营队,当时的定位有些模糊,望招收一群有志之士、为社会创造改变,因此我们不限年龄参与,模糊化分享者的照片,希望去明星化,我们鼓励共同承担替代消费,由你自行决定可负担的费用。
最后的成果,或许可以说它成功,在极短的时间内我们招募了50人,最小13最大50岁,也让参与者自主发起想办不为谁2.0。但当时办完不为谁,我深深发誓我再也不办活动也不想承接重责大任了。因为将理想落地实在太难,尤其是组织并沟通,我真的被深深打击十分挫折,不知道该怎么办。
现在回想起,真是一段年少且无知的岁月(感叹),什么都不懂也不成熟。但幸好,我没有就此放弃追求。我仍在努力寻找“自己要什么并实践它”的路上,虽然一路上麻烦了许多人,但人跟人之间本来就会发生各式各样的张力吧?都是互相的、也没有好坏对错,或许未来,不为谁的涟漪也会在某日突然诞生也不一定。
不為誰旨在打造一个人人皆能实现自我并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从自我探索到探讨问题成因,透过系统思考与实作能力养成,让人人皆有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与意识。 过程中将产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作为“不为谁”的延续。在群岛结束、仔细慢慢思考后,关于青色组织的进化我有了不同的体悟:
把我的体悟可视化大概是这种感觉,欢迎大家细细体会去想青色组织的下一阶段不是太过理想,而是一种思考。重要的不是去定义它是什么,因为每个人所理解的都不同,经验也不同,用文字、定义去框架它,很容易失真,更何况我们太习惯用现象、结果去描述本质是什么。综观世界历史,人类不断在统合和分裂中动荡,在两极光谱中徘徊,如果有天我们能超越自我实现、超越彼此之分、超越多元对立,也许未来会有白色、甚至无色组织也不一定(那会是佛系组织吗?不争斗、不强求……XD)。
不知道在我有生之年会不会见到超越青色的组织,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当下”的我或是与我相似的人、怀抱同样追求、渴望实践知行合一的教育创新、做真正公民社会的人,能够将理想真实实践,慢慢地靠近我们理想的未来。
在你死前,你想做什么或是追求什么?“现在的我们虽然青涩,但独特。”
这份独特,你我都曾经拥有。不知,将来能持续多久?
感谢照片提供:王雯雯、群岛大会伙伴、我自己
注解
〔1〕补充资料:教育创业者们都是小岛,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2〕我当时写的文:写在群岛大会前的自我反思
〔3〕关于重塑组织:重塑组织:进化型组织的创建之道 或参考这篇文章《有了青色组织,工作不再是种折磨》
〔4〕关于维也纳共学村:Aha | 这是一所学校,还是一座村庄?
〔5〕关于美国千禧学校:Millennium School (下)
〔6〕CEO,你真的会看财报吗:用生活常识就能看懂财务报表
〔8〕蜂窝大嘴写的文章:三峡,我从小宏大叙事的起点,一个巨大力场
〔9〕原文:60亿条路-6 Billion Ways: making another world possible_Aha社会创新学院
〔10〕不为谁的介绍懒人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