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作家们的写作之路

作者: 张易js | 来源:发表于2020-12-08 09:20 被阅读0次

    作家的生活是最自由的。可以像狄金森在一首诗里写的那样:“眼见车辇停于门前/无动于衷,任凭国君跪于面前/无动于衷”;也可以畅情适意任我行。同时作家的生活也是最具想象力的,比如聂鲁达可以用他的版税买下内格拉岛六千平方米的海滩房产。一个作家成名之后基本上都能摆脱穷困潦倒的经济状况,而且生活条件会变得非常优渥。那么,这些著名作家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并逐步成长为伟大作家的呢?他们的日常生活又会是怎样一幅画面呢?他们又对写作提出了哪些建议呢?

    答案就在《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系列丛书里面。该套丛书由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共五本。刊登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重要作家的长篇访谈。内容包括作家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这个月读的是《巴黎评论·作家访谈2》,涉及到福斯特、赫胥黎、怀特、聂鲁达、博尔赫斯、大江健三郎等十六位作家。

    我想对于一个开始致力于写作的人来说,这套系列丛书是极其珍贵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说:我第一次在《巴黎评论》上读到福克纳的访谈,就像无意中发现了宗教典籍一样高兴。戴夫·艾格斯说:《巴黎评论》的访谈总是从很好的视角切入大作家们的内心和写作伦理。你独自坐在沙发上集中阅读它们,就能获得艺术硕士(MFA)创意写作课程的训练。科伦·麦凯恩说:应该在酒会、朗读会、骚乱、婚庆、狂欢等各种各样热闹场合把《巴黎评论》这些访谈集派发出去。它们也非常适合从高中一直到艺术硕士课程的各级学校课堂使用。事实上,我曾用这些访谈,开设整整一个学期的创意协作课。别的地方哪里还能让我找到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和他们说过的智慧、荒唐、愤怒之言,把它们带进课堂呢?这些访谈精彩纷呈,令人激动,不可或缺。

    每篇访谈前面都会先介绍作家的居住环境、书房装饰、着装、音容笑貌、生活习惯等内容,文笔简洁清新,内容形象生动,可以当作一篇篇小散文来读。比如他们是这么描述哈罗德·品特的住房的:他最近搬进了一幢新古典主义建筑大师约翰纳什一八二零年设计的五层楼房,正对着伦敦的摄政公园,他把办公室设在顶层。从顶楼往外看,前面是一片鸭池,一片狭长的树木成荫的绿地,他的书桌就面朝着这片风景。书架排满了房间的一半,一张紫色躺椅朝着一个小花园。墙上挂着一系列菲利克斯·托波尔斯基的伦敦剧场情景的组画。比如他们是这么描述博尔赫斯的:他常常头戴贝雷软帽,身穿深灰法兰绒套装,上装从肩头宽松地披下,裤管垂挂到鞋面。当他走进图书馆,大家都暂时停止讲话——或许是出于尊敬,或许是出于对—个尚未全盲之人的同情而犹疑。博尔赫斯的步态带有试探性;他拿着一根手杖,走路时好像是在用手杖探矿。他个子矮,头发从脑袋上蓬起的样子看上去略有点不真实。他的面部特征不明显,由于岁月的打磨而更模糊;他那苍白的皮肤也部分地弱化了五官特点。他的声音也颇平淡,几乎是一连串嗡嗡的低音;可能是因为眼中那涣漫的神情,他的话音听上去仿佛来自面孔背后的另一个人。他的身体姿态和表情看似尚昏睡未醒——特别是其中一只眼睛的眼皮无意识地耷拉下垂。但一旦笑起来——事实上他也经常笑——他的五官会皱缩变化,真的像一个扭歪的问号。他还习惯于抬起手臂做出一个挥动或清扫似的手势,随之将手放置于桌面。他的大部分论断都采用修辞设问的形式,但真正提问时,他时而表现出一种隐约可见的好奇,时而又流露出一种胆怯的、几乎是可怜的怀疑。当他有意选择腔调,比如讲笑话时,他会采用一种干脆轻快的、戏剧化的语调;他引用复述奥斯卡・王尔德的某句台词,效果简直不逊于爱德华七世时代的演员。

    很多作家的房间都塞满了书:桑塔格的公寓位于曼哈顿西区切尔西的一幢大楼的顶层。屋里到处都是书和纸,书大约有一万五千本之多。福斯特的屋子里有各种各样的书,数量庞大、品类繁盛,英语法语的都有。他们肯定都是以书为乐的人吧。就像作家博尔赫斯说的那样: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巴黎评论的访谈提问基本围绕着作家何时开始写作、写作习惯、阅读偏好、受哪些作家及其作品的影响、对自己作品的解读、对其他作家的评论、写作观念等几个方面展开。

    写作是需要耐心和决心的。首先你得坐下来开始写,这实际上是很艰难的,因为通常情况下提笔之前,头脑里还没形成什么具体的东西,并且人都有拖延的本能,总觉得还要做进一步的准备。然后是耐心,“一个作家必须尽他所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写,直至达到完美或者接近完美的程度。”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草稿箱,把所有写出来的东西都扔到这个草稿箱里,然后不时地拿出来修改,甚至全部推倒重写。耐心可以借助有规律的写作来建立。如作家赫胥黎在访谈中讲的:“我写作很有规律,我不属于晚上开工的那种人。晚上我更愿意读书。我写作时间总安排在上午,然后晚饭前再写一小会儿。每天通常写作四五个小时。”

    当然写作之前先要输入,要阅读各种书籍,写诗歌的不一定去看诗歌,写小说的也不一定去读小说,无论写什么,阅读历史和传记都极其重要,不仅因为“它们提供了当前和过去的生活写照,更因为它们是表达一般性哲学观念、宗教观念和社会观念的载体。”另外还要坚持做笔记。

    对于如何写作,书中到处都是教科书式的建议。比如有位作家认为写新闻文章是极好的练手,“可以强迫你去书写世间百态,可以拓展你的写作能力,可以教你如何快速掌握材料,可以让你学会怎么观察事物。”比如博尔赫斯认为“应该通过人物角色的言语和行为让读者了解人物,作者不应该闯进人物的脑壳,把人物的所思所想讲出来。”比如作家辛格认为“事实永远不会变得过时陈旧,但议论总是会变得过时或陈旧。当一个作家试图作出过多的解释,进行心理分析时,那么,他创作伊始就已经过时了。”各种各样的写作建议和写作规则都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每个作家对于写作都有自己的观念和态度。比如聂鲁达这样认为:如果一个人为了发表而写作,他就会僵变硬,就跟站在照相机镜头前时一样。要克服这一点,要像给一个人写信那样去写。他又说:一个诗人的生活自然应该反映在他的诗歌里。这是艺术的准则,也是生活的准则,我总是出于内在的需要才写。比如怀特如是说:作家不仅仅反映和诠释生活,他们也丰富并且塑造生活。作为一个握笔的人,我一直感觉自己被赋予一种使命,要保护此世或彼世的一切意料之外的东西,仿佛哪怕很小的一件物什丢失了,我也要对此负责。

    书中作家们也会谈及脆弱的时刻、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所以当你写作卡壳时,你可以读读这本书,从中找到方法,找回对写作的信念,找到你自己的路。

    书中值得一说的点太多了,还是你们自己去看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伟大作家们的写作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hf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