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堂风景

课堂风景

作者: 徐云裳 | 来源:发表于2023-03-12 22:49 被阅读0次

      ——反思《学习伴随我行》教学设计

      时值仲秋,枫叶未染掩灰墙,翠竹不曲遮青瓦。念月馆虽是仿古建筑,但由于设计考究、建构精巧,所以仍为这所年轻的学校增添了些许浓郁的古风古韵,营造了一种深沉的文化氛围,堪称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这个学期我在咸阳楼上课,它的北门与念月馆的东南门交错相对。每次走在咸阳楼北门外的小路上,看到念月馆南墙这幅复古的“画卷”,怀旧之情恰如那一丛丛茂密的竹叶,随着凉爽的秋风在心中层层叠叠地涌动而出,想像自己在此情此景下如古人一般“调素琴,阅金经”。修竹与古风建筑是穿越千年的默契;教学楼北面由高大的法国梧桐护卫,梧桐树下栽种了盛开着玫红花朵的木槿;如果你绕过咸阳楼往南,正冲着学校南门的道路两侧,则分别种植了两棵枝干弯曲遒劲的松树,并配以刻字大石。每个踏入校门的人,一眼望千年,大门两旁的这两幅中国松石国画把你带到古风景致中。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建筑搭配风格各异的植株,体现了设计师的独具匠心,最终组成一幅移步换景、景色均衡的蕴含文化气息的美丽校园风光。

      课堂活动即是游览风景。老师如导游,学生像游客。“游客”是否游览尽兴、有所启迪收获,全凭“导游”的带领与讲解。每个风景都要带到,重点景色重点讲解,多花时间游览,非重点地方则可以略讲,游客一带而过;如果本末倒置,“游客”的游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开学第二周,我们首先学习第二课第1框题——学习伴我成长。这节课在我这个“导游”的带领下,重点的风景没看够,非重点的地方使劲看,导致课堂结构失衡。           

      “入门风景”艰难行

      上课伊始先用十分钟背诵前面一框题——《少年有梦》两个重点问题,这个活动严格地讲应该属于复习导入,只不过时间有点儿长。这两个题目其实在周二中午背过,采用小组内检查小组长评价的方法,但效果并不好。同学们背得很慢以至于背不过,所以,接受检查背诵的积极性不高。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说,那些艰涩的比喻词和所谓的学科术语远远超过了这个年龄的理解水平。由于教与学双方的认知水平差别悬殊,教的一方很难做到与学的一方换位思考、感同身受,所以教的人总是急躁、抱怨,而学的人往往会陷入困惑与自责,在这种情绪下背诵效果怎会好。

      这可真是一个世界难题啊!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记住这些该死的句子呢?例如,“少年有梦是人生重要的生命主题”,对于一个12岁的学生来说,什么叫做“生命主题”呢?“少年的梦想点燃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凭什么因为有了梦想就有了热情与勇气了呢?什么是“热情与勇气”呢?更不要说“少年的梦想要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什么是中国梦呢?课本上的解释很概括而抽象。每一个名词好比一座座大山横亘在这些知识储备并不丰厚、理解能力并不强大的少年面前。理解不透彻,还要求记在脑子里并拿去运用,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很多学生不愿学习道法学科的原因。教师怎样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同学们明白体悟这些拦路虎很关键?为了让同学们明白梦想带来热情与勇气,梦想如灯塔指引人生方向,我在上节课新授课时还特意播放了今年《开学第一课》中所列举的冬奥会冠军徐梦桃的事例,并且提出一个问题,你能给梦想打一个比方吗?没想到一班的两个同学竟然真的就举了和我想的一样的例子。她们说梦想如火把、如灯塔,真让人佩服,这说明小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二、三班的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拿梦想与如百米冲刺的赛道相类比,也很好。但是关于努力的含义及做法并没有找到很恰当而形象的比方,所以背起来就更难了。为了节省时间,每个问题先回顾背诵三分钟,然后又找了程度较好的学生回答,但也不能背过,还需要不断的提示,这才勉强通过。

      “独好风景”匆匆过                   

      第一目题“打开学习之窗”,内容为关于学习的基本知识,即怎样认识广义上的学习,包括初中学习的含义,学习的途径、表现、态度及时间。我没有找到一个能将诸多知识点涵盖全部其中的事例,所以就分别设置或列举了与知识点相对应的情境与事例。        先解释繁体字的“学习”拆解开的各部分的含义,引起学生兴趣。现在想想,这个课搞了两个导入,这个拆字解释的内容简直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到底有什么意义呢?画蛇添足罢了!不要也无妨。

      关于初中学习的含义是通过向一份颇具分量的国际报告来说明,学习的途径与表现用了课本上的一个小情景,学习的态度和时间则播放了一个老年“学霸”的励志视频。虽然说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但是好零散啊!同学们根本就不能形成一个统一而印象深刻的整体情景。   

      第二目题“点亮生命之光”,内容为学习的意义,是本节课正宗的重点,可是等要正式学习时,只剩下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每节课都是前松后紧,每一个问题好像总也完不成,这个可真是一个世界难题!我准备的视频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穷苦孩子是怎样一步步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事例,一如既往的感人与励志。赶快播放,用了两分多钟,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学习给主人公的人生带来了什么意义?学生虽然大体上也感受到了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可是还不能用所谓的学科术语将此种意义表达出来,站起来结结巴巴。由于临近下课,我只好自问自答,草草结束这个重点问题。本来这边风景独好,可是等我带着“游客们”来游览时,可被告知,园子快关门了。你说还能有心情好好享受、充分体验吗?

      课堂评价,没有。

      课堂小结,也没有。

      作业布置:整理课堂上的所学的两个题目。

      “导游”工作小结

        我理解的实用课堂结构是前节课复习加讲作业的10分钟,导入2分钟,新授28分钟,小结与布置作业3分钟。新授课例一般一个重点,一个非重点,那么重点题目用18~20分钟,非重点用8~10分钟。看这个时间分布你就明白了,课堂有多么紧张紧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时间虽短,环节要全。而这个时间观点好像在我任教20多年里,我也没有去重点关注。

      短短的一节课,既要体现育人功能,又要适应应试形势;既要考虑到“怎么教”,又要想到“怎么学”,还需顾及“怎么评”,还想最好有一个当堂的“消化”。

      学生并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情绪,他们的接受情感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并不是你一厢情愿的地想塞多少他就能接受多少。要想效果好,课堂要激发兴趣,每分每秒都要深深吸引住学生,抓住他的注意力。学生愿意听、期待听、不自觉地参与课堂活动,理解透彻,背诵轻松,记记牢固,所以一节课的好坏直接考验教师的功底——管理与教学。所以我想建一套课程活动机制,让学生有迹可寻。机制严格,而内容方式可以灵活。设计几个表格,包括背诵检查机制、课程评价记录表、作业检查记录表。这个评价是我的弱项,我一直没有建立起来,本周一定要建好用起来,否则永远只能局限在无穷尽的空想中。        一节课的效果就是一场旅程的收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光是课堂结构,教师还要有准确优美的语言、恰如其分的教态、跌宕起伏的节奏、鲜活有趣的事例,使学生的注意力与你形影相伴,而让不是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忍受、灵魂出窍,总想逃离这场乏味的行程。                           

相关文章

  • 课堂风景

    ——上课好是最崇高的师德 “我,南山教师,以信念、责任呵护学生生命成长;以真诚、关爱尊重学生个性张扬;以人格、智慧...

  • 迷人的风景(班主任原创小诗)

    课堂本身就那么迷人 所以更值得我们尊重 课堂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每天的风景各异 每门课的风采斗艳争奇。 课堂上,总会...

  • 课堂无边,风景无限

    坐在会场,听讲台上的老师上课,这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场景让我想起江苏特级教师李仁甫老师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 课堂中的风景

    今天语文课,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谈话导入后,我向学生们介绍了作者是叶圣陶。对于叶圣陶...

  • 风景(姜广平老师下水作文及阅读赏析课堂实录)

    【编者按】简散文教室今天隆重推出姜广平先生的散文《风景》及姜广平先生所执教的《风景》课堂实录。同时推出课堂点评文章...

  • 我的专属日(42)---第一道阅读风景方诗淇

    学校最美的风景是孩子,课堂最美的风景是阅读。今天我欣赏到了第一道阅读的风景。 早上第二节下课,没有作...

  • 【风景——我要写得更好】

    午间,我阅读到了蒋子龙的“文字是从生活借来的风景。”我想,我也能在这样的生活中,寻觅着自己的风景,寻觅着课堂的风景...

  • 落实“双减”政策 提质自信课堂

    落实“双减”政策,提质自信课堂 ——海北路小学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侧记 一校秋来风景异,自信课堂展风采。为推动国家...

  • 深度学习发生的课堂风景

    一一郑艳红老师《变形记》课例赏析 我们都知道,学习共同体能够带来学教翻转的课堂风景。然而,有不少人认为,学习共同...

  • 不同的课堂,别样的风景

    2020年这个“加长版”寒假,格外与众不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白沙小学师生和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堂风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iq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