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现在是一个看脸的社会,长得好看就能赢得万人迷,不仅从小在学校就能被异性追收到情书无数,长大出社会也因长得好看更容易找到工作,受到提拔,甚至还能当明星这种明显对长的不好看不友好的职业,一辈子过上光鲜体面的生活少奋斗几十年呢。上帝说人人平等,可又让我们芸芸众生生下来就注定有差别,这不公平。
其他动物生下来就是为了生存,为了繁殖后代啥也不想一点也不上进,也不迷信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样的鸡汤,求偶就只关心雌性好不好看,雄性强壮不强壮。多么肤浅,愚蠢所以活该不能成为最强的物种。
人是一种会来事的动物,人类被上帝创造出来之后就表现的和其他动物截然不同的行为,解锁了很多技能。先是学会了使用工具再就是学会了生火,发明了语言和文字建立了群落发再到社会,最后组建了国家。你看,我们是统治者地球的物种,不仅壮大了种族也发展出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我们不能跟其他动物一样野蛮,暴力只是简单的被自己的本能驱动而活,而丢掉了作为人独有的灵魂。
看脸的社会,这听起来很贬义,狠狠地批判话里带有愤怒,就好像高考成绩都算六门功课,怎么社会一刀切就只抓我短板的那门功课不放呢,我数学不好可语文优秀,温文尔雅谈吐不凡写得一手好文章这样的优点你看不到吗?如此目光短浅,见识浅薄还能不能愉快的一起玩耍,这还是人人平等,充满爱的和谐社会吗?要么孤独,要么庸俗,果然世人笑我貌不扬,我笑他人看不穿,凡夫俗子只知道外在的东西而看不到冰山之下未露出的而深刻的内涵。
看脸真的就俗而追求内在就不俗是吗?我觉得说这个问题之前,先谈谈什么是内在,因为如果内在说不清楚就没有可比较性,孰高孰低的评价也就不存在。内在或者内涵可以定义为除了外貌和物质之外,一个人给他人印象的总和。这和教育程度,家庭出身,经历,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不用也无法去研究这些因素对一个人的内在有何种程度的影响,对一个人的初识印象好坏判断,除了第一印象的外貌还有就是谈吐,待人接物的方式,时间长了就是三观是否一致。
然而以我涉世不多的人生经历来看,标榜自己有趣的人千篇一律,好看的人才是万里挑一。
社交软件,朋友圈让我们见证了伪文艺青年的华而不实,卖弄粗鄙,惺惺作态,反倒是我身边真没遇到特别好看的人,不然我也不用看到gaki要舔屏。看本书就要喝杯奶茶,然后朋友圈发文“喜欢张爱玲的忧郁,看完盖上书本感觉奶茶的甜味更有味道”,去旅游就是“三亚的热烈,西湖的温柔,上海的繁华都不如丽江的古朴典雅。丽江,我来了”。太多人所谓的有趣无非是发这类无病呻吟,矫揉造作的文字,作煽情,伤感却不得要领的感慨罢了。
看完有一种胃里反酸,腹内发胀,有一股气流冲向喉咙并且咽部肌肉有种抽动的冲动。为了让作死做到极致,通常还会配上嘟嘴比爱心手势的自拍。这不是有趣,这是一种泛滥的低俗。
有趣,其实是建立在有用的基础之上,爱因斯坦都认识吧,科学的巨人。一生为人类做了巨大贡献,给人的印象就是那张双手合十目光专注好像在思考的老头的照片的形象。这样的伟人是不是很刻板,整天搞学术研究别的不干。非也,他的小板凳的故事,发表相对论一举成名的传奇经历,以及会拉小提琴都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形象起来。再说个更加贴切容易理解的例子,音乐人高晓松的有趣和才华恐怕无需多讲,近年的《晓说》和奇葩说让这位早已成名但不活跃在公众视野的名人再度被关注。他历史知识渊博,点评风趣幽默,奇葩说金句频出这样的人应该说得上有趣了吧。但细想高晓松写音乐,脱口秀和参加辩论本质都是做好一个创作人和媒体人的角色,被公认有趣应该说他工作做得很好,很出色受到广大群众的喜欢而已。能力出色,受到肯定这就是有趣的来源,如此而已。
大多数人做不到名人那样出色的成绩和荣誉,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是对的,要出类拔萃,脱群而出的优秀太难了。所以要求好看可能才是更加易行,可操作的办法。颜值是最直观,最直接其实也是最宽容的考核标准了。毕竟一千个人有一千本哈姆雷特,情人眼里出西施,审美这事因人而异而且个人口味不同的情况很突出,没有明确标准,没有实际参数,没有楚河汉界谁都可以往上靠。大街上叫个美女,老太太都会回头,你不能说老太太不对美女,你眼里不是老头眼里是啊。每个吐槽自己长得难看的,也没见谁被叫美女会生气觉得对方欺骗自己呀,万一对方真的眼瞎呢。
众人其所乐在,岂不美妙,看脸的时代在我看来真是一个对所有人温柔,宽容,仁慈的社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