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江西,真是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
读书时候,来来回回无数次坐火车经过江西,印象平平。
至多,也只想去南昌看看滕王阁或去九江爬爬庐山。没有更多了。
这一次,在江西兜兜转转,亲自丈量着每一寸土地。
太惊艳了。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再去感叹。
低调壮阔的湖泊。开得没心没肺的油菜花。宁静清新的村庄。……
对,还有一座千年的古镇。
鲜花在墙角盛开02
古镇,叫作石塘。有着千年的历史了。
千年,真是个沉甸甸的词,没有点分量的镇子当真是承受不起。
石塘,也是在时间的积淀中,一点点将这个名号担起来的。现在的它,太有资格啦。
说起千年古镇,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遗留下来的实在不少。
古镇,成为了文化的载体。
古镇,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商机。
我看过太多太多的古镇了。只是,看一次,失望一次。
千篇一律。商业,活活把一座古镇的底蕴和氛围破坏掉,重新渲染上各种轻浮的格调。古镇的厚重感,被金钱一点一点洗刷掉。
我怕,这无意中遇见的石塘古镇,也一样。我再也承受不了古镇不古。所以,宁愿避而远之,留下美好,在心间。
菜园子青翠03
路遇农妇,问,古镇离这里有多远呀。
农妇笑笑说,不远,十来里地。
又问,去古镇要多少钱的门票?
农妇一惊,笑了:要什么门票呦。
放心了。
一个尚未被开发被商业化的地方,看看去吧。
石塘古镇,就这样成为我在江西的最后一站。
街头巷尾04
平坦而辽阔的水田,把蓝天和白云都装了进去。盈盈的蓝,纯纯的白。
田畔,青草碧绿,野花紫粉,各自生机,各自活泼着。
黄牛们三三两两在草地上吃草,津津有味的。偶尔,抬起头,发着呆。牛牛走神了,或者在思念着谁。
牛背上,立着一只鸟,或者两只鸟。鸟儿直直立着,不动。有时,会突然鸣叫一两声,然后扑腾着翅膀飞走。
池塘。水田间,有大大小小的池塘。一群群鸭子拉帮结派,在水里游荡。一时来了兴致,扇扇双翅舒展一下筋骨。水珠,从白色羽毛上滑落水中,漾开一朵朵小涟漪。
真美呀。这是去石塘古镇的路上风景——对那尚未谋面的镇子,更加期待了。
水田畔乡村风光05
石塘古镇,果真没有让人失望。
它真是太古老了。是古镇的样子。一砖一瓦,镌刻着历史的痕迹。一石一砾,沉淀着历史的韵味。
门前的溪流,仍和过往一样,可以浣洗。洗什么呢。洗菜。洗碗筷。洗衣服。什么都能洗。它和古时的所有河流一样,是流动的是干净的是亲近的。
从远古,流淌到现在,河流还没有变。
古镇,也就没有变。
河边洗菜06
午时,家家户户的窗口飘香。
饭香溢出来了,流淌在街巷里。烟火的气息。
原来,每一座古房子里,还都有人在居住、生活。
在一座大宅前伫立,探头问,有人在吗?一位老奶奶急急跑出来,笑盈盈:有人的有人的。
她邀请进屋,说,在做饭呢,一起吃点吧。
连连摆手,不要不要了,只想来看看你们的老房子。
她一听,带着我往内院走去,说,这口井啊,是咸丰年的,我们还吃着水呢。古井后面,是厨房—灶头,柴火,老橱柜,……。都是古时模样。
打住打住,不能写太多。再写下去,估计有一大批人也要前赴后继轰轰烈烈去一趟了。
还是让古镇继续安静着吧。
咸丰年古井07
相传,五代前村北有方塘十口。后来,根据“十塘”的谐音,取名“石塘”。
历史上,石塘古镇是闽赣交通要道和货物集散地。山西晋商万里茶路上,必经之地便是此地——武夷山的岩茶在此装船,改旱路为水运。
同时,这也是古代江南五大手工业基地之一,特别是造纸业。“非遗”连四纸制作技艺就在此地。
经济固然繁盛,却也没有泯灭掉它的风景。“武夷山下小苏州”的名号,一直由它担着。所谓地灵则人杰,所以由此走出的名人学者也不少。
你看,一个小镇,是如此的卧虎藏龙。一转身,便与历史不期而遇。
如今,它把那厚重的过往都放下,悄无声息过起了烟火生活来。
如此,甚好。
祈愿,石塘古镇,还有下一个千年。下一个千年里,不求大名大利,名留千古。
惟愿,国泰而民安。
木门口放着竹箩筐 晒着的梅干菜 洗洗晒晒 好吃的粿子 挂面做好了 小巷深处 古镇探古 老自行车 古时水运河(文 、图 | 楂阿 , 题目由书香翰墨作了改动 )
我是楂阿,我在旅行路上——读书、写字、摄影、听音乐,还有过生活。有幸遇见你,有幸在文字里有过一面之缘。如果喜欢我写下的字,记得点个小小的赞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