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回到老家,在外地工作29年,每年春节前都回家看望亲人。
故乡风俗腊月二十九先到坟地给祖先送钱、送菜准备过年。
准备好祭祖的饭菜,叠好纸钱和金元宝(黄色纸制),带好鞭炮出发。
时间必须是下午2点以后,早了不吉利。先到最早逝的祖先那里祭祀,依照辈分逐次进行。人们嘴里祷告祖先收好钱并拿回菜、饭食为过年储备好用品,保佑后辈平平安安,最后放鞭炮庆贺。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农村就进入过年的程序中。妇女们蒸馒头,做豆腐,摊煎饼。爷们就扫屋,收拾院子,杀猪宰养羊准备肉食。
年三十,族人们找一个大祠堂,下午五点左右去祖坟迎接祖先们回祠堂过年。祠堂里摆好桌椅和香案,每家送一碗拿手的菜和白面蒸熟的枣山馒头,桌子上摆满供品,正面的墙上挂满祖先的画像或祖先的牌位。
年夜,父亲在这个时候都非常严肃,他洗手洗脸,在供桌钱前作揖磕头,心中祝福祖先幸福快乐并保佑族人平安顺利。
年年岁岁春常在,岁岁年年人不同。养育之恩永难报,父母今是画中人。
看着牌位上的父母,眼前掠过那温馨的画面,父母忙碌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可是供桌前的人已变成我们这一代。
#2019还乡手记#回家过年 #2019还乡手记#回家过年年三十晚上12点煮熟水饺,一个家庭派出当家人,第一碗水饺送到祠堂给祖先品尝并磕头拜年。正月初一这一天的三顿饭都需要先孝敬给祖先。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必须吃团圆饭,聚在一起预示着一家人新年顺顺利利,祈福今年是吉祥如意的一年。
在祭祀先祖的间隔时间,还需要给健在的长辈拜年。
正月初一早晨,同辈的族人三一群五一伙,陆续到长辈家中拜年,去拉拉家常,说些吉利的话,给老人们磕头拜年。
小孩给老人们磕头拜年,老人拿出瓜果和糖块招待孩子们,临走时每个孩子给些红包。红包可多可少,量力而行。
正月初一下午是祭祖最热闹的时刻。在下午六点左右,人们吃完下午饭都聚集在祖坟林地,男人们从祠堂捧着送祖先的文书,孩子们扛着长竹竿准备放鞭炮。
首先族长诵读文书送祖先回家,然后放烟火。有专人操作,他们把袖口和裤腿用绳子扎紧,在准备好的宽阔场地开始燃放拉鞭。这种鞭炮是很长长的一串,拖拖拉拉有几十米长,一组有仨个人共同完成。点燃引信后操作人员从场地中心开始走圆圈,走出的路线大致是一个螺旋型状。
鞭炮点燃后脱离长串自动站立,开始先放出灿烂的火花,最后爆炸。还有一种是点然后四处乱窜,不下心就到了你怀中或擦着你的头皮飞向天空,这种鞭炮不爆炸只是冒火花(俗称火老鼠)。
燃放完拉鞭后,小孩们排成一字长蛇阵等待放鞭炮。每根竹竿上挂一串鞭炮,鞭炮爆炸后闪耀白色的光芒,万炮齐鸣,爆炸声在树林和村中的院墙之间来回震荡,场面十分震撼,最后人们给祖先们磕头拜别。
#2019还乡手记#回家过年送走祖先,大人领着小孩回到祠堂。按照收取祭祖费用的顺序,族长派人分发祭祀用的糖果给小孩们,大人们取回自家的供奉菜品,祭祖仪式正式完成。
从初二开始每个村子的锣鼓队到各村演出。有的村子是扭秧歌跑旱船,最可爱的是大头娃娃和丑媒婆,夸张的神态逗人喜爱。有的村子派出的是高跷队,队伍前面是锣鼓开道,后面紧跟着短腿高跷,主要看点踩高者跷翻筋斗。身子向前一翻,空中打一个旋,高跷落地,身子站稳,把观众都吓出一身冷汗。
队伍最后是高腿高跷压阵,犹于二郎神下凡人间。高跷高度在1.5米以上,颤颤巍巍令人胆寒。
有的村派出洋鼓洋号队,鼓锣喧天。鼓手红头巾扎头,黄色战袍着身,男似杨宗保,女士似花木兰,战天斗地迎新年。
#2019还乡手记#回家过年过年还有下很多很多习俗,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是对后辈们进行尊老和孝敬老人的一场生动教育课,中华文化的根也在新人心中扎根发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