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懂事起,我的脑袋里就装着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所以虽然大家都说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我却不赞同。记得小时候令我非常苦恼的事之一,是每当大人想要寻小孩子开心时,就会故意问一些引发矛盾而幼稚的问题(你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诸如此类),我很早就明白问题背后的意图,一方面我反感这样的恶趣味,但另一方面我知道这会使问的大人失望,我总是纠结到底该如何回答。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的,但这确确实实是我印象里最纠结的事。
有人说:童年的痕迹会伴随我们的一生。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我童年时期纠结的事,长大后依然纠结。我时刻紧张着自己的言行——这个该不该说,那个该不该做、这样做是否正确得体?这样的压抑像一张网,越缠越紧。
但我很幸运,遇到了解开那张网的人,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偶然被某本书上“自我意识”这几个字眼震撼,久久无法平静,那是我打开网后的真实写照。那之后整个世界都变轻快了,如果自己接受了自己,敢于做自己,那么世界已经为你打开了。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我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也经历了新的低谷,对“自我意识”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在我看来,它就是直面真我,听从本心。“直面真我”倒是不难,关键在正视隐藏在心底的自己,难的是“听从本心”。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之前的人生如此纠结,就是因为我把他人的想法看的比自己的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压抑自己——如同给自己戴上了一张虚伪的面具,安全却也不再真实。当我做到“听从内心”后,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其实我戴的面具才真正拿下来,才开始真正地活着。“自我意识”的苏醒让我明白,自己的内心真的比其他的一切一切重要得多。
以上只言片语,寥寥数字。于我,意味着天翻地覆。
度过了天翻地覆也意气风发的三四个月后,高中毕业,来到大学,认真地打算自己的未来,但无论如何激励自己,始终觉得不快乐,提不起劲。我的专业和数据打交道,眼花缭乱的编程语言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后来的时间里在某时某地,因为某些人某些对生命的思考感动得热泪盈眶时,我不禁叩问自己: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生?
人生,好大的命题哦。
我之前的人生可以分为两部分,觉醒前和觉醒后。觉醒前对人生没有想法可言。觉醒后的信条是:随心所欲。那时认为自己能通过努力做到想做的一切(后来明白我是鱼和熊掌想兼得了),还认为自己可以在任何工作中找到乐趣。既然任何工作都可以,不如选择高薪的,金融就很不错。可我现在觉得我错了,而且错的非常离谱。
工作和上学不一样,上学只是人生阶段过渡的一部分,我知道它无法避免但也必然结束,所以接受学校,甚至可以在学校过的风生水起。但工作不是,工作背后是选择的生活方式,选择的人生。选择,上学对那时的我是安排,而无关选择。如果将一生耗在不喜欢的工作上,即使工作之余依然有趣味,但喜欢的始终是那份和工作无关的趣味,就好比怀念校园时光,怀念的是学生时期的快乐,而非上学本身。
想一生多么可贵,我有点不舍得用来做不喜欢的事。
有很多想法飞来我的脑子:设计师、作家、画家、潜水教练……但我琢磨,好像……都可能饿肚子呢。随着经历慢慢多了,我明白生活本来就不可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有这个钱也那个没时间。
曾经渴望物质的满足,未曾想精神是否能想当然得到满足(我以为我曾经那么快乐,以后也会一直快乐)。后来经历了低谷,又屡屡看到某某公司总经理辞去职位,开起了一家小面馆;《朗读者》中或默默无闻,或家喻户晓之人一生奋斗历程的事迹,看到他们的生命焕发出夺目光彩,便觉内心动摇,一次强过一次,有些人为什么已经走上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康庄大道却又拐进了人迹罕至的小路?为什么环境艰苦孑然一身他能甘之如饴?为什么能留在大城市,她却选择保护丹顶鹤?为什么身家过亿的老总和一贫如洗的小人物同样从容?为什么我看完,会热泪盈眶?
这样的次数多了,我渐渐明白:这些问题和很多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一样,不过是个人的选择。有人选择金钱、权利、地位……,有人选择了自己喜欢。开面馆的前总经理说,他厌恶了大公司紧张高速的氛围,人生最重要,抓得住的不就是过得开心吗。
我们来世上走一遭,带走的、留下的都是空的。可能有人会反对后者,但我想有几个名垂千古的伟人是为了让世人铭记才勤勤恳恳为事业奋斗一生,他们也只不过是在做让自己快乐,认为值,心甘情愿付出的事,这种快乐和意义当下就会显现,而身后虚名,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我试想自己在上海或北京写字楼里度过一生,感觉遗憾。那不是我年老时想回忆,想向儿孙们吹嘘夸耀的经历。我的人生,应当是为我自己热爱的东西拼尽全力,不是你可、我可、他也可的一份工作。这种爱天下独一份,别人和我的都不一样,工作之余再开开心心地生活。我可能不会过上富裕的生活,可能始终是一个小人物,可能不会有什么傲人的作为,但回顾人生时,我不会叹息,我感到骄傲而快乐,我内心满腔热血澎湃,我的脸上也会出现夺目的光彩。
想到这里,我再一次意识到“自我意识”的意义所在,再一次感谢那个为我解网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