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感觉有点抽象,只能尽我最大的努力来理解吧。
其中“差序格局”的特点中,有两条感触比较深。
特点一:有区别。
离得越近的人,关系越亲密,这种关系一般由血缘和地缘决定。
我的父亲,兄弟姊妹7个,小时候家贫,经常到了饿肚子的地步,父亲作为老二(大伯身体不好),早早辍学,帮着爷爷干农活,苦苦支撑这个家。
在没有成家之前,父母、兄弟姐妹还是一家人,因此关系是最亲密的,父亲为这个家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
后来,除了父亲,其他兄弟姐妹,有的读了大学,有的去参军,成年后都混上了公职,工作稳定,只有父亲成了最穷的农民。
但兄妹之情再亲,等到大家成家之后,这种关系就变了,他们各自的小家,就成了水波中最近的部分,父亲渐行渐远,已经不再重要了。
特点三:影响力越大,波纹会越广。
如今,父亲的兄弟姐妹,也都陆续退休了,三叔、大伯和父亲,还在老家的小城,其他人身处不同的城市,各自忙自己的生活。
前年,爷爷的大侄子从广州回来,要认祖归宗,第一次,请了还在老家的大伯、父亲和三叔,但接触下来以后,他便只与三叔联系了,因为三叔是老家这三个兄弟之中,混的最好的。
爷爷的大侄子再回来的时候,叫上三叔去吃饭,哪怕里父亲很近,也把父亲撇在一边,为此母亲特别生气,我曾尽力安慰她毕竟我们没有任何交集,生活中,有没有这个人都无所谓,有有什么可生气的呢?”
现在看来,这都是“差序格局”在作怪罢了,由于父亲的身份,水波自然比三叔的小,对他们来说,压根都够不到他们水波的最外层。
读懂了差序格局,对于如今的很多人情世故,也就豁然三分了,这是老祖宗潜移默化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