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苏黎世有这样一座房子,
从外观看它就是一座普通的现代建筑,
通透的玻璃幕墙一挂到底。
人们惊异地发现,
它是一座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建筑。
但当人们走入其中,
无不被其精妙的结构、工艺征服。
7层一万多平的大楼,
没有用一颗螺丝,一滴胶水,
靠着中国的榫卯结构,
它就这样,在欧洲稳稳地站住了。
梁、柱、檩等房屋的主体结构,
全部用木材架构,
这在看惯了钢筋混凝土的西方人眼中,
简直就是一座建筑奇迹!
这就是中国榫卯技术的魅力
作为中国古建筑精髓的榫卯结构,
中国早在7000年前就发明并开始应用,
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
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不需要一颗钉子,就能造出异常坚固,
传承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房子。
而这种工艺在传到日本后,
被日本工匠一代代传承改进,
称为“河合继手”。
而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
工人只需将组合好的部件,
按图纸组装在一起,
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这样像魔法似的仅用木头
就搭建起如此一座宏伟的建筑,
让众多不懂榫卯结构的外国人不可思议,
但很多国人看后却深感悲哀,
7000多年的榫卯
如今却只能靠日本人“发扬光大”。
那么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为什么在现代中国建筑中用得这么少?
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不过小编想分享一点暂时还没有出现的东西。我想从节点受力的角度谈谈。“为什么现代建筑的木结构中传统榫卯不再大量出现”。榫卯很精巧,榫卯很华美。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榫卯不再大量使用的原因。
机械化难度
我们从上面的图册能看出来,其实有大部分的榫卯是很难在机械上通过制作简单模具而成型的。这样导致的结果无非就是成本上升。
比如粽角榫:
粽角榫多用于框形的连接,从外看,三个面都是45度的斜线,非常漂亮,三角齐尖,但是内部结构复杂。此类榫卯几乎无法通过现代机械一两次出型,需要经验丰富的木工花费一定时间才能做好。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实木家具做法,最好也无非是侧面使用燕尾榫,再与背板拼接的。而燕尾榫就恰恰是能够通过机械一次出型的。
人工难度
不得不承认现在只有极少数的木工还有这些榫卯的制作技艺了。家具学习的工厂里,一个十级木工的工资在1.2W--2W不等。哪怕是十级木工,他做一组粽角榫的时间也需要半天。
虽然榫卯也有大部分以机械辅助,半手工的形式,但是全手工的技术和工具还是要精确掌握。现在学徒太少了,青黄不接,不管是家具工还是雕刻工,工厂里尽是年纪大的先生在操持着,出品速度肯定快不起来。你见不到优秀的榫卯家具不足为奇。
榫卯的定位
既然榫卯成本这么高,而榫卯对材料的硬度或者材料价值的要求都很高。要么硬如红木,要么好如金丝楠。
这些材料才能承载榫卯的价值,进一步在市场上就看到价格让人望而却步的红木家具了。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现代化的建筑大多是钢筋混凝土的材质,一方面由于原料生产供应较多,一方面也是由于材料坚固使用年限较长。这样的建筑材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的榫卯结构难以在现代建筑上得到利用,取而代之的是铁钉等用于固定连接的东西。而有些富有特色的仿古建筑,仍会选用榫卯结构,还原古代的建筑特色。所以说,榫卯结构在现代建筑利用较少并不是它本身的原因,而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生产力水平提高,一系列时代的选择。
榫卯的发展
榫卯只是结构的一种选择,尤其到了现代的消费方式下,我们更多时候只是需要便宜,够用就行的家具。但是榫卯又是一种文化,我们可以在古代榫卯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传承和革新。
我们看到的很多设计师的产品都有在尽量加入榫卯的元素。哪怕是机械出型也能带来些诚意。
更希望的是在机械化的进步上,让更多的优质榫卯能够尽量多的脱离手工,这样带来的榫卯家具和产品又能更容易回到人们的视野里。
土锤网与您一起分享建筑界的点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