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声音》教学用书
统编教材的“小练笔”安排在阅读课文之后,与阅读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会随着课文的阅读要求,由读到写,每次都安排“小练笔”的生长点。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的阅读要素学习的重点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因此,第一篇阅读课文《大自然的声音》的课后“小练笔”,也可以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即由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转化为“小练笔”时,努力让自己的语言生动。简而言之,由体会走向实践。
《大自然的声音》小练笔关于此次“小练笔”,教学用书用了一段完整的话进行了详细解读,我们来一起用心读一读:
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围绕一种听到过的“美妙的声音”写几句话。在本册第六单元的习作中已经练习过“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本次“小练笔”,难点在于学生平时可能对声音不太关注,也不知道如何写声音。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难点:一方面,在教材提示的“鸟儿”“厨房”的基础上,通过播放音频等方式补充其他可写的声音,拓展学生的思路;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生动的语句,如拟声词、课后第三题列出的描写声音的词语,试着在自己的“小练笔”中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学生能围绕一个声音来写即可,对于语言生动与否,不作硬性要求。
通过仔细品读这段文字,不难看出,本次小练笔,既提出了写什么,又给出了如何写的指导建议。除了强调继续巩固“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这种表达方法,还强调了“留心观察生活,听一听身边的声音”,随时积累生活素材。如果在写时,出现不知怎么写,提醒学生把课文学习中积累的“拟声词”“描写声音的词语”,尝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小练笔中。可以说,后者是本次“小练笔”的生长点。也就是课标提到的把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词句运用于习作中。
《大自然的声音》课后练习虽然教材编写者从学生的差异性来考虑,对语言的生动与否,不作硬性要求、整体要求。但从小练笔的质量来说,如果学生能在“小练笔”中运用“拟声词”“描写声音的语句”,则会使“小练笔”中描写到的声音更加美妙,更加有趣味。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引导让学生体会:运用这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声音变得更加形象可感,既能贴切地表现不同声音的特点,又能让声音有了感情和个性。鼓励学生在小练笔时朝着这一新的生长点努力。千万不可小觑学生的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只要想,一切皆有可能。要有让学生蹦一蹦够着桃子吃的想法和做法。
写于2020年4月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