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产品
”冬天“的混沌状态1215

”冬天“的混沌状态1215

作者: 鹅肝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8-12-16 00:04 被阅读4次

          在想今天公众号的主题时,想把最近这两天看到的信息做一个串联,昨天看到一篇同事分享较空但是有些启发的文章《2019年,将是决定国家和企业以及无数个体命运的一年》,今天在读陈春花教授的《管理的常识》,下午看了高分电影《网络迷踪》。冬天,管理,网络应该是现在这个时间点恰好比较认可的关键词。这个寒冷的"冬天"应该怎么过时,如果冬天是一种非均衡状态,我姑且称之为"混沌"状态,它代表一种思维方式和一项弹性能力;

    冬天

           这个冬天有点冷,房地产,消费,互联网等行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在不经意间,互联网突然进化到"产业互联网+"主题时代。作为890后,读完研开始工作时,互联网公司已进入流量红利的末期,见证了携程和去哪儿,美团和大众点评,滴滴和快的和Uber中国的合并,也亲眼见证微信支付靠着红包的强势崛起,微信生态平台的电商业务在一点点蚕食阿里的电商市场份额等等。大戏一场接着一场,互联网人也跟着体验过山车式的生活。

           刚开始的时候,我有点悲观,为巧妙的错过了一个红利期而感到遗憾。但是后面逐渐的乐观起来,冬天对于所有人都是,但是对于还没有完整经历红利期的我来说,这个冬天恰好是一个饥饿积累期,必须苦练武功,提前为下个红利期做好准备,同时想起巴菲特经常提到的那句话:当潮水退去的阶段,你才知道谁在裸泳,如果潮水退了之后发现自己还是根葱时,就能身体力行的知道自己得积累粮食了。

    《2019年,将是决定国家和企业以及无数个体命运的一年》提到“从本质上来讲,未来最贵的东西其实是“人””。当“人”变贵时,以往仅靠资本就可以砸用户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产品回归到它的本质即“用户价值实现”上,对于产品岗位来说,之前积累的“做好产品和服务”的经验会更加凸显价值。那经验怎么最快的积累呢?

         “时间颗粒感”是一位企业战略顾问提出的概念,指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越是自律高效的人,时间颗粒感越细,他们对于自己时间掌控感更强。映射到经验上,简单说就是:单位时间经验积累量=经验积累量/时间颗粒度,时间颗粒度需要切割的越来越细,持续加强对时间掌控力的同时,还要提升经验积累速度。如何提升经验积累速度,就是“活”的数量和质量,我们需要做好向上管理,在当前的平台上越做越大,越做越多,周围聚的人越多,活的总量(信息量)就越高。

          最近在读书的时候,发现书中很多点是在“验证”我脑海中市场若隐若现的想法,想想原因,可能是因为现在接触的信息量较大,当信息量大时,需要系统性的去总结,这个时候读书是提炼想法/交叉验证的好方法。因此信息量越大时,越需要读书(和作者或者和书中的内容交流)。

    管理

          最近开始系统性的读管理类的书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团队管理,带着几个人一起做项目,但是管理/激励的经验明显欠缺,需要在书中找灵感;2)向上管理,随着接触的面变广,越需要更多一手的,来自上司的信息交流,这部分对于个人成长有质的成长;3)企业管理下的个人管理,企业管理其实和个人管理有共通之处,我需要站在企业的角度去更多思考在寒冬和创业这两个环境下,如何才能为企业承担更多责任。

     1)团队管理  

          “我们已经进入到“个人时代结束,团队时代开始”的环境中,如果我们还是无法发挥组织的作用,依然需要依靠领导者个人的作用,那么我们就无法在今天的环境中求得生存” From《管理的常识》。在做现在的跨境社交电商项目的时候,竞品调研,需求分析,原型设计,开发团队评估,项目管理,UI输出修改意见等大部分都是我一个人输出,因为工作量太大,压力其实很大,时常担心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项目的达成时间和质量。后面会逐渐的把任务做分解,简单的会交给95后,涉及外部信息获取的会让团队的同学提供,逐步的可以抽出时间系统性的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和营销同学沟通社群时,大家有时会讨论质疑为什么现在还没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公开输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阿里系背景知道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性,另一部分原因是想把文化价值观尽快融入到团队管理中。今天在读《管理的常识》时找到了答案,这个困扰的错误之处在于我忽略了一个变量:企业的所在阶段和文化价值观的成因,对于创业阶段,能不能成功不取决于你又一个好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也不取决于是否拥有优秀的人才,而是取决于你的产品是不是过关,是的话创业就会成功。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发展通常历经企业家个性魅力(企业家文化)->团队个性魅力(团队文化)->企业个性魅力(企业文化)最终形成的社会个性魅力(竞争性文化),因此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是在实践中获取的。

    2)向上管理   

         之前跟师傅聊到向上管理时,我们共同感叹我们是很好的“向下管理者”,我们对接的开发和业务同学都很认可和喜欢,但是在向上管理层面,我们却不擅长利用上司的资源和时间。在《管理的常识》中,作者说:“一个人的管理对象其实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你的直接上司,因为管理需要资源,而资源的分配权力在你的上司手上,这也是由管理的特性决定的”。

          这点自己应该反思,现在公司的老板常年在世界各地出差,每次回杭州的时间本身就很短,争取聊工作的时间就更短了,很多时候是由第三者来流动。陈春花教授在书中提到,组织管理中最困难的是保持信息的流动,所以管理不好组织信息是组织失控的根本所在。组织信息的正式传递,组织信息的过滤,组织信息的发布,组织信息的沟通方式,组织信息的形成与控制都是由一个要素贯通,这个要素就是你与上司之间的信息流动,所以一定不要借第三者来流动。后续在利用上司资源和时间层面需有所改善。

    3)企业管理下的个人管理

           个人管理层面比较重要的还是时间管理和个人目标管理, “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合二为一”,个人目标必须向组织目标靠拢,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思考方式。

    网络

         《网络迷踪》中,女儿失踪,父亲利用社交网络和Google将已经宣告女儿死亡的结果反转为成功救回女儿。看完电影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果没有网络,女儿如果失踪,父亲是否还能推翻女警察并救回女儿,相信反转的概率几乎没有。互联网公司最有价值的应该是数据,对于PM,我认为首先应该建立起"业务即数据"的分析思维,其次是"数据即业务"的商业Sense。数据Sense后面单拎出来阐述。

           看到这,本文也接近了尾声,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每个点都是一个值得深挖的点,起始阶段先定义为跑马圈地,相信随着写的越多思考的越深入,信息交叉会越来越融会贯通,坚持并期待质变的发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天“的混沌状态121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gz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