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乡土中国》有感(一)

读《乡土中国》有感(一)

作者: 山有薇蕨 | 来源:发表于2022-08-30 10:50 被阅读0次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慢慢走的人倒成了穷途末路的囧样,消费主义消耗掉越来越多的安全感,我们虚无,焦虑,憔悴。学者为术不端,明星塌房不断,人与人之间的心门仿佛也被上了防盗锁,居住在对面的人却不相识,想去上前打招呼又会有搭讪的嫌疑,也许随着物质世界的丰富,这些是附带产生的必然之物吧,一切好像都在造一个华丽的梦。

最近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越来越明白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结构的本质,虽一知半解,也更看清楚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里面提到农村人之所以“土”,是跟我们几千年来的农业有关联,我们离不开土,甚至有的人移民到国外,都要试着在土里播撒种子期待它发芽开花结果,从不会想到其他用途,而乡村是一个相较封闭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甚至不需要语言  文字来沟通,我们对彼此的熟悉程度甚至可以用脚步声和音色来判断,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人敲门,门内问道:“是谁呀”?门外应答道:“我”。因此农村人的文化课程很不好,倒不是说农村人愚笨,而是根本用不上。

书中还提到一个概念是差序格局,中国人的社会结构是一个个自己私人关系所构成的,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圈子的中心,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西洋人的社会结构好比一捆一捆柴,每一捆界限分明,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把、扎,不会弄乱,而中国社会结构好比一个石子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圆点。这就是中国的差序格局。

由于中国社会结构是一个个私人关系连接的网,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道德,所以公和私的界限不那么分明,个人扫门前雪在西方是很正常的事,可在中国就会给邻居留下自私的印象。那么基于这种社会结构怎么建立一种社会秩序呢?从个人推出去的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孔子提出了“仁”的观念,仁的含义解释很多,比如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臣之间也用忠义连接,我们要在这几种关系来回切换,也难怪会有不同程度的“私”了。

仅仅看了二分之一,我便如得到一双慧眼,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想来真是如此,不得不由衷敬佩费孝通先生大家风范。读这么多书好像太没有用,可是我想最起码可以让我们在这万变的社会里寻到不变的法则,清醒的活着吧!

相关文章

  • 回归乡土社会

    回归乡土社会——读《乡土社会》有感内容提要:《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老先生研究中国基层社会传统的社会学著作,浓缩了中国...

  • 斌宝的:读《乡土中国》有感

    读《乡土中国》有感 新高一 **斌 最近读了乡土中国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和以前读过的书都有些不同,比起以前读的书...

  • 最浓人情味,最淡爱与自由

    ——读《乡土中国》有感 生于斯,长于斯,殁于斯,也许更好的诠释了乡土生活吧。因为农耕文明...

  • 乡土本色,中国情怀

    ——读《乡土中国》有感 最深奥的道理,往往只需要最简单、最朴实的语言,...

  • 读《乡土中国》 有感

    文/吴蔚 进入大学一学期以来,学院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不少书籍,许是因为自己生长在乡下,便对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乡土中国...

  • 读《乡土中国》有感

    阅读完一本书后有感而发而形成读后感,而《乡土中国》应该是迄今为止感触最多的一本了。大概是因为它的通俗,它的土气...

  • 读《乡土中国》有感

    初读《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只对先生所提观点一百个不赞同。先生在两篇文章中分别从“时间阻隔”和“空间阻隔”...

  • 读《乡土中国》有感

    梦回千年唐宋,凤池歌舞升平,烟波如画,悠悠古城,繁华醉今朝;拂袖金戈铁马,桥岸清水幽扬,春水汤汤,柳絮翻飞,流...

  • 读《乡土中国》有感

    作为一名社会学的学生,从进校到现在几乎每个老师都推荐过这本书,费老作为社会学的先驱者,对于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

  • 读《乡土中国》有感

    这段时间一直在看《乡土中国》这本书,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社会学和乡土文化概论相关方面的书,感触颇深。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乡土中国》有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hd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