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激情危险,小心持续燃烧——
《呼啸山庄》让人不急着读完,杨苡译本文字用法问题不少
@笑独行[述记]
2016年6月9日,出于很想近期即行赏读的考虑,同时受软精装封面和内页用纸的吸引,笔者在福州安泰中心新华图书城买了一本《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杨苡译本再版本(译林出版社插图本译林名著精选版,2011年9月二版,2015年9月九印),20元的定价尤其让人感觉物有所值。而笔者之所以会买杨苡译本,则是因为笔者大学在读时期曾买过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于1980年7月的杨苡译本初版本,那既是笔者最早购藏的一批外国文学名著中译本之一,也是笔者现存最早的外国文学名著中译本收藏,没有“之一”。
因着大学在读时期了解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和小说故事梗概,以及作家毛姆爵士(大学毕业后又加上伍尔夫夫人)对作者的评价,笔者对这个《呼啸山庄》中译本始终偏爱有加(虽然由于说不清楚的种种原因,笔者未能更早赏读这部享有绝对一流赞誉、让人感觉神秘奇特的英国古典文学名著)。
由译林出版社插图本译林名著精选版《呼啸山庄》杨苡所撰“再版后记”可知,《呼啸山庄》杨苡译本再版本乃初版于1990年8月,2011年9月二版始将精装改为软精装。软精装封面和内页用纸的观感、质感和手感(包括软封的哑光覆膜和厚度以及内页用纸的磨砂效果和厚度)都很好,笔者以为堪称“休闲中透着复古,熨贴中可感抚慰”。于是,大约两天后带着对书品的精致感受和对杨苡译本的美好感觉开始赏读《呼啸山庄》,一个关于十八世纪末叶英国偏远乡村两个古老世家的“罪与罚”、毁灭与涅槃的故事。
杨苡译本再版本翻到小说正文第一页,第一章的题头版画插图又进一步增强了笔者的精致感受,读完第一章,笔者开始深信这将是一场空前美好的读享之旅。读到第四章,笔者得知小说中这两个古老世家乃是有近亲结合的传统的,意识到自己正在读一部由近亲结合产出的一群主人公在一个几近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演绎的生活和命运历史。
读到第九章,凯瑟琳·恩萧与丁耐莉关于爱和婚姻以及选择的道白和对话让笔者既击节称赏又痛心疾首,同时意识到凯瑟琳基于爱欲激情和荒唐思维作出的荒谬选择就是“罪与罚”的根源与核心所在了。读到第十四章,笔者对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之间难驭难制、共振共鸣的爱欲激情已充分领教,深沉与炽烈如火山,极端与危险如地狱,同时对代表作者讲故事的“全能”女管家丁耐莉之心思细密与洞若观火极为感佩。在紧接着的第十五章中,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之间的爱欲激情达到了一个绝非常人所能企及的极致高潮,在笔者看来,这也是整部小说中最激荡人心、最销魂蚀骨的一章:
“……你会忘掉我吗?等我埋在土里的时候,你会快乐吗?二十年后你会不会说,‘那是凯瑟琳·恩萧的坟,很久以前我爱过她,而且为了失去她而难过;可是都过去了。那以后我又爱过好多人:我的孩子对于我可要比她亲多了;而且,到了死的时候,我不会因为我要去她那儿就高兴:我会很难过,因为我得离开他们了!’你会不会这么说呢,希刺克厉夫?”
饶于激情、为爱痴狂的凯瑟琳·恩萧只活了十九岁就撒手人寰了,谁能想到一个曾经“野蛮、顽强、自由”,被女管家认定为“健壮活泼”的女孩子的生命竟会如此脆弱和短暂!然后,随着凯瑟琳·恩萧这朵奇异瑰丽的“女人花”的过早凋谢,小说的上半部就在第十六章宣告终结了。从第十七章起,“异教徒”希刺克厉夫开始实施他酝酿已久的“地狱烈火”复仇计划,两个古老世家的毁灭命运就此拉开帷幕……
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由于6月中旬到8月中旬笔者一直忙于录入、整理、编订、撰写与读书、藏书和买书、淘书相关的新旧文稿,所以赏读《呼啸山庄》的进度很慢很慢,直到8月31日才最后读完这部共分三十四章、杨苡译本计约二十六七万字的英国古典文学名著,也就是说,断断续续读了大约八十天时间。不过,按照伍尔夫夫人的说法,《呼啸山庄》本身也是一部让人不急着读完的小说,因为“艾米莉是一位比夏洛蒂更伟大的诗人”,“她的内心有一股力量,要在一部作品中把那分裂的世界重新合为一体”。
事实上,笔者赏读《呼啸山庄》的感受大致是:前半部舍不得很快读完、后半部没信心很快读完。因为,小说中笔者最喜爱的人物乃是凯瑟琳·恩萧,最反感的人物乃是林惇·希刺克厉夫。所以,当赏读过程进入到后半部后,笔者最关心的其实就只是希刺克厉夫的下场和整个故事的结局了。那么,笔者赏读《呼啸山庄》的收获是什么呢?也许就是深深感受到持续燃烧、不可遏制的爱欲激情的创造与毁灭力量吧,爱欲激情既可以自福福人,也可以自祸祸人!所以,无论在何种意义上,我们都有必要告诫自己:爱欲激情危险,小心持续燃烧。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还注意到,小说中曾多次出现作者在其诗歌代表作《忆》和《歌》中都曾写到的丛生的“石南(一作石楠)”,最后,在希刺克厉夫、凯瑟琳·恩萧和埃德加·林惇的墓碑前,作为灵魂象征的飞蛾也是“在石南丛和兰铃花(一作钓钟柳)中扑飞”。——这是作者在悼念凯瑟琳·恩萧还是在悼念希刺克厉夫?在笔者看来,这毋宁说是作者在提前悼念自己吧!艾米莉·勃朗特自己也只活了三十岁,小说出版第二年她就追着凯瑟琳·恩萧的脚步去了。她是一个有超感能力的女诗人,不是吗?
艾米莉·勃朗特然而,不能不说的是,在整个赏读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诸多文字用法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从上半部的零星骚扰发展到下半部的持续困扰,不但完全抵消了笔者对这个“杨苡译本再版本”所拥有的精致感受,破坏了笔者对杨苡译本的美好感觉,也极大地妨害了笔者充分享受赏读《呼啸山庄》的乐趣。兹基于赏读进程概括记录附后,以提供同好书友参考,并提请专业人士关注。
因着“杨苡译本再版本”译文中存在诸多持续妨害赏读乐趣的文字用法问题,于是,在赏读过程中,笔者乃期望能从寄存在上海的旧家当里找出大学在读时期购藏的江苏人民版杨苡译本初版本,看看这个“杨苡译本再版本”是否跟它有什么不同之处。恰巧7月17日在上海逛复旦旧书店时遇见一本江苏人民版杨苡译本初版本,外观品相很不错而价格又不高(原价1.25元,只卖7.00元钱,甚至堪称非常难得),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经过抽样比照,笔者发现,将“待”写成“呆”、将“好象”写成“好像”、将“拚”写成“拼”等词汇字眼问题在杨苡译本初版本中倒是不存在的,同时,在杨苡译本初版本中,所有的“就像是”、“像……似的”、“长得像”的“像”字都写成“象”字。但除此以外的文字用法上的问题就基本上是初版本跟再版本并无二致了。这就意味着,这些文字用法上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由译者带来的而不是由出版社的编辑校对造成的(当然,其间也有极少数为失校所致)。
即使其间有极少数是再版本跟初版本不同的,那也是译者修订译文产生的问题。比如前面提及的当称“跟……没什么关系”而称“对……没什么关系”,笔者指的再版本第三十二章中的这么一句话:“我对你和你那臭架子,还有你那套戏弄人的鬼把戏都没什么关系!”这句话在初版本中本是:“我对你和你那臭架子没有什么可说的,还有你那套戏弄人的鬼把戏!”也就是说,初版本的这句话本来是没问题的,但再版本修订译文后,这句话就变得有问题了。说来这还不是“跟”字误作“对”的问题,而是“没什么关系”本来就应该是“没什么可说的”(译者把“没什么可说的”修订为“没什么关系”,却忘了连带与“没什么可说的”相对应的“对”字一并修订,这就让人莫名其妙了)。在笔者看来,译者将“没什么可说的”修订为“没什么关系”,实在是还不如不修订呢,又忘了同时修订“对”字,更是把一句本来很明白的话变得不知所云了!
同时,或者也能够说明一点问题的是,再版本第三十二章中有一句话含有“执拗的抑郁和怠情”这一词组,根据“怠情”与“抑郁”的并列关系,笔者还以为“情”字乃“惰”字之误,只是错了仍然解释得通而已,所以特意查核了一下,却没想到在初版本中,这个词也一样是“怠情”。
当然,无论杨苡译本在文字用法上存在怎样的问题,杨苡先生对于《呼啸山庄》在现代中国普通读者中的广泛流传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不仅因为她首先将小说名“Wuthering Height”译作《呼啸山庄》,也包括她把第一男主人公Heathcliff的名字和Earnshaw、Linton两个古老世家的姓氏分别译作希刺克厉夫和恩萧、林惇,让人感觉跟小说营造的氛围和故事发生的背景极为相称。
此外,初版本与再版本的不同还体现在内页版画插图的数量上,再版本连带第一章的题头版画插图仅有五幅,而初版本却有十五幅(而且在封面和书名页上还各有一幅版画,那就是十七幅了),只是初版本的内页版画插图因印刷原因而相对不如再版本鲜明清爽而已(初版本在装帧、印刷和用纸方面固然不可与再版本尤其是软精装再版本同日而语,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间,却也算是制作精良的了,尤其是书脊胶背之妥贴与锁线装订之紧致非常值得称道)。
在笔者看来,初版本有两个方面是比再版本做得更加到位和让人感觉更好的:一是在书名页和版权页后单面印刷了一幅出自作者兄长之手的作者侧面油画像;二是在版权页上标注了中译本翻译所据英文原版底本以及内页版画插图的来源和作者,即——“译自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世界古典名著丛书》(The World Classics)1950年版,书中木刻画插图选自美国Random House Publisher”《呼啸山庄》1943年版,均系Fritz Eichenberg所作。”
鉴于对杨苡译本的美好感觉已遭到诸多文字用法问题的无情破坏,笔者如今已不再坚持独尊杨苡译本,并且正期待着再去感受早在1986年11月即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印行初版的方平译本的译笔。
杨苡译本初版本【附录】
杨苡译本再版本存在的文字用法问题(基于赏读进程概括记录)
读到第二章,发现了一处标点疏误,同时有一处“好象”写成“好像”;读到第三章,发现一处“一件武器”称“一个武器”;读到第五章,发现“做”与“作”不分,完全相同的意义,一处用“做”,一处用“作”;读到第六章,发现一处听着有点别扭的用词“小伴子们”,意同“小伙伴们”,不知道是不是有方言是这么叫的,同时发现一处个人感觉更不好的将“待在那儿”的“待”写成“呆”(将“可是呢”的“呢”写成“哪”倒是可以理解)……笔者对书品的精致感受随之渐次受到损害。
读到第七章,发现第二处“好像”,同时发现“的”与“地”不分,“自顾自地”写成“自顾自的”;读到第八章,发现第二处“待”写成“呆”和第三处“好象”写成“好像”(“咕哝”写成“咕噜”倒是还能接受,也许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用法);读到第九章,发现“拚命”写成“拼命”(喔,“拚命”的“拚”如今好象已经允许写成“拼音”的“拼”了)、“搭理”称“答理”、“骚乱”称“骚扰”、“慢吞吞”称“慢腾腾”(这三个也算可以接受,估计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用法),同时发现第三处“待”写成“呆”……笔者对书品的精致感受于是进一步受到损害。
从第十章读到第十六章,先后发现一处“一只”猴子称“一个”猴子(小说中的动物量词多数好象还是用“一只”)、一处“却”误作“都”、一处“凌晨两点钟”误作“清晨两点钟”、一处当用“即使”而用“如果”、一处“表明”称“标明”、两处字间距有不当空格,见到五处“拚命”写成“拼命”、五处“待”写成“呆”、一处“搭理”称“答理”……笔者对书品的精致感受至此受损殆尽。
从第十七章起,随着以“待”写成“呆”、“好象”写成“好像”为代表的词汇字眼频繁出现,笔者遂开始感到不胜其烦以至忍无可忍。
与此同时,译文中还出现了少量明显是因表述斟酌不够或用词失当或有所遗漏而导致的语义不明、不够通顺、繁复累赘以至轻微语病症状,比如“这也足以是鼓励他开腔了”,“因为我所表现出那种卑贱的态度”,“只要上帝在我最后的苦痛时给我力量把他掐死”,“我倒会开心地看到这个所说的子嗣把他打回去”,“对于人的心灵深处能够盘算和隐藏报复心达好多年,而且一心要实现他的计划却毫无悔恨之念,这点使凯瑟琳大为惊奇”,“我不能想象做父亲的对待快死的儿子会像我后来知道的希刺克厉夫那样暴虐地、恶毒地对待他”,“我说我对这烦人的东西已经够累了”,“从那亲切的果树林中飘散在空气里有一种紫罗兰和香罗兰的香味”、“屋子里的人都在一个窗口不远的地方”;
还有当称“骚乱情形……上演”而称“骚乱情形……扮演”,当称“许下……承诺”而称“许下……保证”,当称“现出……表情”而称“现出……印象”,当称“能为……而……”而称“能为……而能……”,当用“你们”而用“您们”,当用“抗争”而用“挣扎”,当称“跟……没什么关系”而称“对……没什么关系”(加上“一把”钥匙、“一块”石头均称“一个”,“采取……措施”称“采用……措施”、当用“绝望”而用“失望”、“头……往后仰靠”称“头……往后抑靠”、“耍赖”称“撒赖”、“三支……歌”称“三只……歌”、“嗯”称“呃”、“怯懦”称“怯弱”、“自从”独用不带“以后”或“开始”、“能确定”称“准知道”、当用“地”而用“的”、“流连”称“留连”、“趁”称“乘”、“做”与“作”不分之类)等,以及因失校而造成的几处错字和一处不当空格。
(2016年8月31日至9月3日于榕城,2018年7月11日重订)
【《呼啸山庄》:爱欲激情危险,小心持续燃烧_述记:笑独行_凯迪社区>文化散论2016.09.03 19:5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