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往何处去?

作者: 行吟斯基 | 来源:发表于2019-05-22 20:47 被阅读0次
你往何处去?

刺客也有信条吗?

读了范润洁的议论文,我相信:有的。

范润洁的说服力来自哪里?或者说你要写篇议论文,谈论一个道理,让别人多少有点服气,你靠什么?弄出一个证据,后面缀上一串子所谓论据,就算是摆事实,讲道理了吗?也许,道理只有一句话,例子举了一大堆,还不能算论证。论,就是推论; 证,就是证明。推论,一步步按照逻辑往前推进,讲讲事情里边应有的逻辑关系,分析一番。证明,拿出证据来说明白,说明白的过程,也是分析。所以议论文,还是要使劲分析。而用文字来说道理,分析问题,今天的中学生最欠缺。

不过咱们当老师的先得问问自己:分析,体现为语言,是个啥样子?也就是说,分析要依赖一定的语言形式完成。不管你是不是批评我讲形式主义,我也必须说,对人类而言,再伟大的思想也必须呈现为语言形式。没有不栖居在语言形式里边儿的思想。语言是存在的家。没有思想的人不能称之为存在,只能说是像动物一样活着。活着并展示了思想,精神,灵魂,这个人才存在。可你的这种存在,用一种语言的方式呈现给这个世界。因此,议论的语言总是有他议论的模样。

虽然……,但是……。这儿的思想拐了弯了。

既使……,也……。无论……,都……。只要……,就……。放在这些语言格套里边儿的思想,都是有某种先决条件的。无条件也是一种条件。

曾经有个孩子跟我说,写议论文,分析不下去。我说你直戳戳提个论点,然后举个例子,你以为就完成了论证,结果让人读起来干巴巴的,插了半杆子就没劲儿了。你还得有点预见能力吧?你总得往深处推导吧?所以我给他出了三招:关键的地方,别忙着说出你的观点,先来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挤一挤眼睛,卖一卖关子,故意抛个媚眼让人猜,不光让不明白的人提起了精神,引起了他的注意,你还让你的语言流程掀起了波澜,曲径通幽处,最后装着你结论的那间禅房,才有深深的花木之葱郁芬芳啊。还有,该谈的道理都谈完了,舌头觉得发干了,没关系,咽口唾沫,润润喉咙,来他一句:如果不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你看,你不光是找出了反面来和已经正大光明提出的观点、理由、做法对比,也还用虚拟的方式,猜想了事情的其他可能,从而让你的论证更加严密。对比,总是最起码的论证手段。而假设虚拟,又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因此,教学生写议论文,有时候往往意味着让他们掌握一连串儿的语言套路。“套路”这个词很难听,但放在这儿,意指一连串人类千百年来推当证明的时候常常使用的关联词语。不教关联词,就等于不给学生议论的工具。我不详细举例了,大家可以参看一下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你要是抽取了其中所有的关联词,鲁迅也就谈不上论证犀利,观点鲜明了。

扯远了,兜回来:少年范润洁要论证刺客的信条,他做了哪些事儿?

范润洁不忙着去夸奖大刺客鉏麑,多么忠义,多么高尚,多么有担当。他从刺客谈起,谈他们的冷血,解剖他们的工具特征,感慨他们只是服从命令为天职。

接下来谈到赵盾上朝前的假寐,打动了刺客,范润洁就派遣他的两个“如果”上场了:如果小睡确实是因为上朝前还有一会儿工夫,如果这个行为打动了一个平常人,这都没什么。可这么个小小的举动打动了一个职业杀手,那就耐人寻味了:一是这个举动的确有极其感人的力量,一个是这个职业杀手心太软,太软太软——他骨子里天生就装着道义、良心这些东西。

接下来范润洁派上场的是选择关键词:是……,还是……?然后,又是两组“如果……”,中间还配上了“也许……”,“但……”,“可……”,“又……”,这一串又一串的论证装饰音,让一番分析细腻婉转,严密周合,把每个你的一般逻辑能够到达的旮旯拐角全都给翻腾了一遍。可他还不罢休,又开始用“是否”来发出让你从两个方面仔细考虑的问句。这就罢休了?没有,下面还有一个“况且”呢。这就罢休了?还没有,最后一段,还有八“也不个和“再不”联手,要说说杀手鉏麑干干脆脆自我担当的信条了。

请参看我们上过的《在马克思目前的讲话》,你可以感受得到,一个少年拥有了恩格斯那样的一套又一套的关联词,他的思维推进,拥有了多少令人欣喜的逻辑品格。要独立思考,要拥有批判性思维,要善于质疑发问,自己去辨析寻找,那就得拥有合乎理性的语言推导方式。范润洁用这样的语言推导方式,证明了刺客的信条——不光是按照刻板的命令去杀死一个人,而是怀揣一颗有忠义有良知的心,去完成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使命。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我们还可以参看侯沣辰的《信条》。很巧啊,他跟范润洁一样,也发现这儿的刺客是有信条的。这个杀手有艰难的自我反思和思辨过程。这个过程呈现为少年一连串的对人物内心世界纠结搏杀的推导分析。他的分析结果又有一番天地——刺客鉏麑的信条是“克己复礼”。我高兴极了:我们前些日子刚刚学过十来条《论语》呀。我固执着跟注释较劲儿:“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归仁焉。”这儿的“一日”,不是“一旦”,而就是“一天”这个最基本的意思。钱穆先生跟我看法一样:孔子认为“仁”这个东西并不难以达成——“易其事”。这个事儿人人能够做到——人人皆可为尧舜。因为,只要你个普通人有一天按照“克己复礼”的准则去做了,那就是全世界实现“仁”了。因此“克己复礼”体现为每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侯沣辰要解说鉏麑行为的根据,想到了“克己复礼”,让我很有成就感——我们传统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理念,变成了一个少年的思考理据,用得如此贴切,好。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薛雯丽用“天人交战”来指明史官董狐的两难处境。她要儿“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又“从历史记录者的角度看”,条理很清晰。更清晰的是她把董狐的良心分为两半:一半为职业道德,一半则是真正的是非心。分得明白透彻。谈到董狐对赵盾的看法,也是清清爽爽——“受害者”,“忠心耿耿却得不到君主的青睐,一心想要辅佐晋灵公却屡次遭到暗杀”。你看,把人内心交战的几个方面分清楚了,码子就点清了,分析就透彻了。再加上薛雯丽和那一支舒畅灵秀的笔,一路写下来,你就能读出少年的清隽和他们思想着的英气勃勃。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王梦婕简直是在用写推理小说的思路写议论文——她一开始就不相信赵盾真的是被动挨打可怜兮兮的受迫害的对象。她一开头就假定有人会质问,处在赵盾那么个尴尬的地位上,怎么办?模拟常人口吻说:“逃呗,还能怎么办?”能写这样的句子该是多么从容啊。这说明拿着笔的少年是胸有成竹的,是有一套自己成系统的想法的,是看穿了整个文本的,尤其是看穿了赵盾的小子貌似受迫害者的那副委屈嘴脸后面藏着的大主意的。所以她不着急,要跟读者调侃一下,要引导读者故意往歪处想一想,要先山回,然后水再转。这样文章就通透了,有可以歇脚的、喘气的、转环的空间了。就有趣味了。中学生写作文,文辞紧紧巴巴,语气踉踉跄跄,涩,难,不舒展,背后的根子,是没有用脑子,是没跟老师好好听课,是听课的时候没思考,或者说就是因为老师没引导着他把文章前前后后安置的那些内容、那些特别的用词和句子搞明白。教师自己的文本没解透,学生那儿就是一笔糊涂账,也就不会关注到文章本身使用微妙的那些字眼儿,辞采,或者佳句。教师没有引导的学生弄明白作者体现在具体安排的语句里边儿的匠心,学生的思维就不通透,他拿起笔来,当然就感到苦,就没话说,更不要说荡开来纵横自如地说自己的话。王梦婕读赵盾,早已有自己的一套理解——这个人对自己的处境明白得:“退,是万丈深渊; 进,是无间地狱。”这个对偶句写得多棒!这个人指挥若定,这个人早就看不上晋灵公这么个小混混了,这个人眼睁睁看着他往暴虐的路上越奔越远,这个人知道他会派刺客来。这个人去赴宴,也带了个高大威武的武士提弥明。这个人知道他的道德感染力在灵辄心目中的地位。就是这个人,亲自安排了赵穿去干掉了晋灵公,最后算计着让自己来主持大局。看似冤枉,实则深沉。表面上步步退让,一再被动挨打,实际上早就画好了蓝图,就待一步步实现。

哈哈,她这么想赵盾!她有根据——赵盾一次次侥幸逃过魔掌,怎么回回都那么幸运呢?不成,左丘明记的这些事儿巧合也太多了。肯定是赵盾亲手安排了一切。因为这番肯定,你看她的文笔,挥洒自如,收放有度,纵控变化,一任己心。而且合情合理,头头是道。多么自信——少年的自信,推论的自信。这就是思想的魅力啊。写作得趣,就是这个味道。我相信梁启超先生当年写《少年中国说》的时候,指的就是这种拥有了自己思想自信而挥斥方遒的少年模样。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王文玉开口就把自己放了进去:“如果我是灵辄……”开腔就有力量——任何把自己放进去的文章就有力量。放进去怎么样?她替灵辄找倒戈叛君王、临阵助恩人的行为寻找依据,哗哗哗一串子排比句,写攒劲了:是胡作非为不行君道的晋灵公让灵辄变成了奴隶,饿得倒在路边奄奄一息,不能与母亲团聚尽孝道,得到一点吃的还要省出一半留给母亲。这些排比句我太喜欢了,因为少年看出来灵辄临阵叛变需要合情合理,而这些情和理,文本里边儿其实已有充分的交代。怕就怕我们的老师又一味地去搞什么“知人论事”,而忘记了引导少年在文本的自足框架里,去寻找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历史背景和氛围。一个文本让人读不懂,读不足,需要外在的一大堆资料帮忙,那还算什么经典文本。可你看,左丘明的经典文本帮了王文玉多大的忙啊。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吕子睿的题目有气度——《何为宰相》。他要谈的是赵盾的处境。他先解释自己的题目,确定了赵盾正卿那样的高位,跟后来的宰相差不多。这好像是闲笔。那你看看全文就明白了,他是要强调“宰相”这两个字的意味。为什么?他拉来王莽、赵匡胤等人为例,表明赵盾已经是职高盖主,有了嫌疑,所以不能不一步一步地退让,到最后选择了逃亡。然后少年的笔一翻:正是能够这样对一位王八蛋君主一忍再忍,一让再让,最后终于等来了局势的全面改观,这么大气度和肚量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宰相啊!看看吧,这个布局自己小文章的少年,也有点儿宰相的格局呢。他跟王梦婕完全是两样:他推断赵盾的忍让,来自他的宰相气度。这样推断,也说服了我,而且让我对赵盾有了新的看法——原来他也是个诸葛亮、张九龄或者吕蒙正啊。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王丹谈鉏麑的忠信选择,寻到了经典上的根据——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呀。别小看这么一句引用,很多时候你就是着急:为什么全班同学都把我们学过的东西忘掉了呀。好,王丹站出来,拈出了或者说是替我们说出了最要命的那一句话,一下子释放了我们的议论快感。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张昊,赵琳,何永强,你们用舍得、无奈来写鉏麑的处境,两难纠结和内心冲突都展现得很不错。但和很多很多同学一样,如果你们能够特别注意一下这个人最后选择了自杀,用自己对不起自己的方法来解决内心的纠纷,这一份高贵人格的内涵如果能联系自身思考一下,你的文章就会有分量了。

说到底,还是要进入历史人物的内心去体验他的处境,去推断他的那个处境对一个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来讲,情也罢,理也好,到底意味着什么。相信我们会用这样的体验与推断,渐渐培植起自己选择的能力。所以咱们写这样一篇作文,其实是在帮着自己长大,对不对?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我的床单接住了窗口的太阳

正在校门外

被锁在舒适的家里

我的瞌睡虫

在最要命的数学课上

一点点爬上了我脆弱的眼皮

我该怎么办

睡,还是不睡

老师

请给我一道万能的公式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

相关文章

  • 你往何处去?——我读《你往何处去》

    事实上,不到五天,我就看完了全书。因为显克微支高超的细节描写和华丽的语言以及扑面而来的极强的场面感。几天后...

  • 你往何处去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探索的历史,探索宇宙,探索人类自身。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活着?我最终要往哪里去?这些...

  • 你往何处去

    室友向我吐槽:“你知道吗,XX学校又有人靠裙带关系胡作非为,为了自己能拿优秀称号,直接改学校规则。” 食堂打饭阿姨...

  • 你往何处去

    你往何处去?你向何处去?大概都是一本外国小说的译名。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我喜欢这个名字。 在我看来,人生就像是一场...

  • 你往何处去

    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蒂诺充满艺术气质。宗教和艺术的电影主题,无处不在的隐喻,散文般的镜头语言,再加上隐晦又充满深意...

  • 你往何处去

    江南烟雨 我怕那柳条承载不住 十里长亭 我害怕那伞下的澄明 湖边,是风是雨 是湿淋淋的感觉 我走了出来 世界好新,...

  • 你往何处去?

    来京整整三年。 不得不说刚到京时那种开启人生新阶段的感觉,如同挥斥方遒,所有的都是新的,所有的都是从前所不可能...

  • 你往何处去?

    刺客也有信条吗? 读了范润洁的议论文,我相信:有的。 范润洁的说服力来自哪里?或者说你要写篇议论文,谈论一个道理,...

  • 你往何处去

    在那个阳光透过树梢的午后,彼得由一个孩子带路匆匆向前赶,他要离开。他一定要离开罗马城,因为尼禄疯了。那里的斗兽场狮...

  • 《你往何处去》有感

    你往何处去? 因为这本书,知道了“亨利克.显克微支”,第一位以长篇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出身于波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往何处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jp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