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访时间:2018.5.15-5.16)

时间飞逝,还在感叹着生命的无常和短暂。才发现许多的事物早已如窗外的风景嗖的飞过,连一点印记都没有留下。
于是,开启了我对于世界探索进行记录的初衷。它不像一般的游记,却像在不同的时空,随着语言和图画的描述,和我一起穿越到那里,彼此见证此时、此景、此情。
准备好了吗?时空隧道已然开启.......

驱车前往滇南小城,远离高速公路的便捷,却行驶在蜿蜒迤逦的道路上,和风习习,温暖的吹在心中,探索着历史的脚步,一步步向着建水出发。
建水:位于昆明南部约220公里,始建于唐元和年间的南诏政权,明代成立临安府。

首先进入到眼帘的便是古城门啦,而穿越之旅就此而展开。

明朝洪武年间,建水南北西三座城楼均毁于战火,唯有东门:朝阳楼,至今近600年历史,仍旧巍然屹立。
夕阳西下,这座著名的历史城门和当地的居民已融为一体,静静的守候和包容着那些坐在城楼根儿下的人,打牌、聊天、贩卖吆喝,历史的长河跌宕最终成为市井的一景,而它就如一位慈祥的老者,欣慰却坚定的守护着.....
穿过城门走入古城,现代气息浓厚。接地气的开始觅食行为。在建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出的道理。一道道特色美食、一个个当地小吃,让人不禁觉得人杰地灵也就不过如此。


烧豆腐这道小吃远近闻名,而它却早在清代中后期就享有盛名。而最让建水烧豆腐成为名小吃的根源,就在于点豆腐的水上。
据说,建水人民制作豆腐的时候,都是去到城西的大板井打水,作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必须。


古井于元初开凿,明代建成,由六块石板镶嵌,井口直径3米。



是的,你没有看错。那么多玲琅满目、应接不暇的小吃中,有个词语出镜率特别高:草芽。
这个只有在建水才能吃到的新鲜植物,鲜香多汁,就长在建水的城边地头,每天新鲜采摘,于是形成了独有的一道饮食风景线。
酣畅淋漓的大快朵颐之后,在古城的探索重点到了。这就是要去那建水文庙一探究竟。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114亩,建筑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





建水的文庙按照山东曲阜孔庙的布局而建,共分六进院落。
1、太和元气坊—孔子圣像—泮池
2、礼门—义路坊—鸢飞鱼跃—洙泗渊源坊
3、德配天地坊—道冠古今坊—贤关近仰坊—圣域由兹坊—东西碑廊—棂星门
4、文昌阁、魁星阁—杏坛—名官祠、乡贤祠
5、大成门—东西两耳—先师庙—东西碑亭
6、崇圣祠—临安府学—二贤祠—元江府学
参观完文庙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文庙会建在这样一个遥远而偏僻的南方小城。总结后,往三方面来解释初步可以解释的通。
1、政治因素:元朝时,忽必烈率蒙古军灭大理国后,为加强对滇南地区的控制,设临安广西道宣抚司于建水,在此建文庙、办庙学,开启了中原文化和边地文化交流帷幕。
2、经济因素:明代初期,建水除军屯外,还有大量汉族移民入滇屯田,带来了先进技术、兴修水利,故而那个时候被称为“金临安”。
3、文化因素:这是封建统治者大力推崇儒家思想,文庙作为推崇这一思想的载体,不仅数十次得到政府的维修保护,使得文庙越改越大。
在文庙的旁边就是非常出名的建水一中,安静一隅,听到旁边传来的朗朗读书声,不免觉得游走在其中,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在古城找一家客栈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便开启了历史车轮的跟进模式。





从建水开往团山的小火车俨然已经成了当地必不可少的旅游线路,单从铁路本身就具有探寻的意义和价值。
这是一条米轨铁路,由1915年新建的寸轨铁路发展而来,而它也是中国的第一条民营铁路。
沿途的风光漂亮且值得珍惜,每一个站点都驻足停留,惬意中却不失浪漫。


双龙桥又被称为“双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因塌冲河和泸江河的两河犹如双龙蜿蜒曲折,有一桥镇锁双龙之意。它建于清朝乾隆和道光年间,又被称为“滇南大观楼”。




火车的终点站到了:团山古民居建筑。
团山古民居建筑,入选2006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又被称为“云南楼兰古城”。



来到团山那就不得不看张家花园。作为团山古民居的主要居住者,老家从江西远迁于此的张姓大户,可曾想过几百年后的今天,老宅风貌尚存,可早就人去楼空不复当年辉煌之景象。一生如白驹过隙,历史自主沉浮。
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奔走,却忘了当初为何而出发。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没毛病。而带点什么回去做点纪念,或者留点念想?


不得不说,建水紫陶确实是可以作为当地伴手礼的首选。人工开窑、世代相传制陶工艺,每个陶器都会呼吸。在汽锅中烹饪出的汽锅鸡,堪称一绝,滇菜中的极上品。
临安的穿越之旅最后以汽锅的人肉带回而暂告一个段落。在历史间游走,不断的更新信息,这才明白,其实旅游的本意更应该寻古而知今。
一段足迹一旦被赋予了文化的气息,那么它的生命力一定生生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