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小博的作业中,有一个课外阅读理解,安徒生的童话《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
说实话,我也没读过,也蛮感兴趣的,于是,我叫他读给我听。
可是,他不肯读,只是自己看。过会儿,他说看好了。
讲的啥呢?
我就大概说说吧!他三言两语的,就把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完了,说老头子用马换一头牛,用牛换一头羊,又用羊换鹅、换鸡、最后换了一堆烂苹果。
我觉得奇怪,这啥故事?我就自己看了一遍。
一对老人生活在穷苦的乡下,唯一的财产就是一匹漂亮的骏马,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老头子牵着他的马去集市上换些对他们更有用的东西。
但是应该换些什么东西呢?“老头子,你做的事总不会错的啊!快去吧。”老太婆说。于是她替他裹好围巾,她把它打成一个双蝴蝶结,然后她用她的手掌心把他的帽子擦了几下,同时在他温暖的嘴上来了一个吻。
路上有一个人赶着一只母牛走来,“它一定能产出最好的奶!”于是他们就换了。不一会儿他赶上了一个赶羊的人。这是一只非常健壮的羊,毛也好。赶羊人当然愿意换!在一个横栅栏旁边他又看到一只大鹅。“我的老女人早就希望有一只鹅!"所以他就换了只鹅。走着走着,在路边的农舍里,他又看见了一只鸡,“一只鸡总会自己找到一些麦粒,自己养活自己的。”于是这只鸡又属于他了。天气很热,他想吃点东西,就来到酒馆,一个伙计背了一袋子烂苹果,老头想,老太婆最喜欢苹果了,于是就把鸡换成了一袋子烂苹果。
酒馆里有两个英国人,老有钱了,当他们知道老头用一匹骏马换了一袋子烂苹果,乐的不行就说他老婆肯定会胖削他一顿,而老头说非但不会,他还会得到一个吻。
于是他们赌了一斗金币。老头和英国人回到家,给老太婆讲马变成烂苹果的经过。每讲到一笔交易,老太婆就惊呼表示赞同。比如:啊,我们有牛奶喝了;啊,我们可以有鹅肉吃喽!啊,鸡会生蛋,蛋可以孵小鸡,那么我们将要有一大群小鸡喽!当她得知最后是一袋子烂苹果时:她激动异常:“现在我非得给你一个吻不可,谢谢你,老头子,我的好丈夫!我们这地什么都不长,我和吝啬的邻居借一个她斗说不,现在我可以给她十个,而我还有一袋子苹果呢!”随后她又说:“我就知道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
“我喜欢看这幅情景!”那两个英国人齐声说。“老是走下坡路,而却老是快乐。还有最爱的人赞赏,这件事本身就值钱。”所以他们就付给这个种田人一斗金子。于是老太婆因为这一个吻和一句话得到一斗金子。是的,如果一个太太相信自己丈夫是世上最聪明的人和承认他所做的事总是对的,她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
我问小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他说不出,他觉得一匹马换一堆烂苹果不合算。
对于这个明显违背常理的交换还得到老奶奶的无尽赞美,要他理解其中的道理,我也底气不足。
我就这么说了,我认为啊,老奶奶也是知道这交换是不合算的,但是既然都换好了,就不要生气指责了,开开心心地接受就好了。你看,因为开心的接受,她还因此得到奖赏的金币了呢!
比如婆阿下雨天来接你,带伞了而没有下雨,你就不要怪我了,嫌麻烦多拿一把伞,你这么想,嘿,老天看见我们带伞害怕了,就不敢下雨了;我没带伞但下雨了,也不要怪东怪西的,因为已经不能改变了么,我们就加快速度或者躲一阵,看看雨景。
他知道我在婉转批评他,还是要嘴硬,说一些不中听的话,那淋了雨,你负责?我不是要感冒吗?感冒了就不能上学……(好像多爱上学似的)。
我对自己说,控制情绪,忽略他的扎心,要接纳、等待,他就是这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每次机会循循善诱,引导渗透,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后交给时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42265/caf8f78847de9e7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