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天津方言发音源自安徽,这个结论到底是怎么来的?
原创: 何玉新 [天津往事](javascript:void(0);) 2017-11-01
耐人、褶咧、走几、凿巴、固秋、得楞、尼了、脖葛儿、螃开、鞋塔拉、玻璃盖、二八八……这些都是天津人最熟悉的天津话。但是,这些天津话究竟是从何而来?
答案来了:专家发现,天津方言母语区的“根”,就在安徽淮北,以固镇、宿州和蒙城这个三角区,四界范围大致是江苏徐州市以南、淮南市以北、涡阳县以东、五河泗县灵璧三县以西。
image天津专家在安徽凤阳为天津话寻根
天津话的“根”,是如何考证出来的?80年代,一直研究天津“方言岛”现象的天津文史学者李世瑜(已故),在天津偶然看了一场凤阳杂技团的表演,发现报幕员的口音很像天津话,他又去后台和演员聊天,觉得发音更像了。
这个发现让李世瑜如获至宝。他立即自费启程奔赴安徽凤阳。火车快到固镇时,车上两个小伙子吵起来,一口天津话。李世瑜上前劝阻:“都是老乡,出门在外不容易,互相歉让点儿呗……”小伙子不领情:“嘛出门在外?我揍似本地银!”李世瑜蒙了,问小伙子:“你是固镇的?”小伙子没好气:“没错!嫩么地了?”李世瑜心想,这算行了。
车停固镇,李世瑜直接下了火车。在火车站广场,他找了一个茶摊坐下,与老掌柜聊天,竟被对方误认为是固镇人。李世瑜喜出望外,原来他苦苦为天津方言寻根多年踏破铁鞋无觅处,现在竟然得来全不费功夫!
image研究天津方言的开拓者李世瑜先生
在李世瑜之后,天津专家学者又多次到安徽淮北考察,最终把天津方言的根确定在固镇、宿州和蒙城——这个三角区。
当地除了与天津方言在语音上比较接近之外,一些词汇也有近似之处。比如,天津人管鲤鱼叫“拐子”,当地人叫“鲤鱼拐子”;天津人管油条叫“馃子”,当地人叫“油馃子”;当地人不说“粥”而说“稀饭”,不说“红薯”而说“山芋”,都和天津差不多。
天津话为什么会出自固镇、宿州和蒙城?其语音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承而来的?这个历史脉络其实很清晰,就是燕王扫北。
image永乐大帝
朱元璋四子朱棣屡建战功,朱元璋担心他会篡位,所以干脆封他为燕王,命他到北平(今北京)戍边,同时拨给他一批老弱病残的军兵,这批军兵恰好大多数来自淮北。
朱元璋驾崩后,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登上皇位。1399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从北平发兵,与朱允炆争夺皇位,率兵从直沽渡河南下。后燕王夺权成为永乐大帝,迁都北京。这个直沽就是现在的天津。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亲自在直沽设卫、筑城,并赐地名“天津”,意为“天子经由之渡口”。
天津卫分为左中右三卫,共有驻军16800人,是全国最大的卫。其中来自安徽的军官有84人,来自江苏的军官有56人,且都是皖北和苏北人。由此可见,皖北和苏北籍的军兵及家属也占大多数,其人数大大超过直沽的原住民。这些军兵及家属就成了天津最早的一批移民。他们实行军事建制聚居,邻里相望,相对牢固的“方言岛”悄然形成。这种军旅生活也影响到天津的地域文化,天津人豪爽直率、爱憎分明、见义勇为的性格也由此而来。
image相声老艺人是天津话的代言人
当然,天津话无论词汇还是语音肯定不仅仅全部来自安徽淮北。经过600多年的发展,天津话融合了满语、蒙古语、英语、俄语、日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方言。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因为一些影视剧中反面人物说天津话,导致天津话很无辜地被误解和矮化,年轻人认为天津话土,说天津话的人文化层次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恪守着天津话,文化水平高的人放弃了天津话。
随着时代发展,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从《没事儿偷着乐》里冯巩扮演的张大民、《武林外传》里的捕快燕小六,到杨议编导的“杨光系列剧”,逐步扭转了以往影视剧中说天津话的人物的负面形象,天津方言成为淳朴、明快、幽默的城市文化符号。
image image image冯巩《没事偷着乐》把张大民变成了天津人
天津话不好学,像姜昆、李金斗这样的相声演员,学说的天津话发音也不怎么对。天津方言简短迅捷,嘎嘣脆,外人听来就有一种天生的幽默效果。
有人误以为天津话有齿音字,天津人大舌头,其实不对。比如“吃”,在天津话里就不用齿音字,天津人不说“ci”。天津人过去管“上学”叫“上xiao”,但是没有“xiao校”这个词。高英培的相声也有很好的例子,比如“得啦,嘛艺术,你们那玩儿有嘛啊,俩人站那一白活不就完了嘛!”“你别打嚓了”,他没有齿音字;“可赶上这拨儿了”“这人真哏儿”,发音是“这”,不是“介”。
image image《杨光》系列是新天津话的典范
天津话并非与文化绝缘。过去南开学校的创办人张伯苓先生就是一嘴天津话,像梅贻琦、赵元任、李叔同、曹禺、黄佐临、焦菊隐等大师级的人物,都是天津生天津长,肯定也都有说天津话的阶段,甚至可能一直说天津话。
实际上天津话也在逐步向普通话靠拢。从20世纪初开始,天津话的语音逐渐变化,在“老派天津话”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派天津话”。随着老城里、南市等居住区的拆迁,外来人口增加,很多天津话的老词语在慢慢流失,一些幽默、淳朴、生动的老天津话,年轻人都已不大会讲。老辈人常说的形容词、感叹词都不怎么用了,像洋火、清酱这类词也很少再用。其实天津话特别有意思,有艺术感染力,保卫天津话,也是对600年前天津城市的开拓者们的一个交代,一种延续。
image天津话的又一位经典代言人高英培先生
imag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