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一个人长期用负向的信念催眠自己,以受害者自居,便很容易陷入到与父母的对抗、与命运对抗的痛苦当中。
唯一的解脱办法,就是臣服命运,放下对完美原生家庭的执念,把能量都收回到自我成长上。
2
结婚也好、生孩子也罢,人这一辈子始终是跟自己相处。
3
亲密关系的最终都是一个人的路。
你的伴侣是来帮助你修行、帮助你成长的。
当你能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去看待亲密关系中令你痛苦的部分时,你才会发现谁才是你生命真正的主角,进而看见人生新的可能性。
4
自己的人生就该自己定,因为我们才是自己人生的第一责任人。
5
人生这条路,他人只是观众,有观众就会有不同的声音,但往前走的只有自己。
6
我们必须承认,当内心力量不够强也不够笃定时,确实会受到外界声音的影响。而旁观可以让我们专心发展自己的力量。
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选择用“旁观”的视角去看待一切。答案,就在一念之间水落石出。
当内心越来越笃定、目标越来越清晰,真正属于你的人生,便会徐徐开启。
7
每个人看待自己人生的视角都不一样。
有人是“局内人”,只沉浸在自己的生活里,尽情去感受那些酸甜苦辣、悲欢喜乐,但容易过于沉浸被人与事消耗。
有人是“旁观者”,没那么多情感的饱满体验,却清醒凛冽,一心向着自己人生的目的地狂奔。
人生无对错,选择全凭心。
不过时不时转换视角,能为我们打开挣脱困境的思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建立“旁观者”心态,它是一个探索自我,看见内心的过程。
8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余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