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儿童天性

作者: 晴雨yu的晴 | 来源:发表于2017-03-10 11:08 被阅读116次

我想无论是白板说、性善论或是原罪说,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说是为了给儿童天性一个学术上的定义。

理论观点上的相异,不代表任何一方的见解占了上风,也不意味着此刻双方较量的天平倾倒在某一边。

漫谈—儿童天性
这些相佐的理念,都是在思想碰撞中应运而生,没有绝对正确,只有相对动态的思想碰撞结晶。

眼下,自己可能也要陈述一些尚且稚嫩的观点,听来或许可笑、不成系统,更可能会和多数人意见有着较大出入。

但这确是自己需要通过一个途径所要抒解的一部分,因而书面的表达会成为一个很是不错的媒介。

儿童的天性,不可概而论之。

总是希望用着一些具有相对说服力的实例来证明自己尚且站不住脚的观点。

儿童,在我的认知里应该是纯善与邪恶的结合体。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的生长环境中,其天性或许呈现出一个相对动态的稳定。

当他从感知机能低弱的婴幼儿慢慢长成稍有行动力的孩子,他会不自觉的展现出肆意而为的端倪。

漫谈—儿童天性

如若家里有着这般年龄大的孩子,你会发现他对着积木、拼图等益智玩具时常展现出非一般的感情。

显然,他很喜欢这种不断更正思路并且拥有意外发现的手头活动。随之,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在这种脑力思维中乐此不疲。

或者可以说是他们对于通过自己努力所完成的作品有着很大的期待,想来孩子所能考虑到的东西真的很有限。

在完成一件倾注自己意志的作品之前,孩子无疑是抱有莫大期许的。

但,在他完成心心念念的作品后。孩子却会发现自己一直引以为目标的东西不见了,于是,他开始陷入一轮新的惶乱中。

疯狂的质疑,在尚为欠缺的现实认知下,他是无法感知到自己此刻的发泄到底有着何种意义。单纯的觉得,有人将他想要的东西变了一个模样。

无赖般的将先前完成了的积木拼图一股脑儿的全部,然后是各种叫喊。更糟糕的,那原先时而隐现的烦躁不悦逐渐扩大到对周遭环境的莫名仇视。

漫谈—儿童天性

是的,他开始破坏。

不顾旁人的眼光,以打滚、咆哮、磕碰各种在孩子看来可以借着撒泼的方式去慰藉他们内心极度狂躁不满的因素。

以这种带有暴力性质的行为去宣泄现实与想象距离的不满,可见孩子天性里或多或少还是有些邪恶因子。

可能孩子生来自带某种邪恶属性,他们惯于用胡闹的行为方式去取得关注。时常,在想又是什么让他产生了一种不稳固的安全感?

邪恶的小小因子慢慢累加,在某个问题上突然延展开来,演变成孩子的一场闹剧,心累大都是剧幕的收场。

当然了,邪恶因子绝不会成为他意志里唯一的支撑。孩子,承袭着古久以来的儒家血缘,这一点至少在历史的考证上是毋庸置疑的。

漫谈—儿童天性
正如儒家思想的内核一般,儿童纯善仁爱的亲缘属性大概也是不能够轻易否定的。

时常和妈妈走在路边的孩子,总是会不自觉的看向周围的鸟儿或是花草之类的。虽然他们还未发育完全,有些基础情感还是一分不少的摆在那里,只待有些事情去触碰那些自带的善意。

一只受伤的鸟儿、一条跛脚的狗狗又或者是一个失落的同龄者都会在某个瞬间触动到孩子脆弱敏感的神经,也许悲悯的体悟对于孩子来说仍是不自知的,不可否认,孩子在那光景中所表现出的微微痛惜是无法掩饰的。

他有情绪,有感知,但只是还不健全而已。儿童体内有关纯善的因子,在很多个不经意间会常常跳脱机理上的局限,浮于外显的行动间。

漫谈—儿童天性

在儿童生长内容逐渐丰富的过程中,通透的善良会由开始的嫩粉色渐变成红润的丰泽,就像一个孩子从婴儿时期到正常体格的幼儿一样。

又或者从一开始,纯善就是那昂首的麦穗,当生命内容渐渐填充,同时也酿就了一份醇厚的滋养。

始终坚信,有纯善、有狭私;会邪恶、会向阳都是附着在儿童身上的属性。

我们不能够用绝对静止的眼光去评判一个多维度的个体,毕竟太多的苛求也不是什么过于正面的好事儿。

漫谈—儿童天性

因而,纯善向阳与邪恶狭私在儿童身心内部是共同存在的,无所谓什么绝对的行为对立。

我们所欠缺的亦不过是如何正确引导儿童走出狭私邪恶的方法,耐心、常识、坚持、技巧和怀柔之法可能在某些层面上会辅助到儿童日常的身心发展。

至此,有关儿童天性课题后的标点仍是省略号,未完待续的探索才是更具学术魅力的进阶深化。

当然了,句号,想来是断不能加注其后的。

相关文章

  • 漫谈—儿童天性

    我想无论是白板说、性善论或是原罪说,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说是为了给儿童天性一个学术上的定义。 理论观点上的相异,不代...

  • 儿童天性

    儿童的天性是什么?是玩耍是情绪的反复、是好问、还是对父母有种与生俱来的依赖感?答案没有唯一,其实以上提到的这...

  • 儿童的天性

    1.记忆力旺盛,理解力不足。 2.最擅长模仿。 3.因为他理解力不足,所以知识对于他而言没有难易之分。因为他什么都...

  • 儿童的天性

    儿童的天性真是可爱! 小朋友近来爱听《三国演义》,最喜欢赵云。在家里,拿根银色的细棍当赵云使的“亮银枪”,天天“驾...

  • 儿童的天性

    儿童的天性 是儿童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是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儿童的天性 是好奇、是想象 是一个又一个没完没了、稀...

  • 儿童的天性

    近日和小朋友们日日相处,发现初次见面时,孩子们非常腼腆,上课也规规矩矩,一起学习了十天后,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孩子...

  • 怎么判天性?

    怎么判天性? 天性判定分为成人和儿童两种。 [if !supportLists]1、[endif]成人判天性。 成...

  • 让孩子在游戏中过一把当“老师”的瘾

    陈望道说:“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 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如何利用这种天性,让孩...

  • 《你好,寒假!》

    学生好素养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润出来的。教育需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和成长规律。儿童的天性是什么?他们的第一天性就是...

  • 何为儿童经典教育?

    经典教育即顺着儿童天性,运用潜意识教育原理对儿童进了国学经典熏陶的圣贤教育! 儿童的天性 1.记忆力旺盛,理解力不...

网友评论

  • 乔伊月:孩子出生时是一张白纸,当然你说有些遗传也是有的,保不齐胎教也是一方面呢,毕竟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是能感知很多东西的。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你所不理解的一切行为追溯根源都可以在父母或者亲近的人身上找到根源,破坏的原因:有的是想引起关注(无论好事坏事只要关注就可以)有的是想发泄自己的情绪 ,有的觉得好玩,当然年纪幼小的孩子可能还不懂得大人所认为的对和错,所以可能贪玩好奇新鲜比较多,大一点的幼儿懂得是非对错以后再破坏那就另当别论了。
  • 安心的离歌: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
    晴雨yu的晴: @安心的离歌 他们生命最初的小世界,需要我们毫无保留的接纳🌺
  • 量子哥:人的情感世界,在幼少期表现的无序,纯真,率直。
    是教育把几大智商和理性,逐渐把人得行为理顺。
    然而情感世界逐渐归结于情商门下 。就象女人,如水,其实她在这方面强于男人。
    人得成功离不开这方面内容,否则不得理解多变的人心。
    晴雨yu的晴: @量子哥 我这个小文章专业性一般般啦,就是想到了就写一点😊
    量子哥: @量子哥 受你写得文章启发。
    晴雨yu的晴: @量子哥 厉害了,好专业的感觉😊
  • 心与物语:感觉好专业:+1::+1:
    晴雨yu的晴: @心与物语 相信我,那是错觉,我还很小呢。
  • 红叶竹马:这里写写我的一点看法。你有自己的观察,很好,这就比那些空的理论要好。我觉得孩子做这些都出自天性,也就是我那篇文章中提到的自然性,如果没有社会,也就没有善恶这一说。就像老虎吃羊,虽然觉得残忍,也不能用善恶定义。孩子的状态正是如此。孩子是白板吗?相对成人来说是的,但它也有它自己的模式。所谓根器不同,不同的人的差异性,导致了他能装的思想不同。在这里我可以提出容器说。不同的容器承载不同的形状。所以孩子非善非恶,但却有向善向恶的可能性。善恶,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定比例。另外,学好难,学坏容易,为什么?我们可以认为,善向着秩序、节制,因而更难。也可以证明社会性的东西是要压抑人的自然性的。
    晴雨yu的晴: @红叶竹马 确实,就像告子的无善无恶论 ,但儿童却有着很多的发展可能。儿童的天性不是单一的,也许还是需要跳出误区,接触更多的本原存在。
  • 迁寻:喜欢小朋友的纯真善良
    晴雨yu的晴: @迁寻 确实,孩子的童善时常戳中我们日渐薄弱的神经。

本文标题:漫谈—儿童天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kun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