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看到好友发的与五岁儿子包饺子的小视频,一句“我的好儿子呀”引来无数好友的点赞、评论,“好宝贝棒棒哒”、“妈妈的暖心男啊”.....可以以想像,好友看见这些留言,心里肯定是“美滋滋”、“乐滋滋”加“喜滋滋”......
打开小视频,看见好友的儿子有摸有样的擀饺皮,可能是爸爸叫了一声,他转头朝镜头灿烂一笑,露出可爱的脸蛋,仿佛静享其中无限乐趣。
看到小男孩的高兴样,我也不由自主的笑了。不只为孩子能给妈妈擀饺皮的能干劲而赞许地笑,更为好友能满足孩子体验“玩面”的乐趣而会心地笑。
其实,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是动手欲望最强的时候,不论大人干什么,他都想参与,这种参与是一种无意识的体验和锻炼。
比如三四岁的孩子看见家长洗衣服,他要洗,看见大人扫地,他要扫,看见大人整体床铺,他也要整理,甚至看见妈妈化妆、洗锅刷碗,他也要化、要刷等等。总之父母干什么他(她)都要模仿着干。
从心理学角度说,这个时期的孩子模仿成人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孩子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潜在行为,是一种无意识动手欲望的外在表现。
放手让孩子亲身体验,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这个时期的家长如果放手让孩子亲身参与,并让其充分体验参与过程的乐趣,那么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将终身受益。比如成人洗衣服时拿个小盆让孩子洗,既锻炼了孩子双手揉搓、五指抓握的能力,又满足了孩子玩水的乐趣;扫地时给孩子一个小笤帚,尽管孩子东扫一把西扫一把,但扫的时间长了,自然掌握一笤帚一笤帚扫的顺序感;整理床铺时让孩子尝试整理自己的小床,最终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责任意识;洗碗刷锅时让孩子把自己的小碗洗干净,不仅满足孩子玩水的欲望,还无意间养成孩子爱好清洁、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别看这些生活中的小小体验活动,看似常见,却蕴含着“小事件大道理”的教育价值,对孩子动手、劳动、责任感等能力培养、发展有益无害。
但现实中好多父母却往往忽视生活中这些小小的教育细节,很少给孩子这样体验的机会。当孩子有兴致地参与其中,家长会认为那是在捣乱、是在添麻烦、是在耽误自己做事的时间等等。往往是扫地时,孩子乐此不疲的东扫一下西扫一下,性急的家长就下意识地说一句“去去去,看我刚扫完,你又弄脏了”,把孩子打发的老远;洗衣服时孩子急的在卫生间里团团转,就想洗洗东西玩玩水,家长一句“再别捣乱了,看把衣服都弄湿了”,然后把孩子“驱逐”出水源区;整理床铺时,孩子把小被子折来折去总折不出有形,家长便不自觉的并带“嫌弃地”重新折一遍;洗锅洗碗时,家长更是害怕孩子洗不干净,或怕把碗盘打碎伤了孩子,便连吓带唬地把孩子支的远远地......
殊不知,孩子小时候参与这些生活小体验对将来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动手能力培养,都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果成人对此加以限制,会导致孩子因得不到兴趣的满足感,而易形成急躁心理和懒于动手的习惯。 长大后要么情趣不稳定爱发脾气,要么没有动手做家务的习惯。这时的家长又会抱怨孩子脾气大,回家这也不干,那也不干,简直懒得要命.......造成这样的原因在哪?我想答案不攻自破---原因不在孩子,而在家长。
因为孩子在3至6岁这个阶段是最喜欢动手的时期,家长却因个别活动存有安全隐患或者嫌孩子捣乱、麻烦,常常不让孩子参与,无形中就剥夺了孩子的动手欲望和体验兴趣。慢慢的孩子觉得那不是自己干的事,都是大人们干的事,与自己无关。所以孩子在长大的的过程中,自然意识不到那些家务活是自己要干的。正是家长对孩子生活中许多小事的包办、代替、剥夺,无形中就培养了无数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
等孩子长大了又一遍遍抱怨孩子不会生活。
要知道,一个人的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要经过反复操作、训练才可习得。从小没有了亲身体验的经历,指望长大自然会的教育是不存在。除非,孩子幡然醒悟,学着再做,但大多数是不会形成的,随之出现的是十足的“大男子”、“娇公主”。
然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对人的动手能力的考验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哲学界已经取得共识:“21世纪是体验的时代。”
所谓“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是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包括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对促进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所以“体验教育”应用而生。
体验教育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卢梭、杜威、皮亚杰等人的教育思想与观点之中。
法国思想家、 教育家卢梭提出“教育不是万能的,是有局限的,教育必须听听生命的发言。”
被称为教育哲学的奠基人----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评论家约翰·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理论,是“体验教育”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来源。他认为,“从做中学”是儿童的天然欲望的表现。教育者应该对儿童的这种天然欲望加以引导和发展。如果教育者能对活动加以选择、利用和重视,以满足儿童的天然欲望,使儿童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是非常有意义的。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观点,把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众所周知的“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为体验教育在中国的实践探索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合专业理论,让我们明白了“体验教育”对孩子终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也知道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真正的“活”的教育素材。教育者只要合理运用好“活”的生活素材,才可让孩子的童年过得丰富多彩,才能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可见,放手让孩子亲身体验,就是家长最好的教育方式!
放手让孩子亲身体验,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您的点赞让“红心”更亮,也让我心更暖!感恩有您!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营第49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