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有位思想家说:“我们宁愿因为所爱的人而痛苦,也好过一种无痛的漠然。”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冷战”。
陈建斌冷战戴一周墨镜在一次综艺节目中蒋勤勤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爆料说陈建斌曾经和自己吵架后“冷战”,躲在书房里戴了一周的墨镜。墨镜后面的陈建斌在默默地哭。
有很多人在两性关系中遭遇冷暴力,被各种负面情绪搞得精疲力尽,甚至到了绝望的境地,却不知道如何才能走出困局。
在读了资深心理咨询师杨思源老师的著作《假装自己很内——你在迎合什么》后,我对冷战有了新的认识。
假装自己很外向“冷战”,就是指“有话不能好好说”,它的本质是回避语音沟通。朱媛媛不接辛柏青电话
辛柏青吐槽,在和朱媛媛吵架的时候,每次主动道歉化解矛盾的都是自己,在朱媛媛生气的时候,不愿意和他沟通,一次又一次的挂断他的电话。
作者指出,一个人为什么要发起冷战?用精神分析来解释,一个习惯发起冷战的人,他的心理年龄可能只停留在口欲期,也就是0~1岁的阶段。
用精神分析来解释,一个习惯发起冷战的人,他的心理年龄可能只停留在口欲期,也就是0~1岁的阶段。
或许你不会想到冷战会与孩子在口欲期母亲对他的需求没有给到及时回应有关。孩子与成人一样,都会有愤怒、难过、委屈等负面情绪,而在0~1岁的阶段孩子还不会使用语言,只能用身体表达。如果母亲没有对他的需求给予及时回应,长时间如此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滞在此时期,那么他长大后语言沟通方面就会存在障碍,他不善于表达内心情感,总希望自己什么也不用说对方就能懂。但这也不是所有的原因。
冷暴力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顾恺和芸芸在一起一个月,开始的时候很甜蜜,可是每次两人有矛盾吵架,顾恺就不搭理芸芸了,不回信息,不接电话。芸芸觉得很奇怪,是不是对方根本就没把自己当回事儿。后来她才知道,顾恺小时候总是遭受父母的批评,长大以后就害怕承认错误,所以每次他感到自己受到了指责,就会选择沉默、疏远的方式进行回避。
还有一些人在幼年的时候没有和养育者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造成安全感缺失。他们觉着爱就意味着被伤害,所以他们的冷暴力是在回避内在的心理创伤。
上述两种情况都是作者所提到的冷暴力所表达的第一种内容表达回避。
表达回避第二种内容表达惩罚。
维雅喜欢用冷暴力的方式表达惩罚。她知道自己的男友胡杨很爱他,为了他做了很多事情,越是这样她越是自恋,每次两个人吵架,她都喜欢用冷暴力,自己不高兴了,就要用这种方式来惩罚胡杨,使胡杨常常忍不住反思自己到底是哪里错了?
作者告诉我们,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喜欢用冷暴力表达惩罚。而如果遭遇这种冷暴力的人正好是一个边界感不清晰,核心自我不够强大的人,则很容易被操控,将错误归结于自身。
都是我的错第三种内容表达拒绝。
美琪和自己的男友在一起三个月,冷战前他们有过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的两个月男友就不回复信息,拒绝任何沟通。实则用冷暴力表达,“我不喜欢你了”,“不想和你在一起了”,“别再烦我”。而美琪心里还记挂男友,也不服气,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就分开了,连个正式的分手都没有。于是她想要个说法不断纠缠对方,自己深受精神上的折磨。
不想和你在一起了当你遭遇冷暴力,如心智化不足,就很容易让自己卷入负面情绪。内心充满委屈、愤恨和不解。负面的感受让我们忘记审视问题的真相,反而唤起了内心深处的恐惧,为了保护自己,我们去指责攻击对方,从而进一步加剧冷战。
思远老师告诉我们,如果要脱困,应该提高心智化水平。
首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真的让你陷入负面情绪的不是对方,而是你内心那个“我不够好”的消极信念,对方的冷暴力只是触碰这个信念的“开关”。一味的向对方发起攻击,最终会搞得两败俱伤。记住你需要做的不是发飙,而是深呼吸,让你自己保持冷静,并进行自我暗示:对方的冷暴力无法伤害我。冷静
其次,看见对方。冷暴力也是一种表达,不管他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这背后都藏着一个真实的人。你需要让自己的视线穿过冷暴力的表象,看见藏在后面的那个人,看见他的情绪,感受和需求。
看见对方的情绪,感受和需求很重要,但是在看见对方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看见自己的真实需求。
看到彼此的感受与需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以需求和目标为导向,你需要不带情绪的同对方进行沟通,在看见彼此之后,想想自己到底要什么,这段关系该继续维持,还是该果断放弃,围绕你自己的需求平和沟通再做选择?平和沟通
很多时候让你饱受摧残的恰恰是你对冷暴力的态度,而非冷暴力本身。
当我们自己的心智化水平提高了,冷暴力就不会再伤害到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