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相会

作者: 永远是我 | 来源:发表于2021-06-02 17:26 被阅读0次

    《敖包相会》是一首经典老歌,一首表达青年男女向往美好爱情的老歌,很多人都听过、甚至会唱。这首歌曲调优美,旋律动听,歌词情真意切,朗朗上口,很有味道,多年以来歌曲在中国流传广泛,经久不衰。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这首著名的《敖包相会》,在歌词中却没有‘’敖包‘’两个字,有点意思吧。

    问题来了,敖包是什么?

    其实“敖包”是蒙古语,可音译成“脑包”、“鄂博”,意思是木、石、土堆。所以敖包其实就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

    过去,在内蒙古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敖包,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偶尔有用树枝垒成的。敖包一般位于高坡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体,高达数丈。从远处看,真好像一座座尖塔,直抵苍穹。每个敖包还多有自己的名字,通常以所在地名等命名。牧民出门远行,凡路过敖包,都会下马参拜,祈祷平安,还要往敖包上添几块石头或几捧土,以求吉祥。

    虽然现在内蒙古大草原里还能看见敖包,但随着内蒙古城市化进程和牧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游牧人数越来越少,现在敖包的数量也大大减少了。

    按照有关史学专家的意见,敖包大抵分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用来标明旗(县)、省界的界标;

    第二种是为了镇鬼敬神、保佑旗民平安幸福而设置的;

    第三种是作为安葬知名人士的纪念地,类似于纪念陵园,比如安葬苏木达日嘎(乡一级的长官)、扎萨克(旗长)、英雄、名人等,这种类型最多。

    第四种是作为道路的标记用的。清人姚元之写过这样的话:“夷人每出必骑,骑必驰骋。垒小石于山颠,谓之鄂博(即今所说“敖包”),以志远近。”

    总之,“敖包”在草原人们的心目中,象征着神灵在其位,世袭传诵,构成了极其强烈的信仰。佛教传入以后,把祭奠活动和宗教活动结合起来,为它增添了神秘色彩,使其进一步被神化。

    我小时候在内蒙古包头生活,因为居住在城市里,没去过周围的草原,也是听说过但没见过真正的敖包。

    长大工作后,去的地方多了,在很多地方见到了敖包,一个个经旗飘舞的石头堆,感受到的是一种神秘的意味,却无法体会歌曲《敖包相会》的意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敖包已经成为一种蒙古族文化的象征。我的家乡包头这几年旅游发展很好,城市建设漂亮,干净整洁,公园绿地很多,到了夏季,绿树成荫,绿草如茵,夏天包头非常凉爽,是避暑胜地。

    包头的城区里有一个著名的地方——赛汗塔拉公园,中国最大的城中草原。这里是外地游客到包头必来的打卡地,也是我每次回家探亲时必去的地方。

    这个公园有各种蒙古包、有蒙古大营、有丘陵、有小溪、有草、有树、有花、有麋鹿、有绕行公园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经常能见到羊群、马群……当然草原上缺不了敖包。

    这里蒙古包很多,敖包只有一个,却很大。

    赛汗塔拉的敖包建在离公园大门不远处的一个山坡顶上,呈圆锥形,高约数丈,敖包圆锥顶插满了不知是红柳枝条还是榆树枝条,在山坡顶其形状有点烽火台。

    据说,筑建敖包时,一般要在其主体的底层里放置五金、五谷、五帛、五宝等实物,不知道这里放了没有,这个未经考证。

    在敖包上面插有很多根杆子,有时杆上还挂了旗帜。敖包顶端,安放着一把明晃晃的三股钢叉,玛尼杆与钢叉拉着彩条,彩条上挂满经旗,远远望去,直入云天的敖包经旗飘舞,显得十分神圣。

    敖包前有石制的贡桌,据说这里是举行各种活动仪式的地方,可惜我一次也没有见过。

    记得有年秋天回包头,有天下午我去赛汗塔拉公园散步,由于公园太大,走出来时,已经傍晚。此时夕阳西下,残阳如血,让我体会到了草原的一种沧桑感。这时天空上的月亮也隐隐的亮了起来,我远远看见了高坡上经旗飘舞的敖包,忽然体会到了歌曲《敖包相会》的意境。

    只是不知道,现在两情相悦的年轻人们,有谁在这个敖包相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敖包相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eo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