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轶事

作者: 流沙秦 | 来源:发表于2020-04-12 23:52 被阅读0次

01

林语堂先生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职英文教员,开学第一天,上课铃打了很久,他才手提一个大皮包走进教室。学生们以为里头装了许多课本,不料打开皮包,才发现全是有壳花生。

他一边将那些花生分给全班同学,一边用流利的英文大谈吃花生之道:“吃花生要吃带壳的,因为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壳剥得愈有劲,里头的花生米就愈有味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来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学生听了无不大笑。

此后每逢林语堂讲课,总是座无虚席。林语堂上课不喜欢点名,学生来不来悉听尊便。但他讲课精彩有趣,且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所以不但修课学生全员到齐,还有许多旁听者慕名而来。

02

有一次,林语堂受邀参加台北一所学校的学生毕业典礼,要发表即席演讲。排在前几位的演讲者讲得冗长而乏味,众人哈欠连连,极不耐烦。轮到他上台时,午餐的时间已经到了。于是他站起来,开头第一句话就是:“绅士的讲演,应当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大家先是一愣,转而哄堂大笑,并报之以最热烈的掌声。

03

林语堂说:“做文人要带点儿丈夫气,带点儿胆量。说自己胸中的话,独抒己见,不要取媚于世,不随波逐流,这就是文人的身份。”他又说:“文章做不好没有关系,人却不能做不好,我觉得看一个文化,就要看在这个文化里长大的人是变成怎么样的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比较之下,所有其他成就一一艺术、哲学、文学和物质生活一一都变得亳不重要了。”

04

1919年1月9日,林语堂与廖翠凤举行了婚礼。在婚宴上,当着众宾客的面,林语堂拿出婚书,对新婚的妻子说:“婚书只有在离婚的时候才有用,我们一定用不到。我把它烧了!”说毕,果真点燃一根火柴将结婚证书烧掉了。这对没有证书的夫妻,一起幸福地生活了57年。 

05

林语堂的妻子廖翠凤喜欢谈论家事,回忆过去检讨生活,所以林语堂最能博得太太欢心的表现,便是坐在椅子里,不看书报,只抽着烟斗,也不要有任何声音,静静地听她说话。如果太太在生气,连话也不说一句,保持沉默。倘若真的吵架了,也是吵过就算了。他的绝招是:“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好;有一个人不说,那就更好了。”他认为夫妻吵嘴,无非是意见不同,在气头上,多说一句都是废话,徒添摩擦,毫无益处。他说:“怎样做个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欢的时候,你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她生气。”

06

有一次,纽约林氏宗亲会邀请林语堂演讲,希望借此宣扬林氏祖先的光荣事迹。这种演讲吃力不讨好,因为不说些夸赞祖先的话,同宗会失望;若是太过吹嘘,又有失学人风范。这时林语堂不慌不忙地上台说:“我们姓林的始祖,据说是有商朝的比干宰相,这在《封神榜》里提到过;英勇的有《水浒传》里的林冲;旅行家有《镜花缘》里的林之洋;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飞机越大西洋的林白,可以说人才辈出。”林语堂这一段简短的精彩演讲,令台下的宗亲雀跃,禁不住鼓掌叫好。

注:资料整理编写来自张永超《道可道》,有增删。

相关文章

  • 林语堂先生轶事

    01 林语堂先生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职英文教员,开学第一天,上课铃打了很久,他才手提一个大皮包走进教室。学生们以为里...

  • 我的戒烟

    文章开头,先向林语堂先生表示敬意,且容我借用先生的散文标题,来讲述我的故事。 我的戒烟,和林语堂先生不同,林语堂先...

  • 走近林语堂先生

    “两脚踏西方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挚爱故土不泥古,享受人生不流俗。”这是林语堂先生对自身的中肯评价,是他一生的真实...

  • 读《浮生六记》

    对于《浮生六记》的认识基于林语堂先生,因为他将此书由古文翻译为了英文,可见林语堂先生对这本书的喜爱,林语堂...

  • 桂先生轶事

    桂先生轶事 一 桂先生死了,享年八十岁。 那天晌午过后,太阳偏西的时候,师娘煮好了饭,去叫桂先生吃。书房里没人,往...

  • 红牡丹 林语堂先生

    不在恋爱中的人,没有一个会知道单独自由的真正的快乐。可是,同时,她的芳心之中却有无限的悲伤与想念,是她自己一生中悲...

  • 林语堂先生的文采

    昨天,在简书里搜索“杂文”,没有结果,找不到任何与杂文有关的专题或者作者。 还好,在qq阅读上,找到了有关杂文的一...

  • 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

    历史的火柴之历史上的昨天:1976年3月26日,林语堂先生在香港病逝,享年81岁。 林先生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幽默”...

  • 纪念林语堂先生

    今天,是林语堂逝世44周年纪念日。第一次认识他,还是阅读《苏东坡传》。 林语堂,这位以“快乐哲学”闻名、被称为近现...

  • 陶渊明2

    对于在此用“逃离”来形容陶渊明,林语堂先生是持否定意见的。 林语堂先生认为“他想要逃避的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语堂先生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fw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