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商业视角
人脸识别创业光鲜背后的故事:市场、资质与PR

人脸识别创业光鲜背后的故事:市场、资质与PR

作者: 只想做一个好人而已 | 来源:发表于2017-04-07 17:19 被阅读30次

    在火热的人工智能领域,有家创业公司技术和产品评价都不错却频频被甲方拒绝,这是为什么?

    向相关人士求解此事,交代了半天前因后果,他却只回复了一句:不太了解这个行业,可能是资质问题吧。

    一语中的。

    很快便有人在知乎匿名发文,声称这家公司没有自己的算法技术和产品,有土豪背景掏钱,直接从其他公司购买技术和产品,甚至在银行招标时白送别人都不要。

    看热闹的不嫌事多,有人证实,该团队初创时确实因资质问题面临诸多困难。

    当然,4月3号的《经济半小时》播出后,业内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团队便是云从科技。

    紧接着4月5日,重庆市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复,云从科技入选国家发改委“互联网+”重大工程,与百度、腾讯、科大讯飞三家企业共同负责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建设,形成东南西北的全国布局。

    在好事者的发挥之下,一个生动且极具沉浸感的故事诞生了。不过,看热闹的不少,认真思考的却并不多。在这个事件里,记者最关心的是,云从如果真像匿名爆料说的那样,为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到这一步?对于人工智能行业从业者,尤其是人脸识别,究竟有何借鉴意义?

    早期技术广受赞誉,资质遭到质疑

    在与多家人脸识别厂商、集成商以及投资人的沟通中,记者发现,大家对云从科技的技术都有不错的评价。

    据记者了解,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是标准的海归精英派,本硕就读于中科大,博士及博士后赴UIUC师从“计算机视觉之父”,学成后由中国科学院引进回国并加入“百人计划”。

    之所以选择放弃计算机视觉其它领域,改为用人脸识别来创业,主要基于周曦对行业趋势的判断。他认为人脸识别是一个关联各个行业的大数据入口,从时间上来说,做太超前的技术项目直至行业爆发,并不是创业团队能做成的事。

    2015年4月,周曦拿到战略投资成立云从科技,同年针对金融和银行业推出了40多种解决方案。

    这些方案深入到金融与银行的各个部门,涵盖了引入流量、增加收入、缩短业务时间、强化安全性等多个方面需求。当时云从技术各方面参数都是领先的,作为云从最早的客户之一,海通证券相关负责人透露,当时云从不仅技术领先,并且服务态度很好,十分重视客户意见。

    有中国科学院的背书,有业内风评不错的技术,云从科技继续被资本看好。2015年底,云从科技默默进行了上亿元的A轮融资,同时决定全面进军银行业。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看到云从科技有较为清晰的战略布局思路。不过,即便如此,云从还是在大单上吃过亏。换言之,技术和服务并没有给他们在强势的B端客户面前带来优势。

    据记者了解,与云从科技的技术得到广泛好评正相反,其短缺的资质成为早期在B端市场发力的巨大绊脚石。

    其实,对于云从科技而言,资质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多。但如何快速将技术产品化,抢占火热的市场,才是大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太快,相关的标准、资质都没跟上。”云之声CEO黄伟告诉记者,他曾跟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沟通过,觉得深度学习介入后技术迭代太快,标准制定很难。

    “B端市场是比较严肃的,他们比较认品牌和资质。”佳都科技CEO刘伟认为,刚成立的云从科技,无论是资质还是品牌,都不容易被客户所信任,“万事开头难。”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名业内人士均持相似观点,他们认为云从科技深度沉浸行业,对产业链的把控很强。

    一位跟云从科技合作过的创业者透露,资质短缺确实曾给云从带来了“大麻烦”。问题在于某个项目进行了7次POC测试,效果提升两个数量级排名第一的情况下,客户最终告诉云从不符合初始招标规定。

    风起,做产品不如做PR

    资质问题同样困扰着新兴的众多人工智能企业,商人急于求成、盲目跟风,使得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畸形,人脸识别领域也不例外。

    “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有个很奇怪的地方,高估短期发展而低估长期发展。”地平线机器人负责人赵明(化名)对记者表示,“大部分人工智能技术离市场化还有一定距离,所以演示DEMO是很多企业的选择。”

    “那投资人催促怎么解决呢?只能用别人的产品,直接ODM,或者只提供SDK,企业只要做好PR、做好市场的工作就可以了。”赵明透露,迫于AI技术产业化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创业者很难一下子找准方向,因此普遍会选择根据社会热点进行产品开发,然后认真做PR和营销的模式。

    不过,市场营销是与技术截然不同的大学问,想做好并不容易。一看到人脸识别市场有利可图,投机者便蜂拥而入,导致市场龙蛇混杂,真假难辨。

    2016年,中国市场的人脸识别团队暴增。记者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新成立近70家人脸识别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即便你有好的技术,好的产品,还得有办法脱颖而出。有知情者告诉记者,2017往后的两年将进入洗牌期,如今项目中POC测试常见的只有区区十几家,而第一梯队只有四家。那些消失的团队,谁说一定没有技术好的呢?

    大玩家的入局,则让创业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海康及大华面前,花哨的宣传已无效果,更何况背后还有百度、腾讯跟阿里等传统科技巨头在虎视眈眈。这些大玩家无论资金储备、品牌影响力,还是渠道输送能力,都让创业团队望尘莫及。

    事实上,在进入人脸识别行业时,创业者无从预判行业的发展速度。不说行业,自己打算做的产品能做到什么程度,要多高的代价,多长的周期,创业者心中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

    抱着长期战斗的心理,在细分行业爆发时可能跟不上节奏;赶着出成果,却又容易被市场打脸。最终走出一条路来的创业者,必定遭遇过无数个选择的难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市场打交道?

    生存还是画饼?

    体验到市场的残酷后,创业者常常会转而求稳。人脸识别行业的热度曲线会逐渐下降,客观来说,是创业者和资本都将变得更“实际”。

    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判断,光做娱乐APP是没用的,如今急需针对B端市场让技术和产品沉浸进去,以摆脱客户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初级、简陋的固有印象,助推行业真正的爆发,实现盈利。

    出于这样的想法,云从科技打造了包含从算法、产品、销售、售后的全产业链,针对农行、建行、交行、中行及多地公安提供定制化服务。

    “云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明白”周曦表示,“战略上一直坚持做大B端,暂时不碰看似火热的C端市场,集中精力把全链打通,把营收做上去。”

    跟周曦的看法不同,百度相关人士认为,中国的创业团队想在人脸识别市场立足几无可能。他认为,在市场发展处于早期,资金及各方面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脸识别厂商应该在C端娱乐市场或寻人寻亲上寻找突破口。

    作为经营已久的实业家,刘伟留意到几家商业化较为成功的人脸识别厂商。他发现,这几家公司的负责人有同样的特点:眼睛里有钱,知道在哪里挣钱,能够有现金流。他认为,这些尤为重要。

    此外,刘伟认为,在现今的融资环境下,技术迭代特别重要。他告诫创业团队,要根据市场情况不断研发、快速迭代,并且坚决不能太烧钱。

    华兴Alpha负责人直言现在是“现金为王”。她认为,人脸识别行业虽然正在进入市场放量的阶段,但目前更多依靠融资,风险比较高,创业团队应该充分重视现金流。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科葩负责人,他认为生存是最首要的,先活下来才能谋求发展。作为人脸识别硬件方案商,他们采取了稳步发展的策略:先确保有充足的现金流,“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

    “我们总是高估今后一两年内将要发生的变革,总是低估未来10年将要发生的变革。所以,不要让你自己陷入无所作为的窘境。”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引用比尔盖茨的话说,人脸识别市场有很大的空间,环境还在逐渐成熟。在接下来的探索阶段,机遇将与挑战相辅相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脸识别创业光鲜背后的故事:市场、资质与PR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ghattx.html